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變化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09:04
為了研究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機碳及其活性碳組分的變化特征,本文選取生長2年、4年、11年、16年的紫花苜蓿草地,在不同生育期內(nèi)測定草產(chǎn)量和1米土層深度的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含量,實驗結果表明:1.分枝期紫花苜蓿鮮草產(chǎn)量隨生長年限的增加而降低,2a最高,為36190.000 kg?hm-2。而盛花期、結實期則隨生長年限的增加而先增加后減小,在11a達到最大,為50126.667 kg?hm-2,57186.667 kg?hm-2,且11a鮮草產(chǎn)量在各生育期之間差異顯著(p<0.05)。2.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內(nèi)土壤有機碳主要集中在0-60cm土層,且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呈減小趨勢。隨生育期的推移,2a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大致呈減小趨勢,4a呈先減小后增加的趨勢,11a、16a呈增加趨勢。除盛花期土壤有機碳隨生長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余各生育期內(nèi)土壤有機碳表現(xiàn)為隨生長年限的增加而減小的趨勢。說明生育期與生長年限對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機碳影響較大。3.活性有機碳組分變化特征研究:1)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主要集中在0-60cm土層,呈表聚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隨土層深度...
【文章來源】: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土壤碳儲量研究進展
1.2 草地土壤碳儲量研究進展
1.3 土壤活性有機碳庫研究進展
1.3.1 土壤活性有機碳分組方法
1.3.2 土壤易氧化有機碳
1.3.3 土壤顆粒有機碳
1.3.4 土壤可溶性有機碳
1.3.5 土壤輕組有機碳
1.4 草地土壤有機碳的影響因素
1.4.1 自然因素
1.4.2 人為因素
1.5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機碳研究現(xiàn)狀
1.6 研究意義
1.7 研究創(chuàng)新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樣地概況
2.2 材料與方法
2.2.1 取樣方法
2.2.2 測定方法
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第三章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產(chǎn)量研究
3.1 鮮草產(chǎn)量
第四章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1 2a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2 4a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3 11a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4 16a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1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休眠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2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返青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3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分枝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4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盛花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5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結莢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第五章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組分變化特征
5.1 土壤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5.1.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5.1.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5.2 土壤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5.2.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5.2.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5.3 土壤可溶性有機碳含量變化特征
5.3.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可溶性有機碳變化特征
5.3.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可溶性有機碳變化特征
5.4 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變化特征
5.4.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輕組有機碳變化特征
5.4.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輕組有機碳變化特征
第六章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有機碳及其組分的相關分析
第七章 討論
7.1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7.2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變化特征
7.2.1 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7.2.2 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7.2.3 可溶性有機碳變化特征
7.2.4 輕組有機碳變化特征
7.3 全文討論
第八章 全文結論
8.1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草產(chǎn)量
8.2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8.3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組分變化特征
8.3.1 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8.3.2 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8.3.3 可溶性有機碳變化特征
8.3.4 輕組有機碳變化特征
8.4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相關性分析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武功山草甸區(qū)植被小群落下土壤活性有機碳和總有機碳的分布及關系[J]. 袁知洋,鄧邦良,陳煦,郭曉敏,牛德奎,蘇文明,靳川平,劉宇新,張文元.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05)
[2]放牧強度對天山北坡草甸草原土壤有機碳的影響[J]. 丁娓,孫霞,賈宏濤,秦鵬,賈陽陽,金俊香.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 2014(04)
[3]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與腐殖質碳變化及其微生物效應[J]. 蔡曉布,彭岳林,魏素珍,于寶政. 土壤學報. 2014(04)
[4]綠洲灌溉區(qū)與旱作區(qū)連作苜蓿土壤理化性質的研究[J]. 崔星,師尚禮. 草地學報. 2014(02)
[5]圍封對天山北坡荒漠草地土壤有機碳的影響[J]. 范燕敏,武紅旗,孫宗玖,謝昀,何晶,柴大攀. 草地學報. 2014(01)
[6]黃土高原人工苜蓿草地固碳效應評估[J]. 李文靜,王振,韓清芳,任曾輝,閆明科,張鵬,賈志寬,楊寶平. 生態(tài)學報. 2013(23)
[7]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影響研究[J]. 房飛,唐海萍,李濱勇.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3(11)
[8]不同放牧退化程度典型草原植被—土壤系統(tǒng)的有機碳儲量[J]. 薩茹拉,侯向陽,李金祥,丁勇,吳新宏,運向軍. 草業(yè)學報. 2013(05)
[9]退化耕地轉化為紫花苜蓿草地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 郭志彬,王道中,李鳳民. 草地學報. 2013(05)
