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不同品種苗期抗旱性差異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1-10-07 17:58
在我國黃淮海小麥產區(qū),冬小麥在播種季節(jié)及后期生長發(fā)育時期經常會遇到干旱等不良狀況,嚴重影響小麥種子萌發(fā)及出苗,導致田間缺苗斷壟,直接影響基本苗數和植株生長,易造成田間群體數量和質量下降,最終引起小麥產量下降。如何解決干旱帶來的災害,是我們亟待解決的課題。本研究采用119個小麥品種為試驗材料,于幼苗期模擬干旱環(huán)境,根據胚芽鞘長度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鑒定及區(qū)分119個不同小麥品種的抗旱性;選擇抗旱性不同的小麥品種為試驗材料,研究干旱脅迫及復水過程中抗旱性不同品種間胚芽鞘、葉片和根中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差異,進一步明確不同品種間抗旱性差異,為今后小麥品種布局、生產及育種工作中品種選擇提供一定的依據。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20%PEG-6000脅迫下大多數小麥品種的胚芽鞘長度顯著縮短,但是極少數小麥品種(如:魯麥11、山農18、DH-155等)的胚芽鞘長度略微增長。因此,根據20%PEG-6000脅迫下胚芽鞘長度聚類分析,將119個小麥品種分成了三類:臨旱51241、洛旱13、優(yōu)麥3號等12個小麥品種為抗旱性強的品種;泰山9818、良星99、汶農6號等31個小麥品種為抗旱性中等的品種;西農9...
【文章來源】:山東農業(yè)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20%PEG-6000脅迫對幼苗期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含量的影響
3.3.2 20%PEG-6000 脅迫后與脅迫前相比幼苗期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增量的變化不同小麥品種受到 20%PEG-6000 脅迫后,其體內脯氨酸的增加量同樣可以作為鑒定抗旱性強弱的重要指標。從圖 4 中 A&B 可以看出,20%PEG-6000 脅迫 6h 后洛旱 13臨旱 51241 兩個干旱耐受型根中脯氨酸的增量和其他四個品種相比,已達到顯著差異,20%PEG-6000 脅迫 12h 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的增加量達到最大值,隨 20%PEG-6000 脅迫時間延長脯氨酸增加量有所降低,即使在脅迫 24h 時下降到最低點,洛旱 13、臨旱51241 兩個抗旱性強的小麥品種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的增加量仍大于濟麥 22、西農 97兩個干旱敏感性品種,其中兩個干旱耐受型品種胚芽鞘中脯氨酸的增加量比兩個干旱敏感型品種提高 1 倍以上,達到顯著差異;而兩個干旱耐受型品種根中脯氨酸的增加量同樣高于西農 979、濟麥 22。綜合圖 4A&B 可以得出,干旱誘導下抗旱性強的小麥品種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的增加量明顯高于抗旱性弱的小麥品種,且始終保持較高的增加量以使脯氨酸含量維持較高的水平。
葉中脯氨酸的起始含量高于根中,且不同品種間脯氨酸含量存在差異。從圖5 中 C&D 可以看出,葉片和根中脯氨酸含量隨 20%PEG-6000 脅迫時間延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0%PEG-6000 脅迫 6h 內,抗旱性強的品種洛旱 13 葉片中脯氨酸含量的上升速度明顯高于干旱敏感型品種濟麥 22,脅迫 6-12h 內,兩個抗旱性強的品種根中脯氨酸含量在上升速度明顯大于其他四個品種。20%PEG-6000 脅迫 12h 時葉片和根中脯氨酸含量均達到最大值,脅迫 12h 時洛旱 13 的葉片中脯氨酸含量為 228.6μg/g,比濟麥22、西農 979 葉片中脯氨酸含量提高 50%以上,且達到顯著差異;洛旱 13、臨旱 51241的根中脯氨酸含量分別為 173.4、176.0μg/g,洛旱 13 根中脯氨酸含量比西農 979 和濟麥22 分別提高 105.7%、96.8%,而臨旱 51241 根中脯氨酸含量比西農 979 和濟麥 22 分別提高 108.9%、99.8%。20%PEG-6000 脅迫 24h 后各品種葉片和根中脯氨酸含量均下降到最低點,其中洛旱 13、臨旱 51241 兩個抗旱性強的小麥品種根中脯氨酸含量仍是濟麥22、西農 979 的 2 倍以上。洛旱 13、臨旱 51241 兩個抗旱性強的小麥品種與濟麥 22、西農 979 抗旱性較弱品種相比,葉片和根中脯氨酸含量仍能維持在較高水平。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小麥品種苗期抗旱性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及評價[J]. 蔡斌,司紀升,屈磊,薛春之,李升東,王法宏,李華偉.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7(04)
