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不同冬春性小麥低溫災害指標和可種植界限變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05 00:38
  小麥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糧食作物的21.4%和20.9%,其中,冬小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小麥的90%以上。我國氣候資源豐富,為小麥的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但由于地處季風氣候區(qū),氣候要素波動性較大,易發(fā)生低溫災害事件。越冬期凍害和春季霜凍是影響我國冬小麥生產最主要的低溫災害。明確不同冬春性品種冬小麥低溫災害指標、可種植界限及低溫災害分布特征,對于不同品種冬小麥合理布局和安全生產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不同冬春性小麥為研究對象,利用人工氣候控制試驗,研究了低溫強度和低溫持續(xù)日數(shù)對冬小麥死亡率和產量形成的影響,定量了不同冬春性品種低溫災害指標,并進一步分析了不同冬春性小麥可種植界限以及可種植區(qū)內低溫災害的變化。主要結論如下:(1)越冬初期,強冬性和冬性品種的抗凍能力顯著強于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種。以2.5cm深度土壤溫度表示,強冬性、冬性、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種植株LT50值(死亡率為50%時的溫度)分別為-18.5℃、-18.3℃、-15.0℃和-14.1℃。對于同一品種,分蘗的抗凍能力比心葉和展開葉強,分蘗的LT50值分別比心葉和展開葉低2.1℃~2.6℃和2.9℃~5... 

【文章來源】: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不同冬春性小麥低溫災害指標和可種植界限變化研究


圖2-1越冬初期冬小麥低溫試驗處理過程示意圖??

抗凍能力,死亡率,冬小麥,分布密度


鄭麥366和偃展4110品種植株、分蘗、心葉和展開葉的a、6基于試驗數(shù)據(jù)利用最小??二乘法確定,以決定系數(shù)爐判斷擬合關系是否顯著。以農大211品種植株為例,死??亡率隨低溫強度的變化曲線如圖2-2所示。??關于冬小麥抗凍能力,國內外多以半致死臨界溫度(LT5G)為指標,即該溫度下??冬小麥死亡率為50%。根據(jù)公式(2-2)可知,當時,y=50%,此時的溫度??a??為冬小麥死亡率達50%時的溫度,即半致死臨界溫度LT5G,也可根據(jù)公式(2-2)求??得10%或20%死亡率時的溫度(LT1G和LT2〇),如圖2-2所示。??對公式(2-2)求導可得到抗凍能力分布密度曲線,示意圖如圖2-2所示,公式??為:??dy?aeaT+b??士?(1?+?e,2Xl〇〇%?7々式(2-3)??式中,一?^表不溫度為r時,溫度每下降i°c時各品種冬小麥植株、分蘗、心葉??和展開葉死亡率的增加量(%/°C);?7\?a、b與公式(2-2)中含義相同

低溫箱,日變化過程,冬小麥,低溫處理


-32?-28?-24?-20?-16?-12?-8??溫度?Temperature?(°C)??圖2-2冬小麥死亡率、抗凍能力分布密度與溫度的關系??Fig.?2-2?The?relationship?among?temperature,?mortality?and?freezing?resistance?density??2.1.2冬小麥隆冬期不同低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冬小麥品種抗霜力與霜凍害防御措施研究進展[J]. 劉紅杰,任德超,陳玉霞,金艷華,倪永靜,黃建英,胡新.  北方農業(yè)學報. 2016(04)
[2]2015/2016年冬季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J]. 王純枝,錢拴,譚方穎,張蕾,何亮.  中國農業(yè)氣象. 2016(02)
[3]藥隔至開花期低溫對小麥產量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 李春燕,徐雯,劉立偉,雷曉偉,楊景,周冬冬,朱新開,郭文善.  麥類作物學報. 2016(01)
[4]黃淮海地區(qū)不同冬春性小麥抗凍能力及凍害指標Ⅰ.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麥抗凍能力比較[J]. 慕臣英,楊曉光,楊婕,李克南,鄭冬曉.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5(10)
[5]基于GIS的河南省冬小麥晚霜凍風險評估與區(qū)劃[J]. 李軍玲,張弘,曹淑超.  干旱氣象. 2015(01)
[6]近50年華北地區(qū)冬小麥低溫災害的時空演變特征[J]. 錢永蘭,王建林,鄭昌玲,楊霏云,宋艷玲,宋迎波.  生態(tài)學雜志. 2014(12)
[7]河北冬小麥冬季不同類型凍害氣候指標及風險分析[J]. 代立芹,康西言,姚樹然,李春強,于長文,王猛.  生態(tài)學雜志. 2014(08)
[8]安徽省冬小麥春霜凍害氣象指標的研究[J]. 許瑩,馬曉群,王曉東,杜世州.  氣象. 2014(07)
[9]北京地區(qū)冬小麥越冬凍害的時空分布與氣候風險區(qū)劃[J]. 莫志鴻,霍治國,葉彩華,吳春艷,李慧君,權維俊,唐廣.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12)
[10]藥隔期低溫脅迫對小麥生理及產量的影響[J]. 吳青霞,楊林,邵慧,冉從福,楊子博,余靜,李立群,李學軍.  麥類作物學報. 2013(04)

碩士論文
[1]基于多氣象因子的冬小麥晚霜凍害評估[D]. 朱虹暉.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8
[2]冬小麥低溫災害影響與診斷方法研究[D]. 王夏.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2
[3]不同類型冬小麥品種抗晚霜凍能力鑒定及相關生理指標研究[D]. 劉平湘.河南農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843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3843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8ea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