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菜心和連州菜心小孢子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634.5
【圖文】:
則為單倍體再生植株(圖2,A);當峰值在 200 附近時,表示該植株為雙單倍體(圖 2,B);當峰值在 400 附近時,表示該檢測植株為四倍體(圖 2,C)。細胞器抗氧化劑organelle antioxidant試材material濃度Concentration(μmol·L-1)直接成苗率(%)Rate of embryosdirectlyconvert to plants(%)形成愈傷率(%)Rate of embryosconvert to callus(%)死亡率(%)Rate of embryosdeath(%)VcNa0 51.00±8.23b 33.23±4.63a 15.77±6.26b0.247.67±1.47b 37.33±2.66a15.00±1.37b17AY011 167.67±3.11a 16.24±2.28b 16.09±2.25b555.34±5.38ab 23.65±4.57b21.01±3.16b2541.67±6.34b 21.00±2.04b37.33±1.72
圖 3 小孢子再生植株葉片 DNA 相對含量曲線Fig. 3 DNA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leaves of regenerated plantA.單倍體 B:雙單倍體 C:多倍體A.Haploid B:Doubled haploid C: Polyploid如表 3-6 所示,‘17AY007’的雙單倍體率最高,達到 64.29 %,‘17AY009’的雙單倍體率最低,但也超過了 50 %。說明通過小孢子培養(yǎng)技術來獲得連州菜心的純系育種材料是可行的,在連州菜心育種工作中可以優(yōu)先選擇利用。表 3-6 連州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倍性鑒定Table 3-6 The ploidy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Lianzhou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regenerated plants基因型 鑒定植株數(shù) 單倍體數(shù) 雙單倍體數(shù) 多倍體數(shù) 雙單倍體率(%)Genotype No. of evaluated Haploid Double haploid polyploid Doublingefficiency regenerated plants17AY007 28 4 18 6 64.2917AY008 10 3 6 1 60.0017AY009 30 8 18 5 56.6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賀楠;韓風慶;楊麗梅;莊木;張揚勇;王勇;李占省;方智遠;呂紅豪;;結球甘藍小孢子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及高代自交系胚狀體誘導研究[J];中國蔬菜;2018年04期
2 Yin Wang;Ruiling Yao;;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adult Pinus massoniana Lamb. trees using explants collected in March and thidiazuron in culture medium[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7年06期
3 朱惠霞;陶興林;胡立敏;劉明霞;;小孢子技術在甘藍類蔬菜育種中的應用[J];蔬菜;2017年06期
4 李桂花;王亭亭;劉凱;陳漢才;張艷;黎庭耀;藍華生;;芥藍小孢子培養(yǎng)研究初報[J];熱帶作物學報;2016年08期
5 張曉偉;姚秋菊;;早熟秋甘藍新品種豫甘3號[J];長江蔬菜;2016年03期
6 吳藝飛;丁茁荑;戴雄澤;周曉波;汪端華;;紅菜薹小孢子培養(yǎng)技術研究[J];作物研究;2016年01期
7 徐學忠;胡靖鋒;楊紅麗;田志梅;和玉春;和江明;;抗根腫病大白菜新品種CCR11242的選育[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5年05期
8 李興太;紀瑩;;線粒體氧化應激與天然抗氧化劑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5年07期
9 曾小玲;方淑桂;朱朝輝;鐘開勤;;不同基因型菜心游離小孢子培養(yǎng)和植株再生[J];熱帶作物學報;2014年12期
10 陳曉峰;張明培;徐榕雪;隋好林;;影響大白菜游離小孢子培養(yǎng)胚胎發(fā)生因素的研究[J];吉林農業(yè)科學;2014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崔群香;不結球白菜小孢子培養(yǎng)及其胚胎發(fā)生機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單宏;基于小孢子培養(yǎng)的大白菜優(yōu)異種質創(chuàng)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7年
2 王改改;甘藍小孢子培養(yǎng)技術體系的優(yōu)化與植株再生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3 張露;基于小孢子培養(yǎng)的青梗菜持綠性純系的創(chuàng)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6年
4 高海娜;甘藍子葉型胚狀體誘導及其成苗因素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5 于文佳;小菘菜游離小孢子培養(yǎng)技術的優(yōu)化[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年
6 馮翠;結球甘藍和青花菜游離小孢子培養(yǎng)技術的優(yōu)化[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馬勇斌;甘藍小孢子培養(yǎng)幾個因素探討和DH植株再生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8 付文婷;大白菜游離小孢子胚誘導及植株再生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198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271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