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冠層阻力模型在半干旱區(qū)玉米生態(tài)系統(tǒng)蒸散發(fā)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7-02 13:08
作物蒸散發(fā)的研究中,存在許多估算模型,而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單源模型是Penman-Monteith(PM)模型,本文通過改進冠層阻力參數來優(yōu)化PM模型,借此提高PM模型對稀疏植被蒸散的模擬效果,使得模擬簡單卻準確。因此,本文主要通過對不同的冠層阻力模型(或表層阻力模型)的評價,選擇出適合以玉米整個生長季為研究對象的阻力模型,來優(yōu)化對作物蒸散的估算。本文選取了10個較為經典的冠層阻力模型,并將整個生長季分為生長季前期(葉面積指數小于2)和生長季后期(葉面積指數大于2),將冠層阻力模型與PM模型結合,在此基礎上判別模型適用性。同時分析參數對模型影響的大小,對模型進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在生長季前期,通過計算結果的分析與模型的評價,得出在該階段表現最優(yōu)的模型有耦合的表層阻力(CO)模型、修正后的Leuning(RL修正)模型和Katerji-Perrier(KP)模型;(2)在生長季后期,結合估算結果的分析和模型的評價,得到在該階段本研究區(qū)玉米的冠層阻力模擬結果最好的模型是Stannard(ST)模型、Leuning(RL)模型和Jarvis模型,且在該時期除RL修正模型外,其余...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綜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2.1 蒸散量測算研究進展
1.2.2 冠層阻力研究進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
1.3.1 研究問題和創(chuàng)新點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圖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自然地理
2.1.2 土壤植被
2.1.3 水資源與自然災害
2.1.4 農業(yè)發(fā)展情況
2.2 數據與方法
2.2.1 試驗設計
2.2.2 試驗數據
第三章 模型及參數的確定
3.1 Penman-Monteith模型
3.2 阻力模型
3.2.1 Jarvis冠層阻力模型(JA)
3.2.2 Katerji-Perrier冠層阻力模型(KP)
3.2.3 Massman冠層阻力模型(MA)
3.2.4 Stannard冠層阻力模型(ST)
3.2.5 Farias冠層阻力模型(FA)
3.2.6 Leuning冠層阻力模型(RL)
3.2.7 GA冠層阻力模型
3.2.8 Irmak and Mutiibwa冠層阻力模型(IM)
3.2.9 修正的RL冠層阻力模型
3.2.10 耦合的表層阻力模型(CO)
3.3 基礎數據分析
3.4 模型參數的確定
第四章 模型計算結果與分析
4.1 生長季前期模型計算結果與分析
4.2 生長季前期模型計算結果與分析
4.3 小結
第五章 模型評價
5.1 模型評價的參數
5.2 模型評價
5.2.1 生長季前期模型的評價
5.2.2 生長季后期模型的評價
5.3 小結
第六章 模型敏感性分析
6.1 生長季前期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6.2 生長季后期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6.3 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2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654419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綜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2.1 蒸散量測算研究進展
1.2.2 冠層阻力研究進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
1.3.1 研究問題和創(chuàng)新點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圖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自然地理
2.1.2 土壤植被
2.1.3 水資源與自然災害
2.1.4 農業(yè)發(fā)展情況
2.2 數據與方法
2.2.1 試驗設計
2.2.2 試驗數據
第三章 模型及參數的確定
3.1 Penman-Monteith模型
3.2 阻力模型
3.2.1 Jarvis冠層阻力模型(JA)
3.2.2 Katerji-Perrier冠層阻力模型(KP)
3.2.3 Massman冠層阻力模型(MA)
3.2.4 Stannard冠層阻力模型(ST)
3.2.5 Farias冠層阻力模型(FA)
3.2.6 Leuning冠層阻力模型(RL)
3.2.7 GA冠層阻力模型
3.2.8 Irmak and Mutiibwa冠層阻力模型(IM)
3.2.9 修正的RL冠層阻力模型
3.2.10 耦合的表層阻力模型(CO)
3.3 基礎數據分析
3.4 模型參數的確定
第四章 模型計算結果與分析
4.1 生長季前期模型計算結果與分析
4.2 生長季前期模型計算結果與分析
4.3 小結
第五章 模型評價
5.1 模型評價的參數
5.2 模型評價
5.2.1 生長季前期模型的評價
5.2.2 生長季后期模型的評價
5.3 小結
第六章 模型敏感性分析
6.1 生長季前期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6.2 生長季后期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6.3 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2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6544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6544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