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化轉(zhuǎn)綠突變體albg的鑒定和基因定位
發(fā)布時間:2021-03-08 18:46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綠體的數(shù)目、形態(tài)、結(jié)構(gòu)以及葉綠素含量的變化都會影響光合作用,從而影響水稻的產(chǎn)量。因此,水稻葉色突變體是研究葉片的光合作用機制、葉綠體的發(fā)育和遺傳調(diào)控機理以及葉綠素生物合成和代謝途徑的理想材料。本研究的材料是由粳稻品種日本晴通過EMS(甲基磺酸乙酯)誘變獲得的白化轉(zhuǎn)綠突變體albg,在分別對野生型和突變體的表型、生理生化及細胞學水平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突變體albg進行了遺傳分析和基因精細定位。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1.突變體albg在葉片完全展開前表現(xiàn)為白化,葉片展開之后從葉片中間開始轉(zhuǎn)綠,從第4葉開始新出葉不表現(xiàn)白化,在此過程中葉色不斷轉(zhuǎn)綠,直至6葉期,完全恢復正常綠色。突變體albg的葉色變化對溫度不敏感,表現(xiàn)為溫鈍型。在3葉期時突變體albg中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的含量均極顯著低于野生型,幾乎檢測不到。野生型的SPAD值高于突變體albg,且差異極顯著(P<0.05)。而在6葉期,突變體albg與野生型中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的含量均沒有明顯的差異。透射電鏡觀察顯示突變體albg白化葉片中的葉綠體結(jié)構(gòu)發(fā)育不完整。2.與野生型...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葉綠素新陳代謝模式圖(引自Eckhardt,2004)??Figure?2.1?Topographical?model?of?Chi?metabolism??
?E?DYW??圖2.3不同PPR亞家族在擬南芥、水稻和苔蘚中的PPR基因數(shù)目(引自O'Toole等,2008)??Figure?2.3?Numbers?of?PPR?genes?in?Arabidopsis^?rice?and?moss?by?subclass.??10??
■?■?■■■?■■?■■■■M??圖2.2?PPR蛋白的基序構(gòu)成(引自O’Toole等,2008)??Figure?2.2?Motif?structures?of?PPR?proteins??全基因組序列分析顯示,原生生物中包含很少的PPR基因(Andre's等,2007),??原核生物中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PPR基因(Pusnik等,2007),而酵母、果蠅和人類基因??組只分別包含5、2和6個PPR基因。?£乃09是在酵母中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PPR基因,它在??線粒體COA7基因的翻譯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Manthey等,1995;??Tavares-Carreon等,2008)。相對其他真核生物來說,陸生植物中的PPR基因數(shù)目??尤為巨大,擬南芥和水稻PPR蛋白家長中分別含有450和477個PPR基因(徐相波等,??2006;張菁晶等,2006)。而不同的PPR亞家族在各物種中的PPR基因數(shù)目不同(圖??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PPR蛋白家族研究進展[J]. 丁安明,屈旭,李凌,孫玉合.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4(09)
[2]水稻白化突變體研究進展[J]. 張洪征,程治軍,萬建民. 生物技術(shù)通報. 2013(11)
[3]一個水稻“斑馬葉”葉色突變體基因zebra leaf2(zl2)的圖位克隆[J]. 劉勝,魏祥進,邵高能,唐紹清,胡培松. 中國水稻科學. 2013(03)
[4]水稻ygl98黃綠葉突變基因的精細定位與遺傳分析[J]. 孫小秋,王兵,肖云華,萬春美,鄧曉建,王平榮. 作物學報. 2011(06)
[5]Genetic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a Thermo-sensitive White Stripe-Leaf Mutant at Seedling Stage in Rice(Oryza sativa)[J]. LI Chao 1 ,LIN Dong-zhi 1 ,DONG Yan-jun 1 ,YE Sheng-hai 2 ,ZHANG Xiao-ming 2 ( 1 Laboratory of Plant Genetics and Functional Genes,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 2 Institute of Crop and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1,China). Rice Science. 2010(04)
[6]水稻葉色突變體研究進展[J]. 陳青,盧芙萍,徐雪蓮. 熱帶生物學報. 2010(03)
[7]玉米尿卟啉原Ⅲ脫羧酶同功酶生物信息學分析、基因克隆和原核表達[J]. 汪苗,方美姑,亓振國,張寬亮,程備久,范軍.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0(04)
[8]水稻苗期低溫失綠基因cisc(t)的精細定位及其候選基因的確定[J]. 蘭濤,汪斌,凌秋平,徐春花,童治軍,梁康逕,段遠霖,金晶,吳為人. 科學通報. 2010(22)
[9]一個水稻苗期溫敏感白色條斑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J]. 李超,林冬枝,董彥君,葉勝海,張小明. 中國水稻科學. 2010(03)
[10]水稻白化轉(zhuǎn)綠基因?qū)r(nóng)藝性狀和外觀米質(zhì)的影響[J]. 張毅,呂俊,李云峰,楊昆,沈福成,張巧玲,彭其蓮,周亞林,何光華. 作物學報. 2008(02)
博士論文
[1]玉米PPR蛋白SMK1編輯線粒體nad7 RNA并控制種子大小[D]. 李小杰.清華大學 2014
[2]LeGGPS2、AtCAO與AtHEMA1基因?qū)煵菽腿豕庑缘挠绊慬D]. 李翠萍.西南大學 2013
[3]水稻OsSPP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 岳潤清.浙江大學 2009
[4]水稻黃綠葉基因ygl1的圖位克隆及功能分析[D]. 吳自明.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07
[5]三個水稻葉色突變體的鑒定與基因克隆[D]. 劉文真.浙江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一個水稻黃綠葉突變體的鑒定與基因克隆[D]. 梅家松.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5
[2]水稻白化轉(zhuǎn)綠突變體白S的特征特性研究及其基因定位[D]. 王小波.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3]水稻白條紋葉基因OsPPR3的圖位克隆及功能分析[D]. 譚振華.湖南大學 2012
[4]桃葉片及草莓果實中VIGS體系的建立[D]. 賈海鋒.北京農(nóng)學院 2010
[5]兩個水稻葉色突變體基因定位及其在育種中的應用研究[D]. 張力科.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0
[6]水稻白苗復綠性狀的遺傳及其在兩系雜交稻中的應用[D]. 賈銀華.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71492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葉綠素新陳代謝模式圖(引自Eckhardt,2004)??Figure?2.1?Topographical?model?of?Chi?metabolism??
