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菜心品種的營養(yǎng)品質及外在感官品質評價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24 20:31
【目的】針對17份菜心品種進行品質鑒評及分類,為后期加工利用和新品種選育提供基礎材料和信息。【方法】通過HPLC等方法測定菜心內含營養(yǎng)物質以及口感硬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17個菜心品種的維生素C、果糖、葡萄糖、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質含量以及硬度等內在風味營養(yǎng)品質及外在感官品質進行分析,初步確定菜心品質主效成分,綜合評價菜心品質。【結果】主成分分析法結果表明,前2個主成分的特征值較大,累計方差貢獻率達81.59%,分別為甜度因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質地因子。主成分分析法及聚類分析法分類結果基本一致。白菜苔、連州尖葉遲菜心、遲尖葉菜心-1和遲尖葉菜心-4的可溶性糖含量較高(227.23、135.38、143.87、127.22 mg/g,以干重計),且遲尖葉菜心-1和遲尖葉菜心-4的質地細嫩,連州尖葉遲菜心維生素C含量較高(10.30 mg/g,以干重計)。【結論】基于主成分分析及聚類分析可判定17個菜心品種的口感甜度差異明顯,生產上可根據菜心的不同品質性狀進行加工利用及品種選育。
【文章來源】:廣東農業(yè)科學. 2020,47(05)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菜心品質主成分的載荷矩陣oading matrix of quality principal com
從對PC1和PC2的主成分分析得分結果(圖2)可以看出,編號9、編號17的品種(連州尖葉遲菜心、白菜苔)落在PC1和PC2的正向區(qū)間,說明這兩個菜心品種的甜度和硬度較高,其中編號品種17的甜度格外高,比其他品種風味更濃,但粗纖維含量也偏高,會對口感產生一定影響;編號11、13、14、15、16的品種(黑葉葵扇白菜、遲尖葉菜心-1、遲尖葉菜心-4、翠綠80天、尖葉701)依次落在PC1與PC2的第四區(qū)間,說明其糖含量較高、質地較軟;編號為1、2、3、4和5的品種(尖葉70天、尖葉5011、70天尖葉油青甜菜心、80天尖葉油青甜菜心和尖葉508)分布在PC1與PC2的第二區(qū)間,說明其甜度較小、硬度高;編號為6、7、8、10和12的品種(45天菜心、C8、70天尖葉、開平水口白菜和廣府好味)分布在PC1與PC2的第三區(qū)間,說明其甜度較小、質地較軟。2.3 菜心的聚類分析
從聚類分析結果可知,在類間距離=1時,17個品種可分為3個類群(圖3)。第一大類包括10個品種,均為甜度偏低品種,其中又分出兩個亞類:第一亞類群有5個品種,編號分別為1、2、3、4和5(尖葉70天、尖葉5011、70天尖葉油青甜菜心、80天尖葉油青甜菜心和尖葉508),此亞類硬度高;第二亞類群有5個品種,編號分別為6、7、8、10和12(45天菜心、C8、70天尖葉、開平水口白菜和廣府好味),此亞類硬度低,這與主成分分析圖中的區(qū)間位置結果一致。第二大類包括6個品種,編號為9、11、13、14、15和16(連州尖葉遲菜心、黑葉葵扇白菜、遲尖葉菜心-1、遲尖葉菜心-4、翠綠80天、尖葉701),這些品種的甜度都較好,其中編號9(連州尖葉遲菜心)的硬度要高于其他5個品種。第三大類只有編號17(白菜苔)一個品種,該品種甜度最高,且質地稍硬,纖維含量可能較高。2.4 菜心品質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菜心種質資源的主成分與聚類分析[J]. 史衛(wèi)東,陳振東,農貴雄,羅海玲,康紅衛(wèi),韋愛培. 江西農業(yè)學報. 2019(09)
[2]菜心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組分分析及風味品質評價[J]. 原遠,王春政,周賢玉,戴修純,李光光,鄭巖松,江定,任海龍,雷建軍,張華.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9(07)
[3]HPLC法測定鎮(zhèn)寧百香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J]. 楊文,李小敬. 現代食品. 2018(23)
[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菜心營養(yǎng)品質判定[J]. 原遠,李光光,鄭巖松,喬燕春,周賢玉,張華,雷建軍.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8(08)
[5]菜心苗菜的營養(yǎng)價值研究[J]. 熊志豪,張春,宋世威,陳日遠. 蔬菜. 2017(09)
[6]菜薹硝酸鹽積累與品種、營養(yǎng)品質之間的關系[J]. 鐘玉娟,張白鴿,羅少波,陳漢才,李桂花,曹健. 中國農學通報. 2017(18)