[2]6個抗旱小麥品種苗期抗旱生理特性分析[J]. 王樹彬,郭香. 甘肅農業(yè)科技. 2016(02)
[3]干旱脅迫下不同品種小麥4種功能基因的表達模式及相關生理指標分析[J]. 韓翠英,劉秉焱,劉虎岐.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5(10)
[4]花后高溫和干旱對冬小麥光合、抗氧化特性及粒重的影響[J]. 楊曉娟,居輝,王治世,郭安廷,楊佑明. 麥類作物學報. 2015(07)
[5]干旱脅迫對不同冬小麥品種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響[J]. 宋新穎,張玉梅,張洪生,穆平,林琪. 中國農學通報. 2015(12)
[6]兩種抗旱性不同的小麥幼苗對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J]. 趙美榮,李永春,常怡慧,凌海燕.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7]MaAQP1過表達擬南芥及對轉基因植株抗旱性的分析[J]. 許奕,徐碧玉,胡偉,宋順,李羽佳,王安邦,金志強.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4(18)
[8]PEG脅迫及復水對不同抗旱性小麥幼苗脯氨酸代謝關鍵酶活性的影響[J]. 姜淑欣,劉黨校,龐紅喜,呂金印. 西北植物學報. 2014(08)
[9]48份冬小麥主要田間農藝性狀的主成分分析及抗旱性綜合評價[J]. 李素,姜鴻明,宮德襯,孫妮娜,孫曉輝,李林志.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4(07)
[10]7個冬小麥品種灌漿期抗旱性鑒定指標的綜合評價[J]. 張軍,魯敏,孫樹貴,龐玉輝,敬樊,陳新宏. 植物科學學報. 2014(02)
博士論文
[1]番茄水通道蛋白在干旱脅迫及果實成熟過程中的功能分析[D]. 李仁.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不同小麥品種對干旱脅迫的生理生化響應[D]. 李瑛.蘭州大學 2016
[2]不同抗旱性小麥中4個轉錄因子基因的表達及其與抗旱生理生化指標的相關性[D]. 劉秉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5
[3]控水條件下小麥不同抗旱性鑒定指標的研究[D]. 張玉梅.萊陽農學院 2006
本文編號:3422511
【文章來源】:山東農業(yè)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20%PEG-6000脅迫對幼苗期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含量的影響
3.3.2 20%PEG-6000 脅迫后與脅迫前相比幼苗期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增量的變化不同小麥品種受到 20%PEG-6000 脅迫后,其體內脯氨酸的增加量同樣可以作為鑒定抗旱性強弱的重要指標。從圖 4 中 A&B 可以看出,20%PEG-6000 脅迫 6h 后洛旱 13臨旱 51241 兩個干旱耐受型根中脯氨酸的增量和其他四個品種相比,已達到顯著差異,20%PEG-6000 脅迫 12h 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的增加量達到最大值,隨 20%PEG-6000 脅迫時間延長脯氨酸增加量有所降低,即使在脅迫 24h 時下降到最低點,洛旱 13、臨旱51241 兩個抗旱性強的小麥品種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的增加量仍大于濟麥 22、西農 97兩個干旱敏感性品種,其中兩個干旱耐受型品種胚芽鞘中脯氨酸的增加量比兩個干旱敏感型品種提高 1 倍以上,達到顯著差異;而兩個干旱耐受型品種根中脯氨酸的增加量同樣高于西農 979、濟麥 22。綜合圖 4A&B 可以得出,干旱誘導下抗旱性強的小麥品種胚芽鞘和根中脯氨酸的增加量明顯高于抗旱性弱的小麥品種,且始終保持較高的增加量以使脯氨酸含量維持較高的水平。
