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及氮肥對不同地區(qū)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8-02 09:34
本研究在吉林省半濕潤地區(qū)長春、半干旱地區(qū)松原設置不同的密度和肥量試驗。研究兩個不同生態(tài)區(qū)在不同群體密度和氮素營養(yǎng)水平下玉米形態(tài)、干物質積累分配、主要生理指標和產量的影響,分析兩個地區(qū)玉米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內在差異,找出在不同地區(qū)玉米高產的最佳種植密度和最佳施肥量,為吉林省玉米的高產種植提供理論支持。1.通過種植密度對不同地區(qū)玉米生長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植株形態(tài)方面,長春地區(qū)的株高穗位高均高于松原地區(qū),最佳農藝性狀對應密度處理為7.5萬株/公頃。葉綠素氮素含量及葉面積指數同樣是長春地區(qū)高于松原地區(qū),且均在7.5萬株/公頃時達到最大值。同一密度下長春地區(qū)的群體干物質量顯著高于松原地區(qū),玉米生育后期兩個地區(qū)的干物質量差異縮小,但隨著密度的繼續(xù)增大農藝性狀及生理特性產量等均表現(xiàn)下降趨勢。生態(tài)條件與密度互作關系結果表明在日照充足、積溫相對較低的松原地區(qū),種植密度可適當高于長春地區(qū)。2.通過氮素營養(yǎng)水平對不同地區(qū)玉米生長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葉綠素含量和葉面積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兩地區(qū)均在氮肥300 kg·hm-2處理下表現(xiàn)最好。在干物質積累及轉運方面,生育前期較低的氮肥處理水平有著...
【文章來源】:吉林農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2種植密度對穗位高系數、莖粗系數的影響
.2 氮素營養(yǎng)水平對不同生態(tài)區(qū)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2.1 不同施氮量對株高、穗位高的影響從圖 3.2.1 中可以看出:相同氮素水平處理下,長春地區(qū)各處理的玉米株高顯著高松原地區(qū),CN0~CN400 分別比 SN0~SN400 高于 12.36%、8.54%、9.47%、5.30%和 4.95%。春地區(qū)的株高和穗位高明顯高于松原地區(qū),但在相同生態(tài)條件下不同氮素處理之間的差并不顯著。其中 CN100、CN200、CN300、CN400 之間的株高差異并不明顯,但顯著高于0。松原地區(qū)株高、穗位高受氮素水平影響顯著,隨著施氮量增加株高、穗位高明顯增,穗位高變化曲線與株高變化曲線一致。
地區(qū)顯著高于松原地區(qū),在出苗后 75 天兩地區(qū)地上部干物質積累量增幅最大。CN0~CN400比 SN0~SN400 分別增加 34.58% 27.25% 30.39% 15.96% 22.45%,隨著玉米逐漸成熟,干物質積累速度變緩,兩個地區(qū)相比增幅變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陜西關中冬小麥氣候適宜度分析[J]. 景毅剛,高茂盛,范建忠,馬琪.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3(08)
[2]氣候變暖背景下中原腹地冬小麥氣候適宜度變化[J]. 朱新玉,劉杰,史本林,張怡. 地理研究. 2012(08)
[3]我國春玉米潛在種植分布區(qū)的氣候適宜性[J]. 何奇瑾,周廣勝. 生態(tài)學報. 2012(12)
[4]吉林省玉米農田保護性耕作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J]. 黃堅雄,隋鵬,李媛媛,劉武仁,高旺盛,陳源泉.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1(S1)
[5]密度、種植方式對夏玉米莖稈抗倒伏能力的影響[J]. 劉魏魏,趙會杰,李紅旗,趙雪娟,袁立鋼,胡巍巍. 河南農業(yè)科學. 2011(08)
[6]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種莖稈性狀對密度的響應及與倒伏的關系[J]. 王娜,李鳳海,王志斌,王宏偉,呂香玲,周宇飛,史振聲. 作物雜志. 2011(03)
[7]對吉林省玉米生產的問題分析和建議[J]. 王鵬程,李丹,范俊英,王騫,王艷聰. 吉林農業(yè). 2010(12)
[8]遼寧省玉米適宜播種期的熱量資源分析[J]. 米娜,紀瑞鵬,張玉書,張淑杰,蔡福,陳鵬獅,趙先麗,于秀捷. 中國農學通報. 2010(18)
[9]玉米各生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J]. 李長順. 養(yǎng)殖技術顧問. 2010(09)
