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側耳屬食用菌種質資源多樣性研究及鮑魚菇液體種發(fā)酵培養(yǎng)基優(yōu)化
【學位單位】:陜西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S64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側耳屬食用菌概述
1.1.1 側耳屬食用菌生物學特性
1.1.2 側耳屬食用菌生活史
1.1.3 側耳屬食用菌食(藥)用價值
1.1.4 側耳屬食用菌發(fā)展前景
1.2 陜南食用菌發(fā)展現(xiàn)狀
1.2.1 環(huán)境條件
1.2.2 陜南食用菌物種概況
1.2.3 陜南食用菌產業(yè)現(xiàn)狀
1.3 食用菌種質資源研究方法
1.3.1 生物學特性研究方法
1.3.2 同工酶研究方法
1.3.3 DNA分子研究方法
1.4 食用菌液體發(fā)酵技術研究進展
1.4.1 原理及特點
1.4.2 發(fā)展現(xiàn)狀
1.5 研究背景及內容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內容
第2章 陜南側耳屬食用菌生物學特性研究
2.1 試驗材料
2.1.1 供試菌種及來源
2.1.2 培養(yǎng)基配方
2.1.3 主要試劑
2.1.4 儀器設備
2.2 試驗方法
2.2.1 菌種活化
2.2.2 菌落形態(tài)特征及生長速度
2.2.3 液體種形態(tài)特征
2.2.4 拮抗反應
2.2.5 子實體形態(tài)特征及生長情況
2.2.6 農學性狀調查
2.3 結果與分析
2.3.1 菌落形態(tài)特征及生長速度
2.3.2 液體種形態(tài)特征
2.3.3 拮抗反應
2.3.4 子實體形態(tài)特征及生長情況
2.3.5 供試菌種農學性狀
2.4 討論
第3章 陜南側耳屬食用菌遺傳多樣性研究
3.1 試驗材料
3.1.1 供試菌種信息
3.1.2 培養(yǎng)基配方
3.1.3 主要試劑
3.1.4 儀器設備
3.2 試驗方法
3.2.1 菌種活化
3.2.2 酯酶同工酶提取及檢測
3.2.3 基因組DNA提取及檢測
3.2.4 ITS序列擴增及分析
3.3 結果與分析
3.3.1 酯酶同工酶酶譜分析
3.3.2 酯酶同工酶酶譜聚類分析
3.3.3 ITS序列電泳圖譜分析
3.3.4 ITS序列信息及遺傳距離
3.3.5 基于ITS序列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
3.4 討論
3.4.1 酯酶同工酶結果討論
3.4.2 ITS序列分析結果討論
3.4.3 供試菌種的親緣關系討論
第4章 陜南側耳屬之鮑魚菇液體種發(fā)酵培養(yǎng)基優(yōu)化
4.1 試驗材料
4.1.1 供試菌種
4.1.2 培養(yǎng)基配方
4.1.3 主要試劑
4.1.4 儀器設備
4.2 試驗方法
4.2.1 菌種活化
4.2.2 液體種的制備
4.2.3 鮑魚菇菌絲生物量的測定
4.2.4 Plackett-Burman設計試驗
4.2.5 最陡爬坡試驗
4.2.6 Box-Behnken試驗設計
4.2.7 數(shù)據(jù)分析
4.3 結果與分析
4.3.1 Plackett-Burman試驗結果
4.3.2 最陡爬坡試驗
4.3.3 Box-Benhnken試驗結果
4.3.4 Box-Benhnken試驗方差分析
4.3.5 響應面圖形分析
4.3.6 試驗驗證
4.4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學術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傅冰;;SCAR標記在地木耳菌株分類鑒定中的運用[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年09期
2 王麒琳;張立娟;王玥瑋;姚駿;陳闖;;榆黃蘑汁棗汁復合飲料的研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6年14期
3 錢雪婷;陳文強;彭浩;解修超;鄧百萬;;秦巴山區(qū)黑木耳菌株酯酶同工酶的分析[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年06期
4 劉世玲;盧興潮;江坤;尚東妮;唐悅;田少平;李克彬;曹現(xiàn)濤;;香菇液體菌種深層發(fā)酵工藝探索[J];中國食用菌;2016年01期
5 劉西周;郭成金;;九種不同蕈菌菌株間頡頏現(xiàn)象分析[J];北方園藝;2015年22期
6 劉婷婷;矯艷平;劉鴻鋮;張艷榮;;鮮平菇處理方法對面包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5年24期
7 李蝶;吳浩;李紅玉;雷雨霞;劉斌;;野生泡囊側耳的鑒定及其馴化栽培[J];北方園藝;2015年04期
8 榮菁;;平菇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年22期
9 甄學淵;張文輝;周建云;何景峰;;秦巴山區(qū)利用櫟類資源生產食用菌/中藥材的經濟效益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10 劉達玉;王慧超;鄭林用;譚永忠;李宗堂;陳今朝;;補腎益壽膠囊藥渣栽培杏鮑菇和姬菇的研究[J];北方園藝;2014年1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雯;香菇胞外多糖高產菌株篩選、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及抗氧化性抑菌作用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2 王靜;平菇柚子混合發(fā)酵酒的研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4年
3 付天宇;基于深層發(fā)酵的羊肚菌功能性食品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李慧;我國栽培平菇種質資源評價及核心種質構建[D];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
5 朱國振;真姬菇液體發(fā)酵工藝優(yōu)化及其多糖活性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陳小赤;陜南中草藥的歷史文化價值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武晶;應用形態(tài)學和生物化學方法對黑木耳菌屬進行分類鑒定的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08年
8 白彥坤;鮑魚側耳發(fā)酵研究及其液體菌種應用[D];河北大學;2008年
9 王小艷;側耳屬平菇種質資源AFLP分析[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熊艷;液體發(fā)酵法生產香菇多糖關鍵技術的研究[D];西華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80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288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