葉中脯氨酸的起始含量高于根中,且不同品種間脯氨酸含量存在差異。從圖5 中 C&D 可以看出,葉片和根中脯氨酸含量隨 20%PEG-6000 脅迫時間延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0%PEG-6000 脅迫 6h 內,抗旱性強的品種洛旱 13 葉片中脯氨酸含量的上升速度明顯高于干旱敏感型品種濟麥 22,脅迫 6-12h 內,兩個抗旱性強的品種根中脯氨酸含量在上升速度明顯大于其他四個品種。20%PEG-6000 脅迫 12h 時葉片和根中脯氨酸含量均達到最大值,脅迫 12h 時洛旱 13 的葉片中脯氨酸含量為 228.6μg/g,比濟麥22、西農 979 葉片中脯氨酸含量提高 50%以上,且達到顯著差異;洛旱 13、臨旱 51241的根中脯氨酸含量分別為 173.4、176.0μg/g,洛旱 13 根中脯氨酸含量比西農 979 和濟麥22 分別提高 105.7%、96.8%,而臨旱 51241 根中脯氨酸含量比西農 979 和濟麥 22 分別提高 108.9%、99.8%。20%PEG-6000 脅迫 24h 后各品種葉片和根中脯氨酸含量均下降到最低點,其中洛旱 13、臨旱 51241 兩個抗旱性強的小麥品種根中脯氨酸含量仍是濟麥22、西農 979 的 2 倍以上。洛旱 13、臨旱 51241 兩個抗旱性強的小麥品種與濟麥 22、西農 979 抗旱性較弱品種相比,葉片和根中脯氨酸含量仍能維持在較高水平。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小麥品種苗期抗旱性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及評價[J]. 蔡斌,司紀升,屈磊,薛春之,李升東,王法宏,李華偉.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7(04)
[2]6個抗旱小麥品種苗期抗旱生理特性分析[J]. 王樹彬,郭香. 甘肅農業(yè)科技. 2016(02)
[3]干旱脅迫下不同品種小麥4種功能基因的表達模式及相關生理指標分析[J]. 韓翠英,劉秉焱,劉虎岐.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5(10)
[4]花后高溫和干旱對冬小麥光合、抗氧化特性及粒重的影響[J]. 楊曉娟,居輝,王治世,郭安廷,楊佑明. 麥類作物學報. 2015(07)
[5]干旱脅迫對不同冬小麥品種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響[J]. 宋新穎,張玉梅,張洪生,穆平,林琪. 中國農學通報. 2015(12)
[6]兩種抗旱性不同的小麥幼苗對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J]. 趙美榮,李永春,常怡慧,凌海燕.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7]MaAQP1過表達擬南芥及對轉基因植株抗旱性的分析[J]. 許奕,徐碧玉,胡偉,宋順,李羽佳,王安邦,金志強.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4(18)
[8]PEG脅迫及復水對不同抗旱性小麥幼苗脯氨酸代謝關鍵酶活性的影響[J]. 姜淑欣,劉黨校,龐紅喜,呂金印. 西北植物學報. 2014(08)
[9]48份冬小麥主要田間農藝性狀的主成分分析及抗旱性綜合評價[J]. 李素,姜鴻明,宮德襯,孫妮娜,孫曉輝,李林志.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4(07)
[10]7個冬小麥品種灌漿期抗旱性鑒定指標的綜合評價[J]. 張軍,魯敏,孫樹貴,龐玉輝,敬樊,陳新宏. 植物科學學報. 2014(02)
博士論文
[1]番茄水通道蛋白在干旱脅迫及果實成熟過程中的功能分析[D]. 李仁.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不同小麥品種對干旱脅迫的生理生化響應[D]. 李瑛.蘭州大學 2016
[2]不同抗旱性小麥中4個轉錄因子基因的表達及其與抗旱生理生化指標的相關性[D]. 劉秉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5
[3]控水條件下小麥不同抗旱性鑒定指標的研究[D]. 張玉梅.萊陽農學院 2006
本文編號:34225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4225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