藍莓葉枯病的鑒定及灰霉病菌ISSR指紋圖譜差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8 07:13
藍莓是在近些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高價值的新興果樹,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以來,從小面積種植到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栽培,從小范圍局部區(qū)域已擴大到全國10多個省份。隨著藍莓種植面積、市場的擴大、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各種病蟲害的植保問題隨之而來,受至植保工作者的關注。本研究室主要致力于藍莓等小漿果新病害的鑒定及其主要病害的研究。在2014年病害調查中,發(fā)現一種新的藍莓葉枯病,發(fā)病癥狀易與灰霉病混淆,課題組將其列為了重點鑒定對象。同時由于灰霉病在生產中引起較大為害,是藍莓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課題組于2012-2015年持續(xù)采集分離灰霉病菌,開展藍莓與常見果蔬灰霉病菌的比對研究,主要在種群鑒定、ISSR指紋圖譜、圖譜類型與致病力及抗藥性關聯(lián)程度等幾個方面開展研究。工作進展如下:1.在江西藍莓產區(qū)發(fā)現一種新的葉枯病,易與灰霉病混淆,初期從葉緣或葉尖開始侵染,病斑不規(guī)則,后期干枯呈卷曲狀。嚴重影響植株長勢,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經過致病性檢測確認致病菌后,進而對其開展了形態(tài)學及ITS與TEF-1a序列分析,鑒定為亞細亞鐮孢菌(Fusarium aisiaticum,簡稱FA),是為害藍莓的新紀錄種。2.分別從藍...
【文章來源】:沈陽農業(yè)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11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藍莓主要病害及葡萄孢屬真菌分類現狀
1.1 藍莓常見病害及藍莓灰霉病
1.1.1 藍莓常見病害
1.1.2 藍莓灰霉病
1.2 灰霉病及灰霉病菌
1.2.1 灰霉病危害影響
1.2.2 灰霉病所致癥狀介紹
1.2.3 侵染循環(huán)和發(fā)病條件
1.2.3.1 侵染循環(huán)
1.2.3.2 發(fā)病條件
1.3 葡萄孢屬真菌分類現狀
1.3.1 葡萄孢屬分類標準研究進展
1.3.2 灰葡萄孢特征和鑒定方法
1.4 DNA指紋圖譜標記法
1.5 灰霉病菌的致病力分化和抗藥性分化研究進展
1.5.1 灰霉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進展
1.5.2 灰霉病菌的抗藥性分化研究進展
1.6 表型研究
1.7 化學殺菌劑分類
1.7.1 保護性殺菌劑
1.7.2 內吸性殺菌劑
1.7.3 復配殺菌劑
1.7.4 其他殺菌劑
1.8 常用防治灰霉病菌的幾類殺菌劑
1.8.1 苯并咪唑類
1.8.2 二甲酰亞胺類
1.8.3 苯胺基嘧啶類
1.8.4 吡咯類
第二章 藍莓病害種類調查及葉枯病的鑒定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藍莓病害種類調查區(qū)域
2.1.2 葉枯病菌分離方法
2.1.3 葉枯病原菌的表型鑒定
2.1.4 葉枯病原菌的分子鑒定
2.2 結果與分析
2.2.1 病害調查結果
2.2.2 葉枯病病原菌的分離與致病性
2.2.3 病原菌的表型鑒定
2.2.4 病原菌的分子鑒定
2.3 小結與討論
第三章 灰霉代表菌株篩選及其種群鑒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其他作物灰霉病菌分離
3.1.2 病原菌表型鑒定
3.1.3 代表菌株篩選
3.1.4 代表菌株種群鑒定
3.2 結果與分析
3.2.1 其他作物灰霉病菌分離結果
3.2.2 病原菌的純化、保存與菌株信息
3.2.3 病原菌的表型鑒定結果
3.2.4 代表菌株篩選結果
3.2.5 代表菌株種群鑒定結果
3.3 小結與討論
第四章 灰葡萄孢菌ISSR指紋圖譜差異研究
4.1 材料與方法
4.1.1 試驗材料
4.1.2 試驗方法
4.2 結果
4.2.1 引物篩選及擴增譜帶結果分析
4.2.1.1 引物篩選及退火溫度的確定
4.2.1.2 ISSR引物擴增譜帶分析
4.3 ISSR結果的驗證
4.4 遺傳多樣性分析
4.5 小結與討論
第五章 灰霉病菌群體致病力分化研究
5.1 材料與方法
5.1.1 試驗材料
5.1.2 試驗方法
5.2 結果與分析
5.2.1 灰霉病菌群體致病力分化研究
5.3 小結
第六章 灰霉病菌群體抗藥性分析
6.1 材料與方法
6.1.1 供試菌株
6.1.2 供試藥劑
6.1.3 抗藥性菌株初篩方法
6.2 結果與分析
6.3 小結與討論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論文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藍莓品種的SRAP遺傳多樣性分析及品種鑒別[J]. 張魯杰,郭照東,房文秀,夏秀英. 分子植物育種. 2015(12)
