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密度對套作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3-05-19 00:27
前人大量研究表明,大豆播期推遲后,大豆營養(yǎng)生長時間縮短,干物質積累量少,不利于后期灌漿鼓粒,在這種情況下,再按原有的種植方式和種植密度將嚴重降低大豆產量,對此,期望通過增加大豆種植密度來彌補延遲播種后帶來的產量損失,尋求適應現(xiàn)實生產條件的播密協(xié)調栽培技術,為南方套作大豆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因此,筆者通過兩年田間試驗,研究了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適播:A1(6月15日,適期播種),晚播:A2(6月25日,適當晚播)、A3(7月5日,過晚播種)3個播期和B1(8.25萬株.hm-2)、B2(11.25萬株·hm-2)、B3(14.25萬株.hm-2)、B4(17.25萬株.hm-2)4個密度對大豆植株性狀、光合特性、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1.各個播期下不同密度對大豆的生育期無明顯影響,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大豆全生育期逐漸縮短,共生期縮短,出苗至始花日數(shù)(營養(yǎng)生長期)受播期的影響較大,而始花至生理成熟日數(shù)(生殖生長期)受播期的影響較小。2.晚播較適期播種處理的大豆各生育時期莖粗、第一節(jié)間長以及主莖節(jié)數(shù)、主莖分枝數(shù)均減小,各生育時期的株高增加。適播和晚播時,隨著密度的增加,各生育時期株...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背景
1.2 文獻綜述
1.2.1 玉米-大豆套作種植模式發(fā)展現(xiàn)狀
1.2.2 播期和密度對大豆農藝性狀的影響
1.2.3 播期和密度對光合特性的影響
1.2.3.1 播期和密度對SPAD值的影響
1.2.3.2 播期和密度對葉面積指數(shù)的影響
1.2.3.3 播期和密度對光合參數(shù)的影響
1.2.4 播期和密度對大豆干物質積累及分配的影響
1.2.5 播期和密度對大豆產量的影響
1.3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材料
2.2 試驗設計
2.3 調查測定項目與方法
2.3.1 生育時期調查記載
2.3.2 大豆農藝性狀的調查
2.3.3 光合特性的測定
2.3.3.1 葉綠素相對含量
2.3.3.2 葉面積指數(shù)
2.3.3.3 光合參數(shù)
2.3.4 干物質積累與分配測定
2.3.5 產量及產量構成測定
2.4 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生育期的影響
3.2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農藝性狀的影響
3.2.1 株高
3.2.2 莖粗
3.2.3 主莖節(jié)數(shù)和主莖分枝數(shù)
3.2.4 第一節(jié)間長
3.2.5 倒伏率和病株率
3.2.6 相關分析
3.3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光合特性的影響
3.3.1 葉綠素相對含量
3.3.2 葉面積指數(shù)
3.3.3 光合參數(shù)
3.4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干物質積累與分配的影響
3.4.1 干物質積累
3.4.2 作物生長率
3.4.3 干物質分配
3.4.4 干物質輸出與轉移
3.5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4 討論
4.1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生長的影響
4.2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光合生產的影響
4.3 播期和密度協(xié)調栽培
5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附表
附圖
本文編號:3819297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背景
1.2 文獻綜述
1.2.1 玉米-大豆套作種植模式發(fā)展現(xiàn)狀
1.2.2 播期和密度對大豆農藝性狀的影響
1.2.3 播期和密度對光合特性的影響
1.2.3.1 播期和密度對SPAD值的影響
1.2.3.2 播期和密度對葉面積指數(shù)的影響
1.2.3.3 播期和密度對光合參數(shù)的影響
1.2.4 播期和密度對大豆干物質積累及分配的影響
1.2.5 播期和密度對大豆產量的影響
1.3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材料
2.2 試驗設計
2.3 調查測定項目與方法
2.3.1 生育時期調查記載
2.3.2 大豆農藝性狀的調查
2.3.3 光合特性的測定
2.3.3.1 葉綠素相對含量
2.3.3.2 葉面積指數(shù)
2.3.3.3 光合參數(shù)
2.3.4 干物質積累與分配測定
2.3.5 產量及產量構成測定
2.4 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生育期的影響
3.2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農藝性狀的影響
3.2.1 株高
3.2.2 莖粗
3.2.3 主莖節(jié)數(shù)和主莖分枝數(shù)
3.2.4 第一節(jié)間長
3.2.5 倒伏率和病株率
3.2.6 相關分析
3.3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光合特性的影響
3.3.1 葉綠素相對含量
3.3.2 葉面積指數(shù)
3.3.3 光合參數(shù)
3.4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干物質積累與分配的影響
3.4.1 干物質積累
3.4.2 作物生長率
3.4.3 干物質分配
3.4.4 干物質輸出與轉移
3.5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4 討論
4.1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生長的影響
4.2 不同播期和密度對大豆光合生產的影響
4.3 播期和密度協(xié)調栽培
5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附表
附圖
本文編號:3819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81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