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庫容量類型遺傳群體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性狀的差異
發(fā)布時間:2021-04-02 12:29
【目的】為探索不同庫容類型遺傳群體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異。【方法】在大田條件下,以染色體單片段代換系水稻群體114個株系為供試材料,采用聚類分析將供試株系群體庫容量分為6種類型!窘Y果】(1)供試群體庫容量變幅為676.80~1326.43 g·m-2,產量變幅為311.74~763.35 kg·666.7m-2,兩者差異均較大。大庫容量水稻具有高產的顯著特征;(2)大庫容類型水稻成熟期吸氮量優(yōu)勢顯著,但其利用三指標均較小;(3)通徑分析與相關分析均表明,成熟期吸氮量與氮素籽粒生產效率均對庫容量的形成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前者大于后者;(4)大庫容量水稻抽穗期和灌漿結實期吸氮量均高于其它水稻;(5)大庫容量水稻全生育期較小,但吸氮強度顯著高于其它類型水稻;(6)大庫容量水稻單位面積穗數(shù)、單莖吸氮量均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窘Y論】大庫容量水稻庫容量和產量優(yōu)勢明顯,這主要得益于其較高的吸氮量和吸氮強度,灌漿結實期尤為明顯。
【文章來源】:西南農業(yè)學報. 2020,33(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不同庫容類型水稻成熟期單莖吸氮強度的趨勢
不同庫容類型水稻成熟期單莖吸氮量和單位面積穗數(shù)的趨勢
成熟期吸氮量=莖鞘葉吸氮量+穗吸氮量。由圖4可知,隨著庫容量的增加,成熟期莖鞘葉吸氮量除E類略有反復外總體呈上升趨勢。經(jīng)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庫容類型間莖鞘葉吸氮量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F左=10.915**)。F類成熟期莖鞘葉吸氮量分別較A、B、C、D、E類高71.48 %、63.76 %、55.70 %、52.50 %、54.37 %。相關分析表明,成熟期莖鞘葉吸氮量與庫容量呈極顯著線性正相關(r左=0.492**)。由圖4可知,成熟期穗吸氮量隨著庫容量的增加呈上升趨勢。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庫容類型間穗吸氮量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F右=54.382**)。F類成熟期穗吸氮量分別較A、B、C、D、E類高56.59 %、46.08 %、31.29 %、24.42 %、18.45 %。相關分析表明,成熟期穗吸氮量與庫容量呈極顯著線性正相關(r右=0.866**)。表明增大庫容有利于成熟期莖鞘葉和穗吸氮量的提高,穗部吸氮量尤為顯著。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氮高效吸收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特點[J]. 陳琛,唐東南,舒小偉,徐杰皎,高英博,黃建曄,王余龍,董桂春. 核農學報. 2019(04)
[2]施氮量對不同水稻品種氮肥利用率與農藝性狀的影響[J]. 章星傳,黃文軒,朱寬宇,王志琴,楊建昌. 作物雜志. 2018(04)
[3]氮高效水稻主要源庫性狀的基本特點及其調控[J]. 陳琛,張家星,李萬元,唐東南,羅剛,王祥菊,莫蘭婧,呂旻珈,周娟,梁國華,黃建曄,王余龍,姚友禮,董桂春. 中國水稻科學. 2017(02)
[4]源庫調節(jié)對常規(guī)粳稻花后營養(yǎng)器官碳水化合物及氮磷鉀轉運的影響[J]. 許蓓蓓,尤翠翠,丁艷鋒,王紹華.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6(04)
[5]不同水稻品種庫源的特征變化[J]. 崔菁菁,徐克章,石晶皎,武志海,陳展宇,張治安,吳春勝. 植物學報. 2015(06)
[6]源庫調節(jié)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 潘圣剛,莫釗文,田華,聶俊,羅一鳴,段美洋,唐湘如.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2(14)
[7]不同氮素吸收類型粳稻品種吸氮能力的差異及原因分析[J]. 于小鳳,王堅綱,李進前,王熠,袁秋梅,仲軍,陳琛,田昊,張燕,黃建曄,王余龍,董桂春. 中國水稻科學. 2012(03)
[8]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種源庫指標的基本特點[J]. 于小鳳,王熠,袁秋梅,仲軍,陳琛,羊彬,胡道朋,王余龍,董桂春,黃建曄.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2(01)
[9]施氮對高產雜交水稻生育后期葉碳氮比與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J]. 阮新民,施伏芝,羅志祥.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1(02)
[10]不同產量類型水稻基因型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異[J]. 殷春淵,張慶,魏海燕,張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許軻,馬群,杭杰,張勝飛.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0(01)
