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施肥對酸性土壤磷形態(tài)及有效性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1-24 05:55
為明確長期施肥對集約化果園土壤磷形態(tài)、分布特征及其有效性的影響,本研究對琯溪蜜柚主產(chǎn)區(qū)29個果園的土壤進行調(diào)查研究,采用張守敬和Jackson的酸性土壤無機磷分級方法,研究蜜柚果園土壤磷素累積對土壤磷形態(tài)及有效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在集約化蜜柚果園中,土壤磷素累積豐富,隨樹齡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上升顯著,且土壤磷形態(tài)在不同土層存在顯著性差異;當全磷含量≤0.5g/kg時,土壤磷形態(tài)主要以有機磷、鐵磷為主,隨著全磷含量的上升,鋁磷含量、占比均顯著上升;多元線性回歸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本試驗中鋁磷與有效磷相關性最好。果園土壤已經(jīng)形成一個巨大的磷庫,且有效性較高,可適當減少磷肥投入,降低土壤磷含量,減少經(jīng)濟成本,提高生態(tài)效益。
【文章來源】:土壤. 2020,5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取樣位點圖
通過對蜜柚果園土壤基本理化性質(zhì)分析可知(表1),表層(0~20 cm)土壤p H介于3.46~5.89,平均值為4.56,根據(jù)柑橘園土壤p H分級標準[21],71.4%的土壤p H偏酸,不適宜于柑橘生長。中層(20~40 cm)土壤、底層(40~60 cm)土壤p H平均值分別為4.19和4.15。不同土層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有效磷含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表層土壤有效磷含量豐富且變異大,平均含量638.9 mg/kg,變異系數(shù)46.51%;中層、底層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別為384.9和171.7 mg/kg,變異系數(shù)分別為69.9%、102.2%。隨著蜜柚種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磷素盈余上升,有效磷含量也隨之增加(圖2),<10 a、10~20 a、≥20 a有效磷含量分別為414.2、736.2、839.2 mg/kg;表層土壤樹齡<10 a的果園土壤有效磷含量顯著低于樹齡>10 a的果園,底層土壤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2.2 土壤磷素累積對不同磷形態(tài)的影響
全磷和各磷形態(tài)均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現(xiàn)下降趨勢,且不同全磷含量條件下土壤各磷形態(tài)含量占比差異較大。如表2可知,不同土層土壤全磷含量介于0.48~1.41 g/kg,土層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表層土壤各磷形態(tài)含量表現(xiàn)為Al-P>Org-P>Fe-P>O-P>Ca-P,底層土壤Org-P含量最高。為進一步分析土壤磷累積對土壤磷形態(tài)的影響,本試驗將全磷含量分為4級:≤0.50、0.51~1.00、1.01~1.50、>1.50 g/kg。由圖3所示,隨著全磷含量的變化,各磷形態(tài)含量及其構成占比也相應發(fā)生變化。隨著全磷含量增加,無機磷含量明顯增加,全磷含量由≤0.50 g/kg上升到>1.50 g/kg時,無機磷含量由156.07 mg/kg上升至1 762.26 mg/kg,占全磷比重由55.47%增加到76.82%;有機磷含量由125.30 mg/kg上升至531.61 mg/kg,增加了4.2倍,占全磷比重由44.53%下降至23.18%。