?E?DYW??圖2.3不同PPR亞家族在擬南芥、水稻和苔蘚中的PPR基因數(shù)目(引自O'Toole等,2008)??Figure?2.3?Numbers?of?PPR?genes?in?Arabidopsis^?rice?and?moss?by?subclass.??10??
■?■?■■■?■■?■■■■M??圖2.2?PPR蛋白的基序構(gòu)成(引自O’Toole等,2008)??Figure?2.2?Motif?structures?of?PPR?proteins??全基因組序列分析顯示,原生生物中包含很少的PPR基因(Andre's等,2007),??原核生物中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PPR基因(Pusnik等,2007),而酵母、果蠅和人類基因??組只分別包含5、2和6個PPR基因。?£乃09是在酵母中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PPR基因,它在??線粒體COA7基因的翻譯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Manthey等,1995;??Tavares-Carreon等,2008)。相對其他真核生物來說,陸生植物中的PPR基因數(shù)目??尤為巨大,擬南芥和水稻PPR蛋白家長中分別含有450和477個PPR基因(徐相波等,??2006;張菁晶等,2006)。而不同的PPR亞家族在各物種中的PPR基因數(shù)目不同(圖??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PPR蛋白家族研究進展[J]. 丁安明,屈旭,李凌,孫玉合.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4(09)
[2]水稻白化突變體研究進展[J]. 張洪征,程治軍,萬建民. 生物技術(shù)通報. 2013(11)
[3]一個水稻“斑馬葉”葉色突變體基因zebra leaf2(zl2)的圖位克隆[J]. 劉勝,魏祥進,邵高能,唐紹清,胡培松. 中國水稻科學. 2013(03)
[4]水稻ygl98黃綠葉突變基因的精細定位與遺傳分析[J]. 孫小秋,王兵,肖云華,萬春美,鄧曉建,王平榮. 作物學報. 2011(06)
[5]Genetic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a Thermo-sensitive White Stripe-Leaf Mutant at Seedling Stage in Rice(Oryza sativa)[J]. LI Chao 1 ,LIN Dong-zhi 1 ,DONG Yan-jun 1 ,YE Sheng-hai 2 ,ZHANG Xiao-ming 2 ( 1 Laboratory of Plant Genetics and Functional Genes,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 2 Institute of Crop and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1,China). Rice Science. 2010(04)
[6]水稻葉色突變體研究進展[J]. 陳青,盧芙萍,徐雪蓮. 熱帶生物學報. 2010(03)
[7]玉米尿卟啉原Ⅲ脫羧酶同功酶生物信息學分析、基因克隆和原核表達[J]. 汪苗,方美姑,亓振國,張寬亮,程備久,范軍.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0(04)
[8]水稻苗期低溫失綠基因cisc(t)的精細定位及其候選基因的確定[J]. 蘭濤,汪斌,凌秋平,徐春花,童治軍,梁康逕,段遠霖,金晶,吳為人. 科學通報. 2010(22)
[9]一個水稻苗期溫敏感白色條斑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J]. 李超,林冬枝,董彥君,葉勝海,張小明. 中國水稻科學. 2010(03)
[10]水稻白化轉(zhuǎn)綠基因?qū)r(nóng)藝性狀和外觀米質(zhì)的影響[J]. 張毅,呂俊,李云峰,楊昆,沈福成,張巧玲,彭其蓮,周亞林,何光華. 作物學報. 2008(02)
博士論文
[1]玉米PPR蛋白SMK1編輯線粒體nad7 RNA并控制種子大小[D]. 李小杰.清華大學 2014
[2]LeGGPS2、AtCAO與AtHEMA1基因?qū)煵菽腿豕庑缘挠绊慬D]. 李翠萍.西南大學 2013
[3]水稻OsSPP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 岳潤清.浙江大學 2009
[4]水稻黃綠葉基因ygl1的圖位克隆及功能分析[D]. 吳自明.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07
[5]三個水稻葉色突變體的鑒定與基因克隆[D]. 劉文真.浙江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一個水稻黃綠葉突變體的鑒定與基因克隆[D]. 梅家松.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5
[2]水稻白化轉(zhuǎn)綠突變體白S的特征特性研究及其基因定位[D]. 王小波.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3]水稻白條紋葉基因OsPPR3的圖位克隆及功能分析[D]. 譚振華.湖南大學 2012
[4]桃葉片及草莓果實中VIGS體系的建立[D]. 賈海鋒.北京農(nóng)學院 2010
[5]兩個水稻葉色突變體基因定位及其在育種中的應用研究[D]. 張力科.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0
[6]水稻白苗復綠性狀的遺傳及其在兩系雜交稻中的應用[D]. 賈銀華.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714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0714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