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稈/根系添加對紅壤性水稻土有機碳組成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4-04-01 05:25
依托于江西鷹潭孫家典型紅壤小流域,以新稻田(NP,20~30yrs)、中期稻田(MP,50~60yrs)及老稻田(OP,400~500yrs)為對象,按土壤發(fā)生層至下而上采集母質層(C)、氧化還原層(Brs,Br,Br1,Br2)、犁底層(Ap2)及水耕表層(Ap1)的土壤樣品,采用Six等建立的土壤有機碳分組方法,將各發(fā)生層土壤有機碳逐級篩分為游離態(tài)顆粒有機碳(fPOC)、閉蓄態(tài)顆粒有機碳(oPOC)及礦物結合態(tài)有機碳(MOC),分析了各組分有機碳所占比例(fPOCp、oPOCp及MOCp)的大小,探討了植稻年限對剖面土壤總有機碳含量(TOC)及各組分有機碳的影響差異;基于等碳量添加水稻秸稈(S)、根茬(R)及二者混合物(S+R)的室內培養(yǎng)試驗(0~210天),探討了水稻秸稈與根系添加30、60、120天和210天后,新稻田土壤中各有機碳組分的變化趨勢與差異,并用一級動力學方程對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量(M)進行擬合,分析了水稻秸稈與根系添加對稻田土壤有機碳日均礦化量(ADM)、累積礦化量(CM)、潛在可礦化有機碳量(C<...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45039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技術路線圖
第一章文獻綜述9圖1技術路線圖Fig.1Technologyroadmap
圖2孫家小流域土地利用類型分布
第二章材料與方法11第二章材料與方法2.1孫家小流域概況孫家小流域觀測站位于江西省鷹潭縣劉家站(N28°13.7"~28°14.1",E116°54.2"~116°54.5"),面積為50.5hm-2,海拔為34~55m,坡度小于8度。該地屬于亞熱帶溫暖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
圖3土壤有機碳分組流程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4圖3土壤有機碳分組流程圖Fig.3Flowchartofthesoilorganiccarbonfractionationprocedure注:粗游離態(tài)顆粒有機碳,coarsefreeparticulateorganiccarbon(cfPOC);....
圖4紅壤性水稻土剖面總有機碳含量變化
第三章紅壤性水稻土有機碳組分的剖面變化特征19第三章紅壤性水稻土有機碳組分的剖面變化特征對比分析了新稻田(NP)、中期稻田(MP)及老稻田(OP)土壤中的總有機碳(TOC)、游離態(tài)顆粒有機碳(fPOC)、閉蓄態(tài)顆粒有機碳(oPOC)和礦物結合態(tài)有機碳(MOC)的剖面變化規(guī)律與差異....
本文編號:39450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94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