[10]基于模糊數學的甘肅隴南地區(qū)農作物氣候適宜性分析[J]. 楊東,郭盼盼,劉強,劉洪敏,鄭鳳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7)
碩士論文
[1]優(yōu)化施肥對北方設施番茄產量和土壤中硝態(tài)氮淋溶的影響[D]. 張春霞.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3
[2]黃土高原春玉米保護性耕作農田土壤環(huán)境與生物學效應研究[D]. 趙如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1
[3]中國東北地區(qū)玉米種植的氣候適應性研究[D]. 白彩云.石河子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7331
【文章來源】:吉林農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2種植密度對穗位高系數、莖粗系數的影響
.2 氮素營養(yǎng)水平對不同生態(tài)區(qū)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2.1 不同施氮量對株高、穗位高的影響從圖 3.2.1 中可以看出:相同氮素水平處理下,長春地區(qū)各處理的玉米株高顯著高松原地區(qū),CN0~CN400 分別比 SN0~SN400 高于 12.36%、8.54%、9.47%、5.30%和 4.95%。春地區(qū)的株高和穗位高明顯高于松原地區(qū),但在相同生態(tài)條件下不同氮素處理之間的差并不顯著。其中 CN100、CN200、CN300、CN400 之間的株高差異并不明顯,但顯著高于0。松原地區(qū)株高、穗位高受氮素水平影響顯著,隨著施氮量增加株高、穗位高明顯增,穗位高變化曲線與株高變化曲線一致。
地區(qū)顯著高于松原地區(qū),在出苗后 75 天兩地區(qū)地上部干物質積累量增幅最大。CN0~CN400比 SN0~SN400 分別增加 34.58% 27.25% 30.39% 15.96% 22.45%,隨著玉米逐漸成熟,干物質積累速度變緩,兩個地區(qū)相比增幅變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陜西關中冬小麥氣候適宜度分析[J]. 景毅剛,高茂盛,范建忠,馬琪.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3(08)
[2]氣候變暖背景下中原腹地冬小麥氣候適宜度變化[J]. 朱新玉,劉杰,史本林,張怡. 地理研究. 2012(08)
[3]我國春玉米潛在種植分布區(qū)的氣候適宜性[J]. 何奇瑾,周廣勝. 生態(tài)學報. 2012(12)
[4]吉林省玉米農田保護性耕作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J]. 黃堅雄,隋鵬,李媛媛,劉武仁,高旺盛,陳源泉.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1(S1)
[5]密度、種植方式對夏玉米莖稈抗倒伏能力的影響[J]. 劉魏魏,趙會杰,李紅旗,趙雪娟,袁立鋼,胡巍巍. 河南農業(yè)科學. 2011(08)
[6]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種莖稈性狀對密度的響應及與倒伏的關系[J]. 王娜,李鳳海,王志斌,王宏偉,呂香玲,周宇飛,史振聲. 作物雜志. 2011(03)
[7]對吉林省玉米生產的問題分析和建議[J]. 王鵬程,李丹,范俊英,王騫,王艷聰. 吉林農業(yè). 2010(12)
[8]遼寧省玉米適宜播種期的熱量資源分析[J]. 米娜,紀瑞鵬,張玉書,張淑杰,蔡福,陳鵬獅,趙先麗,于秀捷. 中國農學通報. 2010(18)
[9]玉米各生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J]. 李長順. 養(yǎng)殖技術顧問. 2010(09)
[10]基于模糊數學的甘肅隴南地區(qū)農作物氣候適宜性分析[J]. 楊東,郭盼盼,劉強,劉洪敏,鄭鳳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7)
碩士論文
[1]優(yōu)化施肥對北方設施番茄產量和土壤中硝態(tài)氮淋溶的影響[D]. 張春霞.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3
[2]黃土高原春玉米保護性耕作農田土壤環(huán)境與生物學效應研究[D]. 趙如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1
[3]中國東北地區(qū)玉米種植的氣候適應性研究[D]. 白彩云.石河子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7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3173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