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楠沉香內生菌多樣性對結香進程的響應
發(fā)布時間:2021-05-19 03:02
奇楠沉香是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中的一種嫁接樹種,被認為是沉香中最上等和最珍貴的品種,是我國瀕危樹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效益。本研究以廣州省茂名市奇楠沉香心材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了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真菌、內生細菌的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結合心材理化性質,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為人工促進奇楠沉香結香研究提供理論依據。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理化性質。奇楠沉香心材理化性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隨著創(chuàng)傷期延長,心材含水率逐漸降低,分別為35.48%、32.19%、25.56%。pH值、灰分也逐漸降低,分別是8.61、6.15、5.37和0.418%、0.320%、0.271%。心材的熱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含量逐漸增加,分別為 2.890%、3.104%、3.450%和 2.974%、5.741%、7.825%。礦質元素K、Ca、Mg含量均顯著降低,降幅分別為53.59%、26.20%、73.14%,S顯著增加,增幅為27.55%。(2)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
【文章來源】: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土沉香和奇楠沉香
1.1.1 土沉香簡介
1.1.2 奇楠沉香簡介
1.1.3 奇楠沉香研究進展
1.2 沉香結香機理研究進展
1.2.1 真菌侵染促結香
1.2.2 細胞傷害促結香
1.2.3 激發(fā)子促結香
1.3 奇楠沉香主要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1.4 人工促結香技術研究進展
1.4.1 物理造傷法
1.4.2 非生物試劑法
1.4.3 生物法
1.5 植物內生菌研究進展
1.5.1 植物內生菌簡介
1.5.2 植物內生菌的分類鑒定研究
1.5.3 植物內生菌的研究現(xiàn)狀
1.5.4 植物內生菌的作用
1.6 植物內生菌與沉香結香研究進展
1.6.1 沉香形成的三種假說
1.6.2 內生真菌與沉香結香關系
1.7 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進展
1.8 研究目的、意義與內容
1.8.1 課題來源
1.8.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8.3 研究區(qū)域概況
1.8.4 主要研究內容
1.8.5 技術路線
2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理化性質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地概況及材料
2.1.2 實驗方法
2.2 結果與分析
2.2.1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含水率
2.2.2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pH值
2.2.3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礦質元素
2.2.4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各化學組成變化
2.3 小結與討論
3 奇楠沉香內生真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研究
3.1 材料與方法
3.1.1 供試樣品
3.1.2 DNA的提取
3.1.3 DNA的檢測
3.1.4 真菌的特異性擴增
3.1.5 Hi seq文庫構建及測序
3.1.6 數(shù)據處理及分析
3.1.7 OTU聚類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真菌數(shù)據篩選
3.2.2 心材內生真菌物種組成及分類學分析
3.2.3 心材內生真菌物種豐富度OTU聚類分析
3.2.4 心材內生真菌群落結構多樣性分析
3.3 小結與討論
3.3.1 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真菌物種組成
3.3.2 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真菌群落多樣性
4 奇楠沉香內生細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研究
4.1 材料與方法
4.1.1 供試樣品
4.1.2 DNA的提取
4.1.3 DNA的檢測
4.1.4 內生細菌的特異性擴增
4.1.5 Hi seq文庫構建及測序
4.1.6 數(shù)據處理及分析
4.1.7 OTU聚類分析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細菌數(shù)據篩選
4.2.2 心材內生細菌物種組成及分類學分析
4.2.3 心材內生細菌物種豐富度OTU聚類分析
4.2.4 心材內生細菌群落結構多樣性分析
4.3 小結與討論
4.3.1 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細菌群落結構
4.3.2 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細菌群落多樣性
5 結論與展望
5.1 主要結論
5.2 論文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附錄B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學術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利用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對大熊貓陰道菌群的研究[J]. 李才武,張?zhí)m,張志忠,張貴權,魏榮平,吳代福,瞿春茂,李鳳,金森燕,董超,程建斌,楊長江,何勝山,劉小強,黃炎. 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03)