在無機磷中,Al-P增量居首位,Al-P含量由25.15 mg/kg增加至918.89 mg/kg,增加了36.53倍,占全磷比重由8.94%上升至40.06%;其次為Fe-P,含量由56.92 mg/kg上升至409.80 mg/kg,增加了7.2倍,占全磷比重由20.23%下降至17.87%;再者是O-P含量由49.83 mg/kg上升至286.03 mg/kg,增加了5.7倍,占全磷比重由17.71%下降至12.47%;Ca-P增加較小,由24.16 mg/kg上升至147.54 mg/kg,增加了6.1倍,占全磷比重由8.59%下降至6.43%。2.3 不同磷形態(tài)與土壤有效磷的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福建省平和縣蜜柚園磷肥使用現(xiàn)狀及土壤磷素平衡研究[J]. 林瑞坤,許修柱,鄭朝元,葉德練,張世昌,顏曉軍,劉東暉,吳良泉. 福建熱作科技. 2018(03)
[2]廣東蔗區(qū)土壤磷狀況及不同磷形態(tài)分布特征研究[J]. 敖俊華,黃瑩,方界群,周文靈,陳迪文,沈大春,王慶,黃振瑞,李奇?zhèn)?江永. 甘蔗糖業(yè). 2017(06)
[3]湛江市辣椒種植區(qū)土壤養(yǎng)分狀況分析[J]. 彭智平,王群,黃繼川,涂玉婷,吳雪娜,林志軍,楊林香.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12)
[4]凍融條件下黑土無機磷分級及有效性研究[J]. 喬思宇,周麗麗,范昊明,賈燕鋒,武敏. 土壤. 2016(02)
[5]福建省平和縣琯溪蜜柚果園土壤磷環(huán)境風險評價研究[J]. 李發(fā)林,曾瑞琴,危天進,林曉蘭,鄭濤,張金桃,謝南松,武英,林智明,鄭域茹. 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08)
[6]長期施磷對山原紅壤磷庫組成及有效性的影響[J]. 史靜,張譽方,張乃明,張淑香. 土壤學報. 2014(02)
[7]長期輪作與施肥對農(nóng)田土壤磷素形態(tài)和吸持特性的影響[J]. 戚瑞生,黨廷輝,楊紹瓊,馬瑞萍,周麗萍. 土壤學報. 2012(06)
[8]不同咖啡園土壤磷素形態(tài)特征及其有效性研究[J]. 孫燕,楊建峰,董云萍,王曉陽. 熱帶作物學報. 2012(04)
[9]長期種植蔬菜后土壤中氮、磷有效養(yǎng)分和重金屬含量變化[J]. 全智,吳金水,魏文學,秦紅靈,朱亦君,劉新亮,舒榮波,李明德.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1(11)
[10]小麥季磷肥施用對后作玉米的效果及土壤中無機磷形態(tài)轉化的影響[J]. 林國林,云鵬,陳磊,高翔,張金濤,盧昌艾,劉榮樂,汪洪. 土壤通報. 2011(03)
碩士論文
[1]湖南典型土壤磷的吸附解吸機制及磷流失控制研究[D]. 邱亞群.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05993
【文章來源】:土壤. 2020,5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取樣位點圖
通過對蜜柚果園土壤基本理化性質(zhì)分析可知(表1),表層(0~20 cm)土壤p H介于3.46~5.89,平均值為4.56,根據(jù)柑橘園土壤p H分級標準[21],71.4%的土壤p H偏酸,不適宜于柑橘生長。中層(20~40 cm)土壤、底層(40~60 cm)土壤p H平均值分別為4.19和4.15。不同土層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有效磷含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表層土壤有效磷含量豐富且變異大,平均含量638.9 mg/kg,變異系數(shù)46.51%;中層、底層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別為384.9和171.7 mg/kg,變異系數(shù)分別為69.9%、102.2%。隨著蜜柚種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磷素盈余上升,有效磷含量也隨之增加(圖2),<10 a、10~20 a、≥20 a有效磷含量分別為414.2、736.2、839.2 mg/kg;表層土壤樹齡<10 a的果園土壤有效磷含量顯著低于樹齡>10 a的果園,底層土壤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2.2 土壤磷素累積對不同磷形態(tài)的影響