[2]ISSR分子標記技術在家蠶遺傳研究上的應用進展[J]. 吳凡,李德臣,趙春曉,陳登松.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5(24)
[3]黃瓜棒孢葉斑病菌基因組ISSR分子指紋分析[J]. 李淑菊,王惠哲,楊瑞環(huán),鄧強,曹明明. 分子植物育種. 2015(11)
[4]利用AFLP標記構建4種薯蕷屬植物的指紋圖譜[J]. 郭文,李婉琳,肖繼坪,白磊,賈振華,龍雯虹,郭華春. 分子植物育種. 2015(03)
[5]鉤栗ISSR-PCR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yōu)化[J]. 田艷伶,李志輝,楊模華,張斌.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5(02)
[6]保護地蔬菜灰霉病菌的菌系分布及致病力分化測定[J]. 潘好芹,夏海波,李艷青,趙靜. 北方園藝. 2015(01)
[7]利用SRAP、ISSR、SSR標記繪制黃麻基因源分子指紋圖譜[J]. 巫桂芬,徐鮮均,徐建堂,陶愛芬,張立武,魏麗真,潘漠,方平平,林荔輝,祁建民. 作物學報. 2015(03)
[8]藍莓灰霉病菌差異性比較及藍莓品種抗病性鑒定[J]. 嚴雪瑞,趙睿杰,周源,傅俊范,代漢萍,李天來. 果樹學報. 2014(05)
[9]大蕉枯萎病病原菌鑒定及TEF-1α序列分析[J]. 呂順,曾莉莎,劉文清,王芳,趙志慧,周建坤,李洪波,杜彩嫻,陳石,韓秀香,向欣葉. 植物病理學報. 2014(04)
[10]灰葡萄孢蠶豆分離物的遺傳多樣性[J]. 黃燕,朱振東,段燦星,武小菲,東方陽.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4(12)
博士論文
[1]中國草莓主產區(qū)灰霉病菌的多樣性研究[D]. 張佳.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5
[2]中國麥類赤霉病菌群體遺傳多樣性及生態(tài)適應性研究[D]. 張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1
碩士論文
[1]廣州園藝作物灰霉病菌鑒定[D]. 吳小瑤.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2015
[2]果蔬灰霉病的抗藥性檢測及其生防菌的分離[D]. 劉超.曲阜師范大學 2014
[3]番茄灰霉病菌對咯菌腈和氟啶胺的抗性風險研究[D]. 紀軍建.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2
[4]基于形態(tài)性狀和ISSR標記的朱頂紅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及ISSR指紋圖譜構建[D]. 張林.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2
[5]灰霉菌產孢類群的劃分及其遺傳多態(tài)性分析[D]. 崔志婧.華東師范大學 2012
[6]殺菌劑混合物對番茄灰霉病菌毒力增效研究[D]. 陳治芳.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1
[7]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對嘧霉胺的敏感性基線及番茄灰霉病菌抗藥性研究[D]. 賈曉華.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93375
【文章來源】:沈陽農業(yè)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11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藍莓主要病害及葡萄孢屬真菌分類現狀
1.1 藍莓常見病害及藍莓灰霉病
1.1.1 藍莓常見病害
1.1.2 藍莓灰霉病
1.2 灰霉病及灰霉病菌
1.2.1 灰霉病危害影響
1.2.2 灰霉病所致癥狀介紹
1.2.3 侵染循環(huán)和發(fā)病條件
1.2.3.1 侵染循環(huán)
1.2.3.2 發(fā)病條件
1.3 葡萄孢屬真菌分類現狀
1.3.1 葡萄孢屬分類標準研究進展
1.3.2 灰葡萄孢特征和鑒定方法
1.4 DNA指紋圖譜標記法
1.5 灰霉病菌的致病力分化和抗藥性分化研究進展
1.5.1 灰霉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進展
1.5.2 灰霉病菌的抗藥性分化研究進展
1.6 表型研究
1.7 化學殺菌劑分類
1.7.1 保護性殺菌劑
1.7.2 內吸性殺菌劑
1.7.3 復配殺菌劑
1.7.4 其他殺菌劑
1.8 常用防治灰霉病菌的幾類殺菌劑
1.8.1 苯并咪唑類
1.8.2 二甲酰亞胺類
1.8.3 苯胺基嘧啶類
1.8.4 吡咯類
第二章 藍莓病害種類調查及葉枯病的鑒定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藍莓病害種類調查區(qū)域
2.1.2 葉枯病菌分離方法
2.1.3 葉枯病原菌的表型鑒定
2.1.4 葉枯病原菌的分子鑒定
2.2 結果與分析
2.2.1 病害調查結果
2.2.2 葉枯病病原菌的分離與致病性
2.2.3 病原菌的表型鑒定
2.2.4 病原菌的分子鑒定
2.3 小結與討論