[2]大蒜根腐病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分析[J]. 謝玉清,茆軍,王瑋,張志東,朱靜,顧美英,唐琦勇,宋素琴,黃偉,王博,張麗娟. 中國農學通報. 2020(13)
[3]傳統(tǒng)方法用于人腸道菌群分析的研究進展[J]. 程梓琪,田曄,胡昀昭,張迪,楊潔.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8(04)
[4]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腸道菌群與肥胖的研究進展[J]. 張嫻,陳容平,陳宏. 醫(yī)學綜述. 2017(23)
[5]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土沉香遺傳多樣性[J]. 蔣謙才,譚宗健,廖浩斌,劉盼盼,孫紅梅,王瑞江,曹洪麟,黃向旭,賴思茹,梁丹,王崢峰. 廣西植物. 2018(06)
[6]沉香藥用記載、臨床應用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王燦紅,郭鵬,王帥,彭德乾,弓寶,魏建和.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16(10)
[7]越南奇楠沉香組培苗不定根誘導研究[J]. 李湘陽,曾炳山,裘珍飛,劉英,范春節(jié).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6(10)
[8]Eff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arbon sources and pH values on callus induction in Aquilaria malaccensis leaf expla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ant calli[J]. Shashita JAYARAMAN,Nurul Hazwani DAUD,Rasmina HALIS,Rozi MOHAMED.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4(03)
[9]藥用植物內生放線菌多樣性及天然活性物質研究進展[J]. 鄭有坤,劉凱,熊子君,李文均,徐麗華,趙立興. 中草藥. 2014(14)
[10]土壤微生物分離新技術的研究進展[J]. 袁志輝,王健,楊文蛟,吳永堯. 土壤學報. 2014(06)
博士論文
[1]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結香機制的研究[D]. 馬華明.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3
碩士論文
[1]土沉香人工林林下植被健康經營模式研究[D]. 周莎.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6
[2]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研究[D]. 李橋.山東師范大學 2014
[3]五種藥用植物內生真菌的分離純化及其次生代謝產物生物活性研究[D]. 丁海娥.蘭州理工大學 2014
[4]土壤水分對珍貴樹種土沉香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D]. 梁惠萍.廣西大學 2013
[5]土沉香組織培養(yǎng)再生體系的研究[D]. 汪騰越.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2
[6]具殺蟲活性雷公藤內生菌的分離與篩選[D]. 張華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7]人參根際土壤真菌與內生真菌的多樣性及人參皂苷生物催化活性菌株的篩選[D]. 張薇.遼寧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194986
【文章來源】: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土沉香和奇楠沉香
1.1.1 土沉香簡介
1.1.2 奇楠沉香簡介
1.1.3 奇楠沉香研究進展
1.2 沉香結香機理研究進展
1.2.1 真菌侵染促結香
1.2.2 細胞傷害促結香
1.2.3 激發(fā)子促結香
1.3 奇楠沉香主要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1.4 人工促結香技術研究進展
1.4.1 物理造傷法
1.4.2 非生物試劑法
1.4.3 生物法
1.5 植物內生菌研究進展
1.5.1 植物內生菌簡介
1.5.2 植物內生菌的分類鑒定研究
1.5.3 植物內生菌的研究現(xiàn)狀
1.5.4 植物內生菌的作用
1.6 植物內生菌與沉香結香研究進展
1.6.1 沉香形成的三種假說
1.6.2 內生真菌與沉香結香關系
1.7 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進展
1.8 研究目的、意義與內容
1.8.1 課題來源
1.8.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8.3 研究區(qū)域概況
1.8.4 主要研究內容
1.8.5 技術路線
2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理化性質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地概況及材料
2.1.2 實驗方法
2.2 結果與分析
2.2.1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含水率
2.2.2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pH值
2.2.3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礦質元素
2.2.4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各化學組成變化
2.3 小結與討論
3 奇楠沉香內生真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研究
3.1 材料與方法
3.1.1 供試樣品
3.1.2 DNA的提取
3.1.3 DNA的檢測
3.1.4 真菌的特異性擴增
3.1.5 Hi seq文庫構建及測序
