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地區(qū)粉黏壤土微生物群落結構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2-10-30 12:51
微生物作為土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吉林四平地區(qū)是東北地區(qū)三大糧倉之一,該地區(qū)粉黏壤土的微生物群落結構情況雖然重要,卻鮮有人進行研究。在該地區(qū)的農業(yè)土地區(qū)域采集6個土壤樣品點,應用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進行分析,并利用樣品中的優(yōu)勢類群與土壤理化性質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典范對應分析(CCA)以及方差分解分析(VPA),以確定該地區(qū)微生物群落結構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分析結果顯示,共同影響細菌、真菌優(yōu)勢類群的環(huán)境因素是pH值和銨態(tài)氮含量。方差分解分析(VPA)結果則又進一步指出,銨態(tài)氮含量、土壤pH值及土壤黏粒程度分別解釋了15.73%、22.84%、16.81%的細菌群落結構組成變化原因;銨態(tài)氮含量、土壤pH值、溶解性有機碳含量分別解釋了24.32%、20.74%、22.37%的真菌群落結構組成變化原因。通過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統(tǒng)計學研究,可以為東北地區(qū)粉黏壤土中的微生物群落結構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理論依據。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域概況與樣品采集
1.2 土壤理化性質的測定
1.3 總DNA的提取及16S rRNA基因的PCR擴增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理化性質
2.2 微生物多樣性指數分析
2.3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組成與分析
2.4 優(yōu)勢類群與土壤理化性質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
2.5 土壤理化性質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灘涂土壤固氮菌群落與環(huán)境因子的典范對應分析[J]. 蔡樹美,徐四新,張翰林,張德閃,呂衛(wèi)光,顧富家,諸海燾. 土壤. 2017(06)
[2]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用于進口細菌型微生物肥料菌群分析[J]. 劉玉莉,魏霜,劉碧琳,鄞杰平,林利平.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7(28)
[3]吉林省四平地區(qū)農業(yè)氣候資源特征分析[J]. 秦天柱,陳長勝,李德恒. 氣象災害防御. 2017(02)
[4]高通量測序技術下連作植煙土壤細菌群落與土壤環(huán)境因子的耦合分析[J]. 王佩雯,朱金峰,陳征,許自成,武勁草,常安然.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6(11)
[5]Diversity Analysis of Endophytic Fungi in Mentha Using Illumina MiSeq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J]. Zebin CHEN,Tiyuan XIA,Dingkang WANG,Guoxing WU,Jiani LIU,Yongfu ZHANG,Zhen REN,Song JIN,Shengjing PENG,Yanfen NIU. Medicinal Plant. 2016(Z1)
[6]高通量測序和DGGE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技術評價[J]. 夏圍圍,賈仲君. 微生物學報. 2014(12)
[7]土壤質地三角圖的規(guī)范制作及自動查詢[J]. 郭彥彪,戴軍,馮宏,盧瑛,賈重建,陳沖,熊凡. 土壤學報. 2013(06)
[8]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評價指標及方法研究概述[J]. 汪海燕,王輝,董元華,劉秀梅.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3(20)
[9]東北黑土區(qū)土壤侵蝕研究進展[J]. 崔明,蔡強國,范昊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07(05)
博士論文
[1]三峽庫區(qū)消落帶的微生物群落結構、碳氮礦化和硝化作用的研究[D]. Sarwee Joe-Wia Faeflen(馮瑞).西南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研究[D]. 李橋.山東師范大學 2014
[2]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對環(huán)境條件的響應[D]. 張彩霞.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98918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域概況與樣品采集
1.2 土壤理化性質的測定
1.3 總DNA的提取及16S rRNA基因的PCR擴增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理化性質
2.2 微生物多樣性指數分析
2.3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組成與分析
2.4 優(yōu)勢類群與土壤理化性質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
2.5 土壤理化性質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灘涂土壤固氮菌群落與環(huán)境因子的典范對應分析[J]. 蔡樹美,徐四新,張翰林,張德閃,呂衛(wèi)光,顧富家,諸海燾. 土壤. 2017(06)
[2]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用于進口細菌型微生物肥料菌群分析[J]. 劉玉莉,魏霜,劉碧琳,鄞杰平,林利平.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7(28)
[3]吉林省四平地區(qū)農業(yè)氣候資源特征分析[J]. 秦天柱,陳長勝,李德恒. 氣象災害防御. 2017(02)
[4]高通量測序技術下連作植煙土壤細菌群落與土壤環(huán)境因子的耦合分析[J]. 王佩雯,朱金峰,陳征,許自成,武勁草,常安然.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6(11)
[5]Diversity Analysis of Endophytic Fungi in Mentha Using Illumina MiSeq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J]. Zebin CHEN,Tiyuan XIA,Dingkang WANG,Guoxing WU,Jiani LIU,Yongfu ZHANG,Zhen REN,Song JIN,Shengjing PENG,Yanfen NIU. Medicinal Plant. 2016(Z1)
[6]高通量測序和DGGE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技術評價[J]. 夏圍圍,賈仲君. 微生物學報. 2014(12)
[7]土壤質地三角圖的規(guī)范制作及自動查詢[J]. 郭彥彪,戴軍,馮宏,盧瑛,賈重建,陳沖,熊凡. 土壤學報. 2013(06)
[8]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評價指標及方法研究概述[J]. 汪海燕,王輝,董元華,劉秀梅.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3(20)
[9]東北黑土區(qū)土壤侵蝕研究進展[J]. 崔明,蔡強國,范昊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07(05)
博士論文
[1]三峽庫區(qū)消落帶的微生物群落結構、碳氮礦化和硝化作用的研究[D]. Sarwee Joe-Wia Faeflen(馮瑞).西南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研究[D]. 李橋.山東師范大學 2014
[2]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對環(huán)境條件的響應[D]. 張彩霞.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989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69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