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及種植方式對夏玉米產量和秸稈飼用品質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2-30 16:57
本論文旨在研究高密度及種植方式對夏玉米產量和飼用秸稈品質的影響,以期為夏玉米高產栽培措施和秸稈高效利用提供依據。試驗采用夏玉米品種鄭單958、先玉335,設置4個種植密度(7.5萬株/hm2、9.0萬株/hm2、10.5萬株/hm2、12.0萬株/hm2)為主處理、2種種植方式(等行距、寬窄行)為副處理的兩因素裂區(qū)試驗設計,共16個處理,3次重復,進行2年重復試驗。通過設置不同種植密度和不同種植方式,分析評價不同處理下兩個夏玉米品種光合特性、植株性狀、產量和秸稈飼用品質的變化規(guī)律。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高密度及種植方式對夏玉米籽粒產量、品質的影響兩個夏玉米品種產量變化對密度的響應一致,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單株產量顯著降低,但群體產量隨密度增大顯著升高。等行距種植方式下,鄭單958在10.5萬株/hm2密度產量最高為14623.06 kg/hm2,先玉335在12.0萬株/hm2密度產量最高為14845.43kg/hm2
【文章來源】:天津農學院天津市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高密度及種植方式對夏玉米葉面積系數的影響(2016)
測定日期圖 3-1 高密度及種植方式對夏玉米葉面積系數的影響(2016)Fig. 3-1 The effect of high density and planting methods on LAI of summer maize(2016):A:7.5 萬株/hm2; B:9.0 萬株/hm2; C: 10.5 萬株/hm2; D: 12.0 萬株/hm2,下同。2017 年試驗結果如圖 3-2 所示,葉面積指數隨生育時期的變化成單峰曲線,植方式下,兩個玉米品種在 8 月 15 日達到最大值,寬窄行種植方式下,先玉 3 15 日達到峰值,鄭單 958 LAI 最大值出現時期不同,7.5-9.0 萬株/hm2密度在
間 LOV 值差異不顯著。除 12.0 萬株/hm2密度,鄭單 958 寬窄行種植方式下 LOV著高于等行距種植方式,變化范圍在 12.20%-37.25%之間,先玉 335 變現相反,除 1株/hm2密度,寬窄行種植方式低于等行距,但差異不顯著。圖 3-3 高密度及種植方式對夏玉米 LOV 值的影響(2016)Fig. 3-3 The effect of high density and planting methods on LOV of summer maize(2016)如圖 3-4 所示,兩個夏玉米品種 LOV 值對密度的響應不同。相同種植方式下鄭8 LOV 隨種植密度的增大而逐漸降低,7.5 萬株/hm2密度 LOV 值最大并顯著高于 9.5、12.0 萬株/hm2,等行距種植方式下分別高出 18.3%、19.4%、16.1%,寬窄行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施氮時期和R/FR比值對玉米生長生理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 韋寶,宋朝玉,王圣健,桑素平,李鳳濤,王珍珍,楊錦忠. 中國農學通報. 2018(03)
[2]25個夏玉米品種秸稈飼用品質評價[J]. 陳國強,金海燕,夏璐,王金龍,羅峰,孫守鈞,臧鳳艷,李子芳,吳錫冬. 天津農學院學報. 2017(02)
[3]寬行窄幅錯位密播種植方式對夏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 王靜靜,賀洪軍,張自坤,戴忠民,譚月強,常培培. 玉米科學. 2017(03)
[4]我國玉米生產的時空特征分析[J]. 郭焱,朱俊峰. 農業(yè)經濟與管理. 2017(01)
[5]東北黑土區(qū)秸稈不同還田方式下玉米產量及養(yǎng)分累積特征[J]. 蔡紅光,梁堯,閆孝貢,劉劍釗,袁靜超,張洪喜,任軍,王立春. 玉米科學. 2016(05)
[6]不同種植密度和空間布局方式對夏玉米灌漿速率和籽粒品質的影響[J]. 王萌,陳國強,金海燕,韓晨光,臧鳳艷,李子芳,王金龍,吳錫冬. 天津農學院學報. 2015(04)
[7]玉米種植密度對產量影響的研究[J]. 侯月,王沖,王鵬文. 天津農業(yè)科學. 2015(10)
[8]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對夏玉米冠層結構和群體抗性的影響[J]. 萇建峰,張海紅,李鴻萍,董朋飛,李潮海. 作物學報. 2016(01)
[9]邊際效應對玉米子粒商品品質的影響[J]. 徐艷榮,焦仁海,代秀云,仲義,侯宗運,孫發(fā)明,劉興二. 吉林農業(yè)科學. 2015(03)
[10]不同種植密度對夏玉米產量、葉面積指數和干物質積累的影響[J]. 馮尚宗,王世偉,彭美祥,劉寧,趙桂濤. 江西農業(yè)學報. 2015(03)
博士論文
[1]玉米行間定點扎穴深施追肥機設計與研究[D]. 胡紅.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7
[2]高精度作物冠層結構模型的構建及應用[D]. 侯彤瑜.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6
[3]品種、氮肥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與品質的影響[D]. 邰書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
[4]栽培措施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研究[D]. 王鵬文.沈陽農業(yè)大學 1996
[5]玉米穗庫發(fā)育同步性及其調控機理[D]. 關東明.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0
碩士論文
[1]氮肥對玉米秸稈飼用品質與籽粒產量耦合規(guī)律影響的研究[D]. 陳國強.天津農學院 2017
[2]玉米秸稈收集打捆技術的分析與研究[D]. 王俊棋.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6
[3]灌水量和種植模式對冬小麥光合特性的影響[D]. 馮志波.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4
[4]種植密度和施氮量對糧飼兼用玉米產量和飼用品質的影響[D]. 陳亮亮.甘肅農業(yè)大學 2013
[5]黃土塬區(qū)不同玉米品種間作的競爭力分析[D]. 王小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6]種植密度對高產夏玉米產量及生理特性影響的研究[D]. 劉偉.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1
