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壤坡面植草對侵蝕過程影響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22 02:47
南方紅壤區(qū)是我國水土流失僅次于黃土高原的區(qū)域,區(qū)域內地形起伏大,土壤類型多樣,人地矛盾突出,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植被嚴重退化等因素,嚴重制約了區(qū)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和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選取長汀縣花崗巖紅壤,利用天然降雨,研究坡面紅壤不同植草方式調控技術下的水土流失狀況,分析降雨量和雨強影響下的不同植草方式對土壤侵蝕調控及演變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1)降雨量對坡面不同植草方式的土壤侵蝕量影響的大小關系依次是:對照組>全覆蓋植草>條溝植草>條帶植草;2)降雨雨強對坡面土壤侵蝕量的影響大小與雨強呈現正相關關系,即坡面土壤侵蝕量隨著雨強的增大而增大;3)植被覆蓋度對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為植被覆蓋度在90%以下時,植草對坡面土壤侵蝕影響顯著,隨著植被覆蓋度的增加,坡面土壤徑流量和產沙量呈現遞減規(guī)律,當植被覆蓋度達90%以上時,植被覆蓋度對坡面土壤侵蝕影響不顯著,坡面無明顯侵蝕;4)土壤水分入滲和含水量變化特征為條帶植草方式的試驗小區(qū)水分入滲能力強且保水效果最好;5)土壤顆粒遷移特征:流失的泥沙顆粒組成主要是以<0.25mm的粒徑為主,侵蝕過程中大量的細顆粒隨徑流的流失,是造成土壤退...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坡面土壤侵蝕研究理論
1.2.1 坡面土壤侵蝕過程研究
1.2.2 植被對坡面土壤侵蝕影響
1.2.3 天然降雨在坡面土壤侵蝕中的運用
1.2.4 不同植被措施調控下坡面土壤侵蝕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標、內容和意義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意義
1.3.4 擬解決問題
1.4 技術路線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質、地貌
2.1.3 氣候
2.1.4 水文
2.1.5 土壤
2.1.6 植被
2.2 水土流失概況
2.2.1 水土流失現狀和特點
2.2.2 水土保持現狀
2.2.3 水土流失成因
2.2.4 水土流失危害
2.3 試驗區(qū)降雨概況
2.3.1 福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分析
2.3.2 試驗地實測月降雨量
2.3.3 試驗地實測日降雨量
第三章 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
3.1 試驗前期工作
3.1.1 種植土壤樣收集
3.1.2 種植植被選擇
3.1.3 試驗地點選擇
3.1.4 試驗槽的處理
3.2 試驗小區(qū)建設
3.2.1 試驗材料分配
3.2.2 試驗區(qū)設計
3.2.3 試驗管護
3.3 天然降雨試驗
3.3.1 雨量觀測
3.3.2 徑流泥沙收集
3.3.3 植被覆蓋度的測定
3.3.4 土壤團聚體的分離與測定
3.3.5 土壤容重、徑流中泥沙量等測定
3.4 數據處理方法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
4.1 寬葉雀稗草的生長
4.2 典型降雨特征
4.3 降雨量對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
4.3.1 降雨量對坡面土壤徑流量的影響
4.3.2 降雨量對坡面土壤產沙量的影響
4.3.3 降雨量對坡面土壤影響的統(tǒng)計分析
4.4 降雨強度對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
4.4.1 不同雨強對坡面土壤徑流量的影響
4.4.2 不同雨強對坡面土壤產沙量的影響
4.4.3 雨強對坡面土壤影響的統(tǒng)計分析
4.5 不同植被覆蓋對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
4.5.1 不同植被覆蓋對坡面土壤徑流量的影響
4.5.2 不同植被覆蓋對坡面土壤侵蝕泥沙量的影響
4.5.3 植被覆蓋度對坡面土壤侵蝕總體影響
4.6 坡面土壤侵蝕的入滲和含水率變化情況
4.6.1 無植被條件下降雨強度與累積入滲率
4.6.2 有植被條件下降雨強度與累積入滲率
4.6.3 坡面土壤含水率
4.7 坡面侵蝕土壤顆粒遷移情況
4.7.1 坡面土壤顆粒組成分類的選取
4.7.2 坡面侵蝕土壤顆粒組成
4.7.3 坡面土壤侵蝕土壤粒徑總量比較
第五章 主要結論與創(chuàng)新點
5.1 主要結論
5.2 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796761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坡面土壤侵蝕研究理論
1.2.1 坡面土壤侵蝕過程研究
1.2.2 植被對坡面土壤侵蝕影響
1.2.3 天然降雨在坡面土壤侵蝕中的運用
1.2.4 不同植被措施調控下坡面土壤侵蝕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標、內容和意義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意義
1.3.4 擬解決問題
1.4 技術路線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質、地貌
2.1.3 氣候
2.1.4 水文
2.1.5 土壤
2.1.6 植被
2.2 水土流失概況
2.2.1 水土流失現狀和特點
2.2.2 水土保持現狀
2.2.3 水土流失成因
2.2.4 水土流失危害
2.3 試驗區(qū)降雨概況
2.3.1 福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分析
2.3.2 試驗地實測月降雨量
2.3.3 試驗地實測日降雨量
第三章 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
3.1 試驗前期工作
3.1.1 種植土壤樣收集
3.1.2 種植植被選擇
3.1.3 試驗地點選擇
3.1.4 試驗槽的處理
3.2 試驗小區(qū)建設
3.2.1 試驗材料分配
3.2.2 試驗區(qū)設計
3.2.3 試驗管護
3.3 天然降雨試驗
3.3.1 雨量觀測
3.3.2 徑流泥沙收集
3.3.3 植被覆蓋度的測定
3.3.4 土壤團聚體的分離與測定
3.3.5 土壤容重、徑流中泥沙量等測定
3.4 數據處理方法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
4.1 寬葉雀稗草的生長
4.2 典型降雨特征
4.3 降雨量對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
4.3.1 降雨量對坡面土壤徑流量的影響
4.3.2 降雨量對坡面土壤產沙量的影響
4.3.3 降雨量對坡面土壤影響的統(tǒng)計分析
4.4 降雨強度對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
4.4.1 不同雨強對坡面土壤徑流量的影響
4.4.2 不同雨強對坡面土壤產沙量的影響
4.4.3 雨強對坡面土壤影響的統(tǒng)計分析
4.5 不同植被覆蓋對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
4.5.1 不同植被覆蓋對坡面土壤徑流量的影響
4.5.2 不同植被覆蓋對坡面土壤侵蝕泥沙量的影響
4.5.3 植被覆蓋度對坡面土壤侵蝕總體影響
4.6 坡面土壤侵蝕的入滲和含水率變化情況
4.6.1 無植被條件下降雨強度與累積入滲率
4.6.2 有植被條件下降雨強度與累積入滲率
4.6.3 坡面土壤含水率
4.7 坡面侵蝕土壤顆粒遷移情況
4.7.1 坡面土壤顆粒組成分類的選取
4.7.2 坡面侵蝕土壤顆粒組成
4.7.3 坡面土壤侵蝕土壤粒徑總量比較
第五章 主要結論與創(chuàng)新點
5.1 主要結論
5.2 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7967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79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