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南水庫沉積物粒度特征分析的土壤侵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9 09:53
土壤侵蝕是我國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之一,嚴重制約了國家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過對云南文山州水庫的表層沉積物樣品進行粒度分析,結(jié)合其降雨量的空間分布特征,探討了文山州各區(qū)域水庫粒度變化特征及周邊的土壤侵蝕狀況。33個水庫沉積物粒度組分以粉砂(2~63μm)占優(yōu)勢,含量在80%~90%,黏土(<2μm)平均含量為10%,粗砂(250~2 000μm)平均含量為3. 96%,細砂(63~250μm)的含量極少,僅個別達到1%~2%。各水庫沉積物的平均粒徑為3. 8~22μm不等,約有一半的水庫沉積物平均粒徑在6~8μm;分選系數(shù)絕大多數(shù)都在1. 0~2. 0,分選較差;偏度SK大部分在-0. 1~0. 1,峰態(tài)除紅舍克水庫外均在0. 9~1. 11。分析結(jié)果表明,庫區(qū)的土壤侵蝕程度與降雨量相關(guān)性不明顯,而與水庫距大型居民點的距離關(guān)系密切,即人類活動越強烈的區(qū)域水庫周邊土壤侵蝕越嚴重,可見文山州土壤侵蝕的主要影響因素為人類活動。
【文章來源】:環(huán)境生態(tài)學. 2019,1(07)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水庫沉積物組分圖Fig.2Reservoirsedimentcomposition
潭?σ偏度等級SK峰態(tài)等級Kg分選很好<0.35極負偏-1.00~-0.30很平坦<0.67分選好0.35~0.50負偏-0.30~-0.10平坦0.67~0.90分選中等0.50~1.00近對稱-0.10~0.10中等尖銳0.90~1.11分選差1.00~2.00正偏0.10~0.30尖銳1.11~1.56分選很差2.00~4.00極正偏0.30~1.00很尖銳1.56~3.00分選極差>4.00非常尖銳>3在ArcMap軟件中分別對4個粒度參數(shù)值做符號化分級顯示,圖中圓圈的大小代表對應(yīng)參數(shù)值的大小,繪制出各水庫沉積物粒度特征圖(圖3)。具體分析如下:(a)(b)(c)(d)圖3水庫沉積物粒度特征圖Fig.3CharacteristicsofReservoirsedimentparticlesize·57·
2019年溫志明等:基于云南水庫沉積物粒度特征分析的土壤侵蝕研究(a)(b)(c)(d)圖4沉積物粒度特征與文山州降雨量關(guān)系Fig.4RelationshipbetweensedimentparticlesizecharacteristicsandrainfallinWenshan有經(jīng)過長距離運輸,來源于水庫小流域的物質(zhì),主要由降雨沖刷匯入水庫。文山州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區(qū)內(nèi)植被覆蓋率較高,良好的植被覆蓋減弱了強降雨對地表的沖刷,從而減輕土壤侵蝕程度,因此文山州的水庫沉積物特征變化并沒有隨降雨量分布呈規(guī)律性的變化。文山是全國著名的三七主產(chǎn)地,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三七所付出的代價是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帶來自然植被的破壞。人類強烈活動下,土地開墾、電力、交通和工礦企業(yè)的建設(shè)導致高速率和大程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LUCC),更加劇了土壤侵蝕的過程[8]。因此,人類活動是影響文山州土壤侵蝕程度的主要因素,這一點在人口重鎮(zhèn)區(qū)的幾個水庫中顯得尤為突出?梢姡趨^(qū)域經(jīng)濟開發(fā)過程中要注重對工農(nóng)業(yè)用地的合理規(guī)劃利用,盡可能減少對自然植被的破壞,并及時開展受損地表的植被恢復(fù)工作,才能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取得良好成效,促進當?shù)亟?jīng)濟和社會的長遠發(fā)展。4結(jié)論通過對云南文山州33個水庫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分析,結(jié)果表明:(1)文山州水庫沉積物組成以粉砂為主,含量在80%~90%;細砂的含量較低,個別水庫僅為1%~2%。水庫沉積物的平均粒徑分布在3.8~22.0μm,其主要粒徑為6~8μm;各水庫沉積物的分選系數(shù)較高,約為1.0~2.0,表現(xiàn)出較差的分選性;沉積物的偏度總體偏正,在-0.1~0.1;其峰態(tài)(在0.90~1.11)表明水庫沉積物均來源于水庫周邊流域,主要由降雨沖刷匯入水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流域環(huán)境變化的河流沉積物粒度響應(yīng)——瀾滄江案例[J]. 傅開道,楊文輝,蘇斌,李大興,李孟洋,張繼來,宋靜宜. 地理科學進展. 2015(09)
[2]泉州灣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分析[J]. 王兆奪,于東生. 應(yīng)用海洋學學報. 2015(03)
[3]基于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的鴨綠江口沉積環(huán)境分析[J]. 李富祥,張春鵬,王路,劉敬偉,張亮. 海洋科學. 2014(05)
[4]廣東惠州黃洞水庫沉積物特征及其反映的近50年土壤侵蝕意義[J]. 張晴華,王紅亞,徐琳,鄭卓,楊士雄,陳效逑. 地理研究. 2014(04)
[5]文山州降雨侵蝕力時空分布規(guī)律淺析[J]. 李代華. 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 2009(03)
[6]近百年來湖北太白湖沉積通量變化與流域降水量和人類活動的關(guān)系[J]. 劉恩峰,羊向東,沈吉,董旭輝,王蘇民,夏威嵐. 湖泊科學. 2007(04)
[7]基于湖泊(水庫)沉積物分析的土壤侵蝕研究[J]. 呂明輝,王紅亞,蔡運龍. 水土保持通報. 2007(03)
