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中溫帶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土壤化學性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08 23:04
作為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驅動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可以用來表征土壤生態(tài)過程及其對地上植被變化的響應機制。土壤碳、氮和磷的含量及其比例關系是反應土壤內部碳氮磷循環(huán)的重要指標,是衡量土壤養(yǎng)分平衡的重要參數(shù),通過土壤碳、氮和磷三者之間比例關系的變化可以評價生態(tài)過程對全球變化的響應。針對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以及土壤化學性質的三個重要因素1)地上植被發(fā)育、2)地表凋落物處理、3)不同土地利用,以地理空間分布尺度對東北中溫帶區(qū)域: (1)黃泥河國家級森林自然保護區(qū)不同林型、不同植被發(fā)育階段(白樺幼齡林、白樺中齡林、白樺近熟林、白樺成熟林、蒙古櫟幼齡林、蒙古櫟中齡林、蒙古櫟近熟林、蒙古櫟成熟林、針闊混交幼齡、針闊混交中齡林、不同地上植被群落組成的闊葉中齡林、闊葉近熟林及紅松純林), (2)長白山闊葉紅松林模擬地表凋落物移除、加倍情形, (3)不同土地利用(森林、草地和農田)pH值、土壤碳、氮、磷的含量及其比例關系、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結構,并進行定量測定,分析東北中溫帶三種因素下土壤化學性質、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以探究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土壤化學性質。分析得出1)東北中溫...
【文章來源】:延邊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內容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4 國內外研究進展
1.4.1 土壤微生物群落
1.4.2 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
1.4.3 草地、農田土壤微生物群落
1.4.4 微生物群落地理分布
1.5 數(shù)據(jù)處理及技術路線
第二章 研究區(qū)域概況及樣品預處理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黃泥河自然保護區(qū)
2.1.2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
2.1.3 鐵嶺農田區(qū)
2.2 樣品采集及測定方法
2.2.1 樣地選取
2.2.2 樣品采集
2.2.3 土壤化學性質的測定
2.2.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測定
第三章 不同森林類型、發(fā)育階段下土壤化學性質及微生物群落結構
3.1 土壤化學性質
3.2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3.2.1 不同林型不同發(fā)育階段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3.2.2 不同林型不同發(fā)育階段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3.3 小結
第四章 凋落物處理下土壤化學性質及微生物群落結構
4.1 土壤化學性質
4.2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4.2.1 凋落物處理下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4.2.2 凋落物處理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4.3 小結
第五章 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化學性質及微生物群落結構
5.1 土壤化學性質
5.2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5.2.1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5.2.2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5.3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凋落物管理對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 王巍巍,趙瓊,趙欣然,曾德慧,艾桂艷. 生態(tài)學雜志. 2015(09)
[2]森林植被與土壤微生物關系研究進展[J]. 張穎慧.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4(30)
[3]長白山三種主要林地土壤甲烷通量[J]. 耿世聰,陳志杰,張軍輝,婁鑫,王秀秀,戴冠華,韓士杰,于丹丹.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05)
[4]長白山原始紅松林次生演替過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變化[J]. 胡嵩,張穎,史榮久,韓斯琴,李慧,徐慧.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3(02)
[5]吉林黃泥河自然保護區(qū)馬鹿冬季棲息地選擇[J]. 朱洪強,葛志勇,毛之夏,劉庚,常素慧,李成,張曉東,白玉剛. 四川動物. 2012(03)
[6]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方法[J]. 吳才武,趙蘭坡. 中國農學通報. 2011(11)
[7]森林凋落物的微生物分解[J]. 嚴海元,辜夕容,申鴻. 生態(tài)學雜志. 2010(09)
[8]不同發(fā)育階段杉木人工林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 劉麗,段爭虎,汪思龍,胡江春,胡治剛,張倩茹,王書錦. 生態(tài)學雜志. 2009(12)
[9]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進展[J]. 賀紀正,葛源. 生態(tài)學報. 2008(11)
[10]廣西喀斯特地區(qū)植被演替對土壤質量的影響[J]. 王韻,王克林,鄒冬生,李林,陳志輝. 水土保持學報. 2007(06)
博士論文
[1]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變化特征[D]. 金裕華.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酸性森林土壤氮轉化速率特點與氮保持關系的研究[D]. 張艷晨.南京師范大學 2014
[2]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fā)策略研究[D]. 姜春艷.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529416
【文章來源】:延邊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內容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4 國內外研究進展
1.4.1 土壤微生物群落
1.4.2 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
1.4.3 草地、農田土壤微生物群落
1.4.4 微生物群落地理分布
1.5 數(shù)據(jù)處理及技術路線
第二章 研究區(qū)域概況及樣品預處理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黃泥河自然保護區(qū)
2.1.2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
2.1.3 鐵嶺農田區(qū)
2.2 樣品采集及測定方法
2.2.1 樣地選取
2.2.2 樣品采集
2.2.3 土壤化學性質的測定
2.2.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測定
第三章 不同森林類型、發(fā)育階段下土壤化學性質及微生物群落結構
3.1 土壤化學性質
3.2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3.2.1 不同林型不同發(fā)育階段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3.2.2 不同林型不同發(fā)育階段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3.3 小結
第四章 凋落物處理下土壤化學性質及微生物群落結構
4.1 土壤化學性質
4.2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4.2.1 凋落物處理下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4.2.2 凋落物處理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4.3 小結
第五章 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化學性質及微生物群落結構
5.1 土壤化學性質
5.2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5.2.1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5.2.2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5.3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凋落物管理對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 王巍巍,趙瓊,趙欣然,曾德慧,艾桂艷. 生態(tài)學雜志. 2015(09)
[2]森林植被與土壤微生物關系研究進展[J]. 張穎慧.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4(30)
[3]長白山三種主要林地土壤甲烷通量[J]. 耿世聰,陳志杰,張軍輝,婁鑫,王秀秀,戴冠華,韓士杰,于丹丹.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05)
[4]長白山原始紅松林次生演替過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變化[J]. 胡嵩,張穎,史榮久,韓斯琴,李慧,徐慧.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3(02)
[5]吉林黃泥河自然保護區(qū)馬鹿冬季棲息地選擇[J]. 朱洪強,葛志勇,毛之夏,劉庚,常素慧,李成,張曉東,白玉剛. 四川動物. 2012(03)
[6]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方法[J]. 吳才武,趙蘭坡. 中國農學通報. 2011(11)
[7]森林凋落物的微生物分解[J]. 嚴海元,辜夕容,申鴻. 生態(tài)學雜志. 2010(09)
[8]不同發(fā)育階段杉木人工林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 劉麗,段爭虎,汪思龍,胡江春,胡治剛,張倩茹,王書錦. 生態(tài)學雜志. 2009(12)
[9]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進展[J]. 賀紀正,葛源. 生態(tài)學報. 2008(11)
[10]廣西喀斯特地區(qū)植被演替對土壤質量的影響[J]. 王韻,王克林,鄒冬生,李林,陳志輝. 水土保持學報. 2007(06)
博士論文
[1]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變化特征[D]. 金裕華.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酸性森林土壤氮轉化速率特點與氮保持關系的研究[D]. 張艷晨.南京師范大學 2014
[2]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fā)策略研究[D]. 姜春艷.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5294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52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