[7]施氮量與種植密度對青貯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D]. 屈繩娟.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9
[8]密度對不同類型飼用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D]. 路海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58618
【文章來源】:天津農學院天津市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高密度及種植方式對夏玉米葉面積系數的影響(2016)
測定日期圖 3-1 高密度及種植方式對夏玉米葉面積系數的影響(2016)Fig. 3-1 The effect of high density and planting methods on LAI of summer maize(2016):A:7.5 萬株/hm2; B:9.0 萬株/hm2; C: 10.5 萬株/hm2; D: 12.0 萬株/hm2,下同。2017 年試驗結果如圖 3-2 所示,葉面積指數隨生育時期的變化成單峰曲線,植方式下,兩個玉米品種在 8 月 15 日達到最大值,寬窄行種植方式下,先玉 3 15 日達到峰值,鄭單 958 LAI 最大值出現時期不同,7.5-9.0 萬株/hm2密度在
間 LOV 值差異不顯著。除 12.0 萬株/hm2密度,鄭單 958 寬窄行種植方式下 LOV著高于等行距種植方式,變化范圍在 12.20%-37.25%之間,先玉 335 變現相反,除 1株/hm2密度,寬窄行種植方式低于等行距,但差異不顯著。圖 3-3 高密度及種植方式對夏玉米 LOV 值的影響(2016)Fig. 3-3 The effect of high density and planting methods on LOV of summer maize(2016)如圖 3-4 所示,兩個夏玉米品種 LOV 值對密度的響應不同。相同種植方式下鄭8 LOV 隨種植密度的增大而逐漸降低,7.5 萬株/hm2密度 LOV 值最大并顯著高于 9.5、12.0 萬株/hm2,等行距種植方式下分別高出 18.3%、19.4%、16.1%,寬窄行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施氮時期和R/FR比值對玉米生長生理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 韋寶,宋朝玉,王圣健,桑素平,李鳳濤,王珍珍,楊錦忠. 中國農學通報. 2018(03)
[2]25個夏玉米品種秸稈飼用品質評價[J]. 陳國強,金海燕,夏璐,王金龍,羅峰,孫守鈞,臧鳳艷,李子芳,吳錫冬. 天津農學院學報. 2017(02)
[3]寬行窄幅錯位密播種植方式對夏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 王靜靜,賀洪軍,張自坤,戴忠民,譚月強,常培培. 玉米科學. 2017(03)
[4]我國玉米生產的時空特征分析[J]. 郭焱,朱俊峰. 農業(yè)經濟與管理. 2017(01)
[5]東北黑土區(qū)秸稈不同還田方式下玉米產量及養(yǎng)分累積特征[J]. 蔡紅光,梁堯,閆孝貢,劉劍釗,袁靜超,張洪喜,任軍,王立春. 玉米科學. 2016(05)
[6]不同種植密度和空間布局方式對夏玉米灌漿速率和籽粒品質的影響[J]. 王萌,陳國強,金海燕,韓晨光,臧鳳艷,李子芳,王金龍,吳錫冬. 天津農學院學報. 2015(04)
[7]玉米種植密度對產量影響的研究[J]. 侯月,王沖,王鵬文. 天津農業(yè)科學. 2015(10)
[8]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對夏玉米冠層結構和群體抗性的影響[J]. 萇建峰,張海紅,李鴻萍,董朋飛,李潮海. 作物學報. 2016(01)
[9]邊際效應對玉米子粒商品品質的影響[J]. 徐艷榮,焦仁海,代秀云,仲義,侯宗運,孫發(fā)明,劉興二. 吉林農業(yè)科學. 2015(03)
[10]不同種植密度對夏玉米產量、葉面積指數和干物質積累的影響[J]. 馮尚宗,王世偉,彭美祥,劉寧,趙桂濤. 江西農業(yè)學報. 2015(03)
博士論文
[1]玉米行間定點扎穴深施追肥機設計與研究[D]. 胡紅.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7
[2]高精度作物冠層結構模型的構建及應用[D]. 侯彤瑜.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6
[3]品種、氮肥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與品質的影響[D]. 邰書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
[4]栽培措施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研究[D]. 王鵬文.沈陽農業(yè)大學 1996
[5]玉米穗庫發(fā)育同步性及其調控機理[D]. 關東明.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0
碩士論文
[1]氮肥對玉米秸稈飼用品質與籽粒產量耦合規(guī)律影響的研究[D]. 陳國強.天津農學院 2017
[2]玉米秸稈收集打捆技術的分析與研究[D]. 王俊棋.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6
[3]灌水量和種植模式對冬小麥光合特性的影響[D]. 馮志波.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4
[4]種植密度和施氮量對糧飼兼用玉米產量和飼用品質的影響[D]. 陳亮亮.甘肅農業(yè)大學 2013
[5]黃土塬區(qū)不同玉米品種間作的競爭力分析[D]. 王小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6]種植密度對高產夏玉米產量及生理特性影響的研究[D]. 劉偉.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1
[7]施氮量與種植密度對青貯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D]. 屈繩娟.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9
[8]密度對不同類型飼用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D]. 路海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58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5586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