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籽粒產(chǎn)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3-05-03 21:14
試驗于2014-2015和2015-2016年在山東省肥城市邊院鎮(zhèn)南仇村大田(35.99°N,116.88°E)進行。選用三個不同類型的冬小麥品種,分別為中穗旱地品種山農(nóng)25、中穗水澆地品種山農(nóng)29和大穗水澆地品種山農(nóng)23。三品種均按其最適栽培密度種植,分別為150、225和225×104 plants hm-2。設(shè)置W0為全生育期不灌水處理,W1為拔節(jié)期補灌處理,W2為拔節(jié)期和開花期補灌處理,W3為播種+拔節(jié)期補灌處理,W4為播種+拔節(jié)+開花期補灌處理。各補灌處理每次灌水前測定土壤含水量,補灌目標設(shè)定為020cm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達到100%。根據(jù)灌水定額公式計算所需補灌水量。1補灌次數(shù)和時期對不同品種麥田土壤水分含量的影響拔節(jié)期補灌后,W1和W3處理060 cm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顯著提高。開花期補灌后,W2和W4處理060 cm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顯著提高,W2與W4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年際間比較,2015-2016年播前土壤貯水量和自小麥返青至開花期間的降水量均較低,每次灌水前的土壤含水量亦較低,每次補灌水量均較高,...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地概況
2.2 試驗設(shè)計
2.3 測定項目與方法
2.4 數(shù)據(jù)處理
3 結(jié)果與分析
3.1 補灌時期對不同品種麥田土壤水分含量的影響
3.2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耗水特性的影響
3.2.1 全生育期耗水量及其來源
3.2.2 全生育期 0-200 cm土層土壤貯水消耗量
3.3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根系形態(tài)特征與垂直分布的影響
3.3.1 拔節(jié)期根長密度和根表面積密度的垂直分布
3.3.2 開花期根長密度和根表面積密度的垂直分布
3.3.3 成熟期根長密度和根表面積密度的垂直分布
3.4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旗葉衰老特性的影響
3.4.1 旗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變化
3.4.2 旗葉過氧化氫酶活性變化
3.4.3 旗葉丙二醛含量變化
3.4.4 旗葉可溶性蛋白含量變化
3.5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光合同化及干物質(zhì)積累與分配的的影響
3.5.1 籽粒灌漿中期葉面積指數(shù)的差異
3.5.2 旗葉葉綠素?zé)晒馓匦?br> 3.5.3 旗葉光合特性
3.5.4 旗葉可溶性糖含量變化
3.5.5 生長季植株體干物質(zhì)積累動態(tài)
3.5.6 成熟期干物質(zhì)在各器官中的分配
3.5.7 開花后干物質(zhì)的同化與再分配
3.6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氮素積累與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響
3.6.1 生長季植株體氮素積累動態(tài)
3.6.2 成熟期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
3.6.3 開花后氮素的同化與再分配
3.6.4 氮素利用效率
3.7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產(chǎn)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3.8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籽粒品質(zhì)的影響
3.8.1 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的含量及其比例
3.8.2 淀粉糊化特性
4 討論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本文編號:3807296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地概況
2.2 試驗設(shè)計
2.3 測定項目與方法
2.4 數(shù)據(jù)處理
3 結(jié)果與分析
3.1 補灌時期對不同品種麥田土壤水分含量的影響
3.2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耗水特性的影響
3.2.1 全生育期耗水量及其來源
3.2.2 全生育期 0-200 cm土層土壤貯水消耗量
3.3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根系形態(tài)特征與垂直分布的影響
3.3.1 拔節(jié)期根長密度和根表面積密度的垂直分布
3.3.2 開花期根長密度和根表面積密度的垂直分布
3.3.3 成熟期根長密度和根表面積密度的垂直分布
3.4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旗葉衰老特性的影響
3.4.1 旗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變化
3.4.2 旗葉過氧化氫酶活性變化
3.4.3 旗葉丙二醛含量變化
3.4.4 旗葉可溶性蛋白含量變化
3.5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光合同化及干物質(zhì)積累與分配的的影響
3.5.1 籽粒灌漿中期葉面積指數(shù)的差異
3.5.2 旗葉葉綠素?zé)晒馓匦?br> 3.5.3 旗葉光合特性
3.5.4 旗葉可溶性糖含量變化
3.5.5 生長季植株體干物質(zhì)積累動態(tài)
3.5.6 成熟期干物質(zhì)在各器官中的分配
3.5.7 開花后干物質(zhì)的同化與再分配
3.6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氮素積累與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響
3.6.1 生長季植株體氮素積累動態(tài)
3.6.2 成熟期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
3.6.3 開花后氮素的同化與再分配
3.6.4 氮素利用效率
3.7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產(chǎn)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3.8 補灌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籽粒品質(zhì)的影響
3.8.1 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的含量及其比例
3.8.2 淀粉糊化特性
4 討論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本文編號:38072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8072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