全磷和各磷形態(tài)均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現(xiàn)下降趨勢,且不同全磷含量條件下土壤各磷形態(tài)含量占比差異較大。如表2可知,不同土層土壤全磷含量介于0.48~1.41 g/kg,土層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表層土壤各磷形態(tài)含量表現(xiàn)為Al-P>Org-P>Fe-P>O-P>Ca-P,底層土壤Org-P含量最高。為進一步分析土壤磷累積對土壤磷形態(tài)的影響,本試驗將全磷含量分為4級:≤0.50、0.51~1.00、1.01~1.50、>1.50 g/kg。由圖3所示,隨著全磷含量的變化,各磷形態(tài)含量及其構成占比也相應發(fā)生變化。隨著全磷含量增加,無機磷含量明顯增加,全磷含量由≤0.50 g/kg上升到>1.50 g/kg時,無機磷含量由156.07 mg/kg上升至1 762.26 mg/kg,占全磷比重由55.47%增加到76.82%;有機磷含量由125.30 mg/kg上升至531.61 mg/kg,增加了4.2倍,占全磷比重由44.53%下降至23.18%。在無機磷中,Al-P增量居首位,Al-P含量由25.15 mg/kg增加至918.89 mg/kg,增加了36.53倍,占全磷比重由8.94%上升至40.06%;其次為Fe-P,含量由56.92 mg/kg上升至409.80 mg/kg,增加了7.2倍,占全磷比重由20.23%下降至17.87%;再者是O-P含量由49.83 mg/kg上升至286.03 mg/kg,增加了5.7倍,占全磷比重由17.71%下降至12.47%;Ca-P增加較小,由24.16 mg/kg上升至147.54 mg/kg,增加了6.1倍,占全磷比重由8.59%下降至6.43%。2.3 不同磷形態(tài)與土壤有效磷的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福建省平和縣蜜柚園磷肥使用現(xiàn)狀及土壤磷素平衡研究[J]. 林瑞坤,許修柱,鄭朝元,葉德練,張世昌,顏曉軍,劉東暉,吳良泉. 福建熱作科技. 2018(03)
[2]廣東蔗區(qū)土壤磷狀況及不同磷形態(tài)分布特征研究[J]. 敖俊華,黃瑩,方界群,周文靈,陳迪文,沈大春,王慶,黃振瑞,李奇?zhèn)?江永. 甘蔗糖業(yè). 2017(06)
[3]湛江市辣椒種植區(qū)土壤養(yǎng)分狀況分析[J]. 彭智平,王群,黃繼川,涂玉婷,吳雪娜,林志軍,楊林香.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12)
[4]凍融條件下黑土無機磷分級及有效性研究[J]. 喬思宇,周麗麗,范昊明,賈燕鋒,武敏. 土壤. 2016(02)
[5]福建省平和縣琯溪蜜柚果園土壤磷環(huán)境風險評價研究[J]. 李發(fā)林,曾瑞琴,危天進,林曉蘭,鄭濤,張金桃,謝南松,武英,林智明,鄭域茹. 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08)
[6]長期施磷對山原紅壤磷庫組成及有效性的影響[J]. 史靜,張譽方,張乃明,張淑香. 土壤學報. 2014(02)
[7]長期輪作與施肥對農(nóng)田土壤磷素形態(tài)和吸持特性的影響[J]. 戚瑞生,黨廷輝,楊紹瓊,馬瑞萍,周麗萍. 土壤學報. 2012(06)
[8]不同咖啡園土壤磷素形態(tài)特征及其有效性研究[J]. 孫燕,楊建峰,董云萍,王曉陽. 熱帶作物學報. 2012(04)
[9]長期種植蔬菜后土壤中氮、磷有效養(yǎng)分和重金屬含量變化[J]. 全智,吳金水,魏文學,秦紅靈,朱亦君,劉新亮,舒榮波,李明德.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1(11)
[10]小麥季磷肥施用對后作玉米的效果及土壤中無機磷形態(tài)轉化的影響[J]. 林國林,云鵬,陳磊,高翔,張金濤,盧昌艾,劉榮樂,汪洪. 土壤通報. 2011(03)
碩士論文
[1]湖南典型土壤磷的吸附解吸機制及磷流失控制研究[D]. 邱亞群.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059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60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