[7]不同熟性菜心品種糖代謝規(guī)律的研究[J]. 張曉艷,葉珺琳,李仕芳,柴喜榮,趙普艷,楊暹.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5(18)
[8]菜心食品的深加工研究進展[J]. 耿安靜,于秀榮,王富華. 中國調味品. 2012(02)
[9]廣東省菜薹(菜心)育種研究進展[J]. 李光光,張華,黃紅弟,喬燕春,鄭巖松. 中國蔬菜. 2011(20)
[10]不同菜心品種產量及品質性狀聚類分析[J]. 宋世威,伊靈燕,劉厚誠,孫光聞,陳日遠.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1(11)
本文編號:3098348
【文章來源】:廣東農業(yè)科學. 2020,47(05)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菜心品質主成分的載荷矩陣oading matrix of quality principal com
從對PC1和PC2的主成分分析得分結果(圖2)可以看出,編號9、編號17的品種(連州尖葉遲菜心、白菜苔)落在PC1和PC2的正向區(qū)間,說明這兩個菜心品種的甜度和硬度較高,其中編號品種17的甜度格外高,比其他品種風味更濃,但粗纖維含量也偏高,會對口感產生一定影響;編號11、13、14、15、16的品種(黑葉葵扇白菜、遲尖葉菜心-1、遲尖葉菜心-4、翠綠80天、尖葉701)依次落在PC1與PC2的第四區(qū)間,說明其糖含量較高、質地較軟;編號為1、2、3、4和5的品種(尖葉70天、尖葉5011、70天尖葉油青甜菜心、80天尖葉油青甜菜心和尖葉508)分布在PC1與PC2的第二區(qū)間,說明其甜度較小、硬度高;編號為6、7、8、10和12的品種(45天菜心、C8、70天尖葉、開平水口白菜和廣府好味)分布在PC1與PC2的第三區(qū)間,說明其甜度較小、質地較軟。2.3 菜心的聚類分析
從聚類分析結果可知,在類間距離=1時,17個品種可分為3個類群(圖3)。第一大類包括10個品種,均為甜度偏低品種,其中又分出兩個亞類:第一亞類群有5個品種,編號分別為1、2、3、4和5(尖葉70天、尖葉5011、70天尖葉油青甜菜心、80天尖葉油青甜菜心和尖葉508),此亞類硬度高;第二亞類群有5個品種,編號分別為6、7、8、10和12(45天菜心、C8、70天尖葉、開平水口白菜和廣府好味),此亞類硬度低,這與主成分分析圖中的區(qū)間位置結果一致。第二大類包括6個品種,編號為9、11、13、14、15和16(連州尖葉遲菜心、黑葉葵扇白菜、遲尖葉菜心-1、遲尖葉菜心-4、翠綠80天、尖葉701),這些品種的甜度都較好,其中編號9(連州尖葉遲菜心)的硬度要高于其他5個品種。第三大類只有編號17(白菜苔)一個品種,該品種甜度最高,且質地稍硬,纖維含量可能較高。2.4 菜心品質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菜心種質資源的主成分與聚類分析[J]. 史衛(wèi)東,陳振東,農貴雄,羅海玲,康紅衛(wèi),韋愛培. 江西農業(yè)學報. 2019(09)
[2]菜心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組分分析及風味品質評價[J]. 原遠,王春政,周賢玉,戴修純,李光光,鄭巖松,江定,任海龍,雷建軍,張華.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9(07)
[3]HPLC法測定鎮(zhèn)寧百香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J]. 楊文,李小敬. 現代食品. 2018(23)
[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菜心營養(yǎng)品質判定[J]. 原遠,李光光,鄭巖松,喬燕春,周賢玉,張華,雷建軍.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8(08)
[5]菜心苗菜的營養(yǎng)價值研究[J]. 熊志豪,張春,宋世威,陳日遠. 蔬菜. 2017(09)
[6]菜薹硝酸鹽積累與品種、營養(yǎng)品質之間的關系[J]. 鐘玉娟,張白鴿,羅少波,陳漢才,李桂花,曹健. 中國農學通報. 2017(18)
[7]不同熟性菜心品種糖代謝規(guī)律的研究[J]. 張曉艷,葉珺琳,李仕芳,柴喜榮,趙普艷,楊暹.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5(18)
[8]菜心食品的深加工研究進展[J]. 耿安靜,于秀榮,王富華. 中國調味品. 2012(02)
[9]廣東省菜薹(菜心)育種研究進展[J]. 李光光,張華,黃紅弟,喬燕春,鄭巖松. 中國蔬菜. 2011(20)
[10]不同菜心品種產量及品質性狀聚類分析[J]. 宋世威,伊靈燕,劉厚誠,孫光聞,陳日遠.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1(11)
本文編號:30983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30983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