[10]草原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控制因素[J]. 陶貞,次旦朗杰,張勝華,解晨驥,林培松,廖強,高全洲,劉龍海. 生態(tài)學報. 2013(09)
博士論文
[1]植被恢復對退化紅壤易變碳及土壤呼吸的影響[D]. 謝錦升.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5
[2]紫花苜蓿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的調(diào)控[D]. 杜文華.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不同管理模式下人工苜蓿地固碳效應分析[D]. 邵傳可.西安科技大學 2013
[2]不同種植年限人工苜蓿草地土壤碳儲量及CO2排放通量研究[D]. 吳旭東.寧夏大學 2013
[3]種植紫花苜蓿對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D]. 聞志彬.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11621
【文章來源】: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土壤碳儲量研究進展
1.2 草地土壤碳儲量研究進展
1.3 土壤活性有機碳庫研究進展
1.3.1 土壤活性有機碳分組方法
1.3.2 土壤易氧化有機碳
1.3.3 土壤顆粒有機碳
1.3.4 土壤可溶性有機碳
1.3.5 土壤輕組有機碳
1.4 草地土壤有機碳的影響因素
1.4.1 自然因素
1.4.2 人為因素
1.5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機碳研究現(xiàn)狀
1.6 研究意義
1.7 研究創(chuàng)新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樣地概況
2.2 材料與方法
2.2.1 取樣方法
2.2.2 測定方法
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第三章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產(chǎn)量研究
3.1 鮮草產(chǎn)量
第四章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1 2a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2 4a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3 11a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1.4 16a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1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休眠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2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返青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3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分枝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4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盛花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4.2.5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結莢期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第五章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組分變化特征
5.1 土壤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5.1.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5.1.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5.2 土壤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5.2.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5.2.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5.3 土壤可溶性有機碳含量變化特征
5.3.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可溶性有機碳變化特征
5.3.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可溶性有機碳變化特征
5.4 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變化特征
5.4.1 不同生長年限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輕組有機碳變化特征
5.4.2 不同生育期各生長年限之間紫花苜蓿土壤輕組有機碳變化特征
第六章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有機碳及其組分的相關分析
第七章 討論
7.1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7.2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變化特征
7.2.1 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7.2.2 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7.2.3 可溶性有機碳變化特征
7.2.4 輕組有機碳變化特征
7.3 全文討論
第八章 全文結論
8.1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草產(chǎn)量
8.2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
8.3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土壤有機碳組分變化特征
8.3.1 易氧化有機碳變化特征
8.3.2 顆粒有機碳變化特征
8.3.3 可溶性有機碳變化特征
8.3.4 輕組有機碳變化特征
8.4 不同生長年限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相關性分析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武功山草甸區(qū)植被小群落下土壤活性有機碳和總有機碳的分布及關系[J]. 袁知洋,鄧邦良,陳煦,郭曉敏,牛德奎,蘇文明,靳川平,劉宇新,張文元.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05)
[2]放牧強度對天山北坡草甸草原土壤有機碳的影響[J]. 丁娓,孫霞,賈宏濤,秦鵬,賈陽陽,金俊香.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 2014(04)
[3]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與腐殖質碳變化及其微生物效應[J]. 蔡曉布,彭岳林,魏素珍,于寶政. 土壤學報. 2014(04)
[4]綠洲灌溉區(qū)與旱作區(qū)連作苜蓿土壤理化性質的研究[J]. 崔星,師尚禮. 草地學報. 2014(02)
[5]圍封對天山北坡荒漠草地土壤有機碳的影響[J]. 范燕敏,武紅旗,孫宗玖,謝昀,何晶,柴大攀. 草地學報. 2014(01)
[6]黃土高原人工苜蓿草地固碳效應評估[J]. 李文靜,王振,韓清芳,任曾輝,閆明科,張鵬,賈志寬,楊寶平. 生態(tài)學報. 2013(23)
[7]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影響研究[J]. 房飛,唐海萍,李濱勇.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3(11)
[8]不同放牧退化程度典型草原植被—土壤系統(tǒng)的有機碳儲量[J]. 薩茹拉,侯向陽,李金祥,丁勇,吳新宏,運向軍. 草業(yè)學報. 2013(05)
[9]退化耕地轉化為紫花苜蓿草地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 郭志彬,王道中,李鳳民. 草地學報. 2013(05)
[10]草原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控制因素[J]. 陶貞,次旦朗杰,張勝華,解晨驥,林培松,廖強,高全洲,劉龍海. 生態(tài)學報. 2013(09)
博士論文
[1]植被恢復對退化紅壤易變碳及土壤呼吸的影響[D]. 謝錦升.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5
[2]紫花苜蓿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的調(diào)控[D]. 杜文華.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不同管理模式下人工苜蓿地固碳效應分析[D]. 邵傳可.西安科技大學 2013
[2]不同種植年限人工苜蓿草地土壤碳儲量及CO2排放通量研究[D]. 吳旭東.寧夏大學 2013
[3]種植紫花苜蓿對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D]. 聞志彬.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11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41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