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6年青藏高原土壤溫度變化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12-06 03:05
該研究使用較新的、連續(xù)性好的、高分辨率(0.25°×0.25°)的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Noah v2.1陸面模式資料,采用線性傾向估計、 t檢驗、相關(guān)性分析和經(jīng)驗正交函數(shù)分解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6年青藏高原土壤溫度的變化特征.結(jié)果表明,土壤溫度受地形和海拔影響,高原地區(qū)平均土壤溫度比周邊地區(qū)低,北部比南部低.高原西北部的昆侖山脈至阿里地區(qū)附近存在-10℃冷中心,高原東北部的柴達木盆地存在5℃暖中心.春秋土壤溫度空間分布與平均土壤溫度空間分布相似,夏季最暖,冬季最冷. EOF分析土壤溫度第一模態(tài)均表現(xiàn)出明顯的全區(qū)一致升溫型.進一步分析年際變化發(fā)現(xiàn)4層土壤溫度逐年升溫且變化十分相似. 2005年之前幾乎呈現(xiàn)線性增溫趨勢, 2005年之后呈現(xiàn)波動變化但仍為增溫趨勢.趨勢系數(shù)空間分布發(fā)現(xiàn)各層土壤溫度均不斷增溫且空間分布相似,高原地區(qū)增溫趨勢強于周邊地區(qū),高原主體部位西部增溫強于東部.隨著深度的增加,增溫趨勢逐漸減弱.以0~10 cm為代表層說明增溫的主要空間分布特征:高原大部分地區(qū)土壤溫度均以0.1至0.3℃/10a...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介紹
2 青藏高原土壤溫度空間分布特征
2.1 年平均土壤溫度空間分布特征
2.2 各季節(jié)平均土壤溫度空間分布特征
2.3 青藏高原土壤溫度EOF分析
2.3.1 年平均土壤溫度EOF分析
2.3.2 各季節(jié)平均土壤溫度EOF分析
3 青藏高原土壤溫度變化特征
3.1 土壤溫度年際變化特征
3.2 土壤溫度趨勢變化空間分布
4 總 結(ji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再分析土壤溫濕度資料在青藏高原地區(qū)適用性的分析[J]. 丁旭,賴欣,范廣洲,文軍,袁源,王欣,王作亮,朱麗華,張永莉,王炳赟. 高原氣象. 2018(03)
[2]多套土壤溫濕度資料在青藏高原的適用性[J]. 劉川,余曄,解晉,周欣,李江林,葛駿. 高原氣象. 2015(03)
[3]青藏高原玉樹地區(qū)巴塘高寒草甸土壤溫濕特征分析[J]. 張娟,沙占江,徐維新. 冰川凍土. 2015(03)
[4]Tibetan Plateau climate dynamics: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outlook[J]. Guoxiong Wu,Anmin Duan,Yimin Liu,Jiangyu Mao,Rongcai Ren,Qing Bao,Bian He,Boqi Liu,Wenting Hu.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1)
[5]CLM3.5模式對青藏高原瑪曲站陸面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 陳渤黎,呂世華,羅斯瓊. 高原氣象. 2012(06)
[6]唐古拉地區(qū)活動層土壤水熱特征的模擬研究[J]. 趙林,李韌,丁永建. 冰川凍土. 2008(06)
[7]近45年青藏高原土壤溫度的變化特征分析[J]. 張文綱,李述訓(xùn),龐強強. 地理學報. 2008(11)
[8]青藏高原西部凍融期陸面過程的模擬分析[J]. 王澄海,師銳,左洪超. 高原氣象. 2008(02)
[9]CoLM模式對青藏高原中部BJ站陸面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J]. 羅斯瓊,呂世華,張宇,胡澤勇,馬耀明,李鎖鎖,尚倫宇. 高原氣象. 2008(02)
[10]青藏高原西部陸面過程特征的模擬分析[J]. 王澄海,師銳. 冰川凍土. 2007(01)
本文編號:3710929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介紹
2 青藏高原土壤溫度空間分布特征
2.1 年平均土壤溫度空間分布特征
2.2 各季節(jié)平均土壤溫度空間分布特征
2.3 青藏高原土壤溫度EOF分析
2.3.1 年平均土壤溫度EOF分析
2.3.2 各季節(jié)平均土壤溫度EOF分析
3 青藏高原土壤溫度變化特征
3.1 土壤溫度年際變化特征
3.2 土壤溫度趨勢變化空間分布
4 總 結(ji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再分析土壤溫濕度資料在青藏高原地區(qū)適用性的分析[J]. 丁旭,賴欣,范廣洲,文軍,袁源,王欣,王作亮,朱麗華,張永莉,王炳赟. 高原氣象. 2018(03)
[2]多套土壤溫濕度資料在青藏高原的適用性[J]. 劉川,余曄,解晉,周欣,李江林,葛駿. 高原氣象. 2015(03)
[3]青藏高原玉樹地區(qū)巴塘高寒草甸土壤溫濕特征分析[J]. 張娟,沙占江,徐維新. 冰川凍土. 2015(03)
[4]Tibetan Plateau climate dynamics: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outlook[J]. Guoxiong Wu,Anmin Duan,Yimin Liu,Jiangyu Mao,Rongcai Ren,Qing Bao,Bian He,Boqi Liu,Wenting Hu.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1)
[5]CLM3.5模式對青藏高原瑪曲站陸面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 陳渤黎,呂世華,羅斯瓊. 高原氣象. 2012(06)
[6]唐古拉地區(qū)活動層土壤水熱特征的模擬研究[J]. 趙林,李韌,丁永建. 冰川凍土. 2008(06)
[7]近45年青藏高原土壤溫度的變化特征分析[J]. 張文綱,李述訓(xùn),龐強強. 地理學報. 2008(11)
[8]青藏高原西部凍融期陸面過程的模擬分析[J]. 王澄海,師銳,左洪超. 高原氣象. 2008(02)
[9]CoLM模式對青藏高原中部BJ站陸面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J]. 羅斯瓊,呂世華,張宇,胡澤勇,馬耀明,李鎖鎖,尚倫宇. 高原氣象. 2008(02)
[10]青藏高原西部陸面過程特征的模擬分析[J]. 王澄海,師銳. 冰川凍土. 2007(01)
本文編號:37109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7109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