3.1.6 數(shù)據處理及分析
3.1.7 OTU聚類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真菌數(shù)據篩選
3.2.2 心材內生真菌物種組成及分類學分析
3.2.3 心材內生真菌物種豐富度OTU聚類分析
3.2.4 心材內生真菌群落結構多樣性分析
3.3 小結與討論
3.3.1 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真菌物種組成
3.3.2 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真菌群落多樣性
4 奇楠沉香內生細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研究
4.1 材料與方法
4.1.1 供試樣品
4.1.2 DNA的提取
4.1.3 DNA的檢測
4.1.4 內生細菌的特異性擴增
4.1.5 Hi seq文庫構建及測序
4.1.6 數(shù)據處理及分析
4.1.7 OTU聚類分析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奇楠沉香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細菌數(shù)據篩選
4.2.2 心材內生細菌物種組成及分類學分析
4.2.3 心材內生細菌物種豐富度OTU聚類分析
4.2.4 心材內生細菌群落結構多樣性分析
4.3 小結與討論
4.3.1 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細菌群落結構
4.3.2 不同結香時期心材內生細菌群落多樣性
5 結論與展望
5.1 主要結論
5.2 論文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附錄B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學術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利用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對大熊貓陰道菌群的研究[J]. 李才武,張?zhí)m,張志忠,張貴權,魏榮平,吳代福,瞿春茂,李鳳,金森燕,董超,程建斌,楊長江,何勝山,劉小強,黃炎. 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03)
[2]大蒜根腐病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分析[J]. 謝玉清,茆軍,王瑋,張志東,朱靜,顧美英,唐琦勇,宋素琴,黃偉,王博,張麗娟. 中國農學通報. 2020(13)
[3]傳統(tǒng)方法用于人腸道菌群分析的研究進展[J]. 程梓琪,田曄,胡昀昭,張迪,楊潔.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8(04)
[4]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腸道菌群與肥胖的研究進展[J]. 張嫻,陳容平,陳宏. 醫(yī)學綜述. 2017(23)
[5]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土沉香遺傳多樣性[J]. 蔣謙才,譚宗健,廖浩斌,劉盼盼,孫紅梅,王瑞江,曹洪麟,黃向旭,賴思茹,梁丹,王崢峰. 廣西植物. 2018(06)
[6]沉香藥用記載、臨床應用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王燦紅,郭鵬,王帥,彭德乾,弓寶,魏建和.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16(10)
[7]越南奇楠沉香組培苗不定根誘導研究[J]. 李湘陽,曾炳山,裘珍飛,劉英,范春節(jié).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6(10)
[8]Eff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arbon sources and pH values on callus induction in Aquilaria malaccensis leaf expla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ant calli[J]. Shashita JAYARAMAN,Nurul Hazwani DAUD,Rasmina HALIS,Rozi MOHAMED.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4(03)
[9]藥用植物內生放線菌多樣性及天然活性物質研究進展[J]. 鄭有坤,劉凱,熊子君,李文均,徐麗華,趙立興. 中草藥. 2014(14)
[10]土壤微生物分離新技術的研究進展[J]. 袁志輝,王健,楊文蛟,吳永堯. 土壤學報. 2014(06)
博士論文
[1]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結香機制的研究[D]. 馬華明.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3
碩士論文
[1]土沉香人工林林下植被健康經營模式研究[D]. 周莎.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6
[2]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研究[D]. 李橋.山東師范大學 2014
[3]五種藥用植物內生真菌的分離純化及其次生代謝產物生物活性研究[D]. 丁海娥.蘭州理工大學 2014
[4]土壤水分對珍貴樹種土沉香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D]. 梁惠萍.廣西大學 2013
[5]土沉香組織培養(yǎng)再生體系的研究[D]. 汪騰越.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2
[6]具殺蟲活性雷公藤內生菌的分離與篩選[D]. 張華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7]人參根際土壤真菌與內生真菌的多樣性及人參皂苷生物催化活性菌株的篩選[D]. 張薇.遼寧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1949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1949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