博士論文
[1]氮高效吸收高產類型遺傳群體水稻株系的基本特點[D]. 陳琛.揚州大學 2016
[2]氮素高效吸收型水稻的基本特點[D]. 于小鳳.揚州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磷高效高產型水稻產量形成的基本特點[D]. 仲軍.揚州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115282
【文章來源】:西南農業(yè)學報. 2020,33(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不同庫容類型水稻成熟期單莖吸氮強度的趨勢
不同庫容類型水稻成熟期單莖吸氮量和單位面積穗數(shù)的趨勢
成熟期吸氮量=莖鞘葉吸氮量+穗吸氮量。由圖4可知,隨著庫容量的增加,成熟期莖鞘葉吸氮量除E類略有反復外總體呈上升趨勢。經(jīng)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庫容類型間莖鞘葉吸氮量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F左=10.915**)。F類成熟期莖鞘葉吸氮量分別較A、B、C、D、E類高71.48 %、63.76 %、55.70 %、52.50 %、54.37 %。相關分析表明,成熟期莖鞘葉吸氮量與庫容量呈極顯著線性正相關(r左=0.492**)。由圖4可知,成熟期穗吸氮量隨著庫容量的增加呈上升趨勢。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庫容類型間穗吸氮量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F右=54.382**)。F類成熟期穗吸氮量分別較A、B、C、D、E類高56.59 %、46.08 %、31.29 %、24.42 %、18.45 %。相關分析表明,成熟期穗吸氮量與庫容量呈極顯著線性正相關(r右=0.866**)。表明增大庫容有利于成熟期莖鞘葉和穗吸氮量的提高,穗部吸氮量尤為顯著。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氮高效吸收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特點[J]. 陳琛,唐東南,舒小偉,徐杰皎,高英博,黃建曄,王余龍,董桂春. 核農學報. 2019(04)
[2]施氮量對不同水稻品種氮肥利用率與農藝性狀的影響[J]. 章星傳,黃文軒,朱寬宇,王志琴,楊建昌. 作物雜志. 2018(04)
[3]氮高效水稻主要源庫性狀的基本特點及其調控[J]. 陳琛,張家星,李萬元,唐東南,羅剛,王祥菊,莫蘭婧,呂旻珈,周娟,梁國華,黃建曄,王余龍,姚友禮,董桂春. 中國水稻科學. 2017(02)
[4]源庫調節(jié)對常規(guī)粳稻花后營養(yǎng)器官碳水化合物及氮磷鉀轉運的影響[J]. 許蓓蓓,尤翠翠,丁艷鋒,王紹華.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6(04)
[5]不同水稻品種庫源的特征變化[J]. 崔菁菁,徐克章,石晶皎,武志海,陳展宇,張治安,吳春勝. 植物學報. 2015(06)
[6]源庫調節(jié)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 潘圣剛,莫釗文,田華,聶俊,羅一鳴,段美洋,唐湘如.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2(14)
[7]不同氮素吸收類型粳稻品種吸氮能力的差異及原因分析[J]. 于小鳳,王堅綱,李進前,王熠,袁秋梅,仲軍,陳琛,田昊,張燕,黃建曄,王余龍,董桂春. 中國水稻科學. 2012(03)
[8]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種源庫指標的基本特點[J]. 于小鳳,王熠,袁秋梅,仲軍,陳琛,羊彬,胡道朋,王余龍,董桂春,黃建曄.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2(01)
[9]施氮對高產雜交水稻生育后期葉碳氮比與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J]. 阮新民,施伏芝,羅志祥.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1(02)
[10]不同產量類型水稻基因型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異[J]. 殷春淵,張慶,魏海燕,張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許軻,馬群,杭杰,張勝飛.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0(01)
博士論文
[1]氮高效吸收高產類型遺傳群體水稻株系的基本特點[D]. 陳琛.揚州大學 2016
[2]氮素高效吸收型水稻的基本特點[D]. 于小鳳.揚州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磷高效高產型水稻產量形成的基本特點[D]. 仲軍.揚州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115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1152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