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雙季稻田稻草與豆科綠肥聯(lián)合還田下土壤碳、氮轉(zhuǎn)化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3-03-20 03:35
  稻草還田和冬種綠肥是我國南方稻田重要的培肥措施。因自身碳、氮組成所限,稻草和綠肥單獨還田時有一定的局限性。近來,綠肥小組研發(fā)了稻草還田下種植利用綠肥技術(shù),實現(xiàn)了稻草和綠肥同時還田,該技術(shù)模式下的土壤碳、氮效應需要加強研究。本文利用田間小區(qū)試驗、盆栽及培養(yǎng)試驗,研究了稻草與豆科綠肥聯(lián)合還田下稻田生產(chǎn)與培肥效應、土壤碳氮轉(zhuǎn)化及溫室氣體排放特征。田間小區(qū)試驗包括冬閑+稻草不還田、冬閑+稻草還田、冬種紫云英+稻草不還田、冬種紫云英+稻草還田4個處理;盆栽試驗設(shè)不施肥、單施化肥、化肥+稻草、化肥+綠肥、化肥+稻草綠肥混施5個處理;培養(yǎng)試驗分別在等量碳和等量氮投入的前提下,各設(shè)不添加物料、單獨綠肥(C/N=14:1)、單獨稻草(C/N=63:1)、稻草與綠肥混合I(C/N=25:1),稻草與綠肥混合II(C/N=35:1)5個處理。主要結(jié)果如下:1.四年田間定位試驗結(jié)果顯示,稻草還田能夠提高綠肥產(chǎn)草量及植株含氮量,稻草紫云英聯(lián)合還田比各自單獨應用有更好的提高水稻產(chǎn)量和土壤肥力效果。稻草與紫云英聯(lián)合還田四年水稻平均產(chǎn)量分別比稻草、紫云英單獨還田提高了284.9 kg·hm-2和...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表
第一章 緒論
    1.1 稻草還田與稻田綠肥的培肥效應
    1.2 稻草、綠肥還田下的土壤碳效應
        1.2.1 土壤活性有機碳
        1.2.2 土壤碳礦化
        1.2.3 土壤甲烷排放
    1.3 稻草、綠肥還田下的土壤氮效應
        1.3.1 土壤活性有機氮
        1.3.2 土壤氮礦化
        1.3.3 土壤氧化亞氮排放
    1.4 稻草與豆科綠肥聯(lián)合還田下的土壤碳、氮效應
    1.5 研究內(nèi)容、目的及技術(shù)路線
        1.5.1 研究目的和內(nèi)容
        1.5.2 技術(shù)路線
第二章 稻草與綠肥聯(lián)合還田下水稻產(chǎn)量及土壤肥力效應
    2.1 前言
    2.2 材料與方法
        2.2.1 試驗點概況及試驗設(shè)計
        2.2.2 樣品采集與分析
        2.2.3 數(shù)據(jù)分析
    2.3 結(jié)果與分析
        2.3.1 稻草還田對紫云英產(chǎn)草量和植株含氮量的影響
        2.3.2 綠肥、稻草還田對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
        2.3.3 綠肥、稻草還田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2.3.4 綠肥、稻草還田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機碳氮的影響
    2.4 討論
        2.4.1 不同有機物料還田對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
        2.4.2 不同有機物料還田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2.5 小結(jié)
第三章 稻草與綠肥混施下土壤活性碳氮及溫室氣體排放特征
    3.1 前言
    3.2 材料與方法
        3.2.1 試驗材料
        3.2.2 試驗設(shè)計及實施
        3.2.3 測定項目及方法
        3.2.4 數(shù)據(jù)分析
    3.3 結(jié)果與分析
        3.3.1 稻草綠肥混施肥下的水稻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構(gòu)成因素
        3.3.2 稻草綠肥混施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碳氮的影響
        3.3.3 稻草綠肥混施對溫室氣體排放特征的影響
        3.3.4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有機碳氮以及無機氮間相關(guān)性分析
    3.4 討論
        3.4.1 稻草綠肥聯(lián)合添加對水稻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構(gòu)成因素的影響
        3.4.2 稻草綠肥聯(lián)合添加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有機碳氮的影響
        3.4.3 稻草綠肥聯(lián)合添加對溫室氣體排放及排放強度的影響
    3.5 小結(jié)
第四章 等量碳投入下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碳氮轉(zhuǎn)化的影響
    4.1 前言
    4.2 材料與方法
        4.2.1 試驗材料
        4.2.2 試驗實施
        4.2.3 樣品采集及分析
        4.2.4 數(shù)據(jù)分析
    4.3 結(jié)果與分析
        4.3.1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可溶性有機碳氮的影響
        4.3.2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微生物量碳氮的影響
        4.3.3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礦化氮的影響
        4.3.4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4.3.5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土壤碳氮庫活性及碳氮損失的影響
    4.4 討論
        4.4.1 等量碳投入下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土壤碳庫活性的影響
        4.4.2 等量碳投入下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土壤氮庫活性的影響
        4.4.3 等量碳投入下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土壤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4.5 小結(jié)
第五章 等量氮投入下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碳氮轉(zhuǎn)化的影響
    5.0 前言
    5.1材料與方法
        5.1.1 試驗材料
        5.1.2 試驗實施
        5.1.3 樣品采集及分析
        5.1.4 數(shù)據(jù)分析
    5.2 結(jié)果與分析
        5.2.1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可溶性有機碳、氮的影響
        5.2.2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微生物量碳、氮的影響
        5.2.3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礦化氮的影響
        5.2.4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5.2.5 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碳、氮排放系數(shù)及溫室效應的影響
        5.2.6 土壤活性碳、氮與溫室氣體排放通量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
    5.3 討論
        5.3.1 等量氮投入下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土壤碳庫活性的影響
        5.3.2 等量氮投入下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土壤氮庫活性的影響
        5.3.3 等量氮投入下稻草和綠肥混合添加對土壤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5.4 小結(jié)
第六章 結(jié)論與展望
    6.1 全文結(jié)論
    6.2 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7666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7666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5e4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