[8]湖北丹江口水庫庫區(qū)土壤侵蝕定量分析[J]. 張利華,蔣金龍,梁俊,陳于. 中國水土保持. 2006(11)
[9]文山州40年降水量變化特征研究[J]. 王惠. 貴州氣象. 2003(S1)
[10]解決水土流失與水庫淤積的有效途徑[J]. 申俊峰,孫岱生,李勝榮,李廣慧. 水土保持學報. 2001(02)
碩士論文
[1]河南禹州全新世風成黃土—土壤物質(zhì)來源與沉積動力研究[D]. 何忠.陜西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70429
【文章來源】:環(huán)境生態(tài)學. 2019,1(07)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水庫沉積物組分圖Fig.2Reservoirsedimentcomposition
潭?σ偏度等級SK峰態(tài)等級Kg分選很好<0.35極負偏-1.00~-0.30很平坦<0.67分選好0.35~0.50負偏-0.30~-0.10平坦0.67~0.90分選中等0.50~1.00近對稱-0.10~0.10中等尖銳0.90~1.11分選差1.00~2.00正偏0.10~0.30尖銳1.11~1.56分選很差2.00~4.00極正偏0.30~1.00很尖銳1.56~3.00分選極差>4.00非常尖銳>3在ArcMap軟件中分別對4個粒度參數(shù)值做符號化分級顯示,圖中圓圈的大小代表對應(yīng)參數(shù)值的大小,繪制出各水庫沉積物粒度特征圖(圖3)。具體分析如下:(a)(b)(c)(d)圖3水庫沉積物粒度特征圖Fig.3CharacteristicsofReservoirsedimentparticlesize·57·
2019年溫志明等:基于云南水庫沉積物粒度特征分析的土壤侵蝕研究(a)(b)(c)(d)圖4沉積物粒度特征與文山州降雨量關(guān)系Fig.4RelationshipbetweensedimentparticlesizecharacteristicsandrainfallinWenshan有經(jīng)過長距離運輸,來源于水庫小流域的物質(zhì),主要由降雨沖刷匯入水庫。文山州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區(qū)內(nèi)植被覆蓋率較高,良好的植被覆蓋減弱了強降雨對地表的沖刷,從而減輕土壤侵蝕程度,因此文山州的水庫沉積物特征變化并沒有隨降雨量分布呈規(guī)律性的變化。文山是全國著名的三七主產(chǎn)地,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三七所付出的代價是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帶來自然植被的破壞。人類強烈活動下,土地開墾、電力、交通和工礦企業(yè)的建設(shè)導致高速率和大程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LUCC),更加劇了土壤侵蝕的過程[8]。因此,人類活動是影響文山州土壤侵蝕程度的主要因素,這一點在人口重鎮(zhèn)區(qū)的幾個水庫中顯得尤為突出?梢姡趨^(qū)域經(jīng)濟開發(fā)過程中要注重對工農(nóng)業(yè)用地的合理規(guī)劃利用,盡可能減少對自然植被的破壞,并及時開展受損地表的植被恢復(fù)工作,才能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取得良好成效,促進當?shù)亟?jīng)濟和社會的長遠發(fā)展。4結(jié)論通過對云南文山州33個水庫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分析,結(jié)果表明:(1)文山州水庫沉積物組成以粉砂為主,含量在80%~90%;細砂的含量較低,個別水庫僅為1%~2%。水庫沉積物的平均粒徑分布在3.8~22.0μm,其主要粒徑為6~8μm;各水庫沉積物的分選系數(shù)較高,約為1.0~2.0,表現(xiàn)出較差的分選性;沉積物的偏度總體偏正,在-0.1~0.1;其峰態(tài)(在0.90~1.11)表明水庫沉積物均來源于水庫周邊流域,主要由降雨沖刷匯入水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流域環(huán)境變化的河流沉積物粒度響應(yīng)——瀾滄江案例[J]. 傅開道,楊文輝,蘇斌,李大興,李孟洋,張繼來,宋靜宜. 地理科學進展. 2015(09)
[2]泉州灣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分析[J]. 王兆奪,于東生. 應(yīng)用海洋學學報. 2015(03)
[3]基于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的鴨綠江口沉積環(huán)境分析[J]. 李富祥,張春鵬,王路,劉敬偉,張亮. 海洋科學. 2014(05)
[4]廣東惠州黃洞水庫沉積物特征及其反映的近50年土壤侵蝕意義[J]. 張晴華,王紅亞,徐琳,鄭卓,楊士雄,陳效逑. 地理研究. 2014(04)
[5]文山州降雨侵蝕力時空分布規(guī)律淺析[J]. 李代華. 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 2009(03)
[6]近百年來湖北太白湖沉積通量變化與流域降水量和人類活動的關(guān)系[J]. 劉恩峰,羊向東,沈吉,董旭輝,王蘇民,夏威嵐. 湖泊科學. 2007(04)
[7]基于湖泊(水庫)沉積物分析的土壤侵蝕研究[J]. 呂明輝,王紅亞,蔡運龍. 水土保持通報. 2007(03)
[8]湖北丹江口水庫庫區(qū)土壤侵蝕定量分析[J]. 張利華,蔣金龍,梁俊,陳于. 中國水土保持. 2006(11)
[9]文山州40年降水量變化特征研究[J]. 王惠. 貴州氣象. 2003(S1)
[10]解決水土流失與水庫淤積的有效途徑[J]. 申俊峰,孫岱生,李勝榮,李廣慧. 水土保持學報. 2001(02)
碩士論文
[1]河南禹州全新世風成黃土—土壤物質(zhì)來源與沉積動力研究[D]. 何忠.陜西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704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3704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