第三章 灰霉代表菌株篩選及其種群鑒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其他作物灰霉病菌分離
3.1.2 病原菌表型鑒定
3.1.3 代表菌株篩選
3.1.4 代表菌株種群鑒定
3.2 結果與分析
3.2.1 其他作物灰霉病菌分離結果
3.2.2 病原菌的純化、保存與菌株信息
3.2.3 病原菌的表型鑒定結果
3.2.4 代表菌株篩選結果
3.2.5 代表菌株種群鑒定結果
3.3 小結與討論
第四章 灰葡萄孢菌ISSR指紋圖譜差異研究
4.1 材料與方法
4.1.1 試驗材料
4.1.2 試驗方法
4.2 結果
4.2.1 引物篩選及擴增譜帶結果分析
4.2.1.1 引物篩選及退火溫度的確定
4.2.1.2 ISSR引物擴增譜帶分析
4.3 ISSR結果的驗證
4.4 遺傳多樣性分析
4.5 小結與討論
第五章 灰霉病菌群體致病力分化研究
5.1 材料與方法
5.1.1 試驗材料
5.1.2 試驗方法
5.2 結果與分析
5.2.1 灰霉病菌群體致病力分化研究
5.3 小結
第六章 灰霉病菌群體抗藥性分析
6.1 材料與方法
6.1.1 供試菌株
6.1.2 供試藥劑
6.1.3 抗藥性菌株初篩方法
6.2 結果與分析
6.3 小結與討論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論文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藍莓品種的SRAP遺傳多樣性分析及品種鑒別[J]. 張魯杰,郭照東,房文秀,夏秀英. 分子植物育種. 2015(12)
[2]ISSR分子標記技術在家蠶遺傳研究上的應用進展[J]. 吳凡,李德臣,趙春曉,陳登松.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5(24)
[3]黃瓜棒孢葉斑病菌基因組ISSR分子指紋分析[J]. 李淑菊,王惠哲,楊瑞環(huán),鄧強,曹明明. 分子植物育種. 2015(11)
[4]利用AFLP標記構建4種薯蕷屬植物的指紋圖譜[J]. 郭文,李婉琳,肖繼坪,白磊,賈振華,龍雯虹,郭華春. 分子植物育種. 2015(03)
[5]鉤栗ISSR-PCR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yōu)化[J]. 田艷伶,李志輝,楊模華,張斌.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5(02)
[6]保護地蔬菜灰霉病菌的菌系分布及致病力分化測定[J]. 潘好芹,夏海波,李艷青,趙靜. 北方園藝. 2015(01)
[7]利用SRAP、ISSR、SSR標記繪制黃麻基因源分子指紋圖譜[J]. 巫桂芬,徐鮮均,徐建堂,陶愛芬,張立武,魏麗真,潘漠,方平平,林荔輝,祁建民. 作物學報. 2015(03)
[8]藍莓灰霉病菌差異性比較及藍莓品種抗病性鑒定[J]. 嚴雪瑞,趙睿杰,周源,傅俊范,代漢萍,李天來. 果樹學報. 2014(05)
[9]大蕉枯萎病病原菌鑒定及TEF-1α序列分析[J]. 呂順,曾莉莎,劉文清,王芳,趙志慧,周建坤,李洪波,杜彩嫻,陳石,韓秀香,向欣葉. 植物病理學報. 2014(04)
[10]灰葡萄孢蠶豆分離物的遺傳多樣性[J]. 黃燕,朱振東,段燦星,武小菲,東方陽.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4(12)
博士論文
[1]中國草莓主產區(qū)灰霉病菌的多樣性研究[D]. 張佳.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5
[2]中國麥類赤霉病菌群體遺傳多樣性及生態(tài)適應性研究[D]. 張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1
碩士論文
[1]廣州園藝作物灰霉病菌鑒定[D]. 吳小瑤.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2015
[2]果蔬灰霉病的抗藥性檢測及其生防菌的分離[D]. 劉超.曲阜師范大學 2014
[3]番茄灰霉病菌對咯菌腈和氟啶胺的抗性風險研究[D]. 紀軍建.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2
[4]基于形態(tài)性狀和ISSR標記的朱頂紅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及ISSR指紋圖譜構建[D]. 張林.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2
[5]灰霉菌產孢類群的劃分及其遺傳多態(tài)性分析[D]. 崔志婧.華東師范大學 2012
[6]殺菌劑混合物對番茄灰霉病菌毒力增效研究[D]. 陳治芳.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1
[7]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對嘧霉胺的敏感性基線及番茄灰霉病菌抗藥性研究[D]. 賈曉華.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933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31933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