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系對三峽庫區(qū)消落帶紫色土崩解性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7-04 01:28
為研究植物根系對三峽庫區(qū)消落帶紫色土崩解性能的影響,通過設置裸土對照(CK)和根系土樣(RS) 2種處理模式試驗條件,利用自制崩解裝置研究不同坡度下試樣崩解過程,對比分析植物根系對紫色土崩解過程和崩解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崩解時間的增加,CK和RS這2種處理模式下累計崩解量均呈現(xiàn)先快速增加之后緩慢增加并趨于平穩(wěn)的趨勢,而崩解速率隨崩解卻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趨勢。植物根系能夠顯著減小各時段的累計崩解量和前期崩解速率。坡度增加能夠增加2種模式下的累計崩解量和最大崩解速率。中低坡度(10°和20°)時植物根系對崩解的影響較大,而在高坡度(30°)時影響減小。與CK相比,植物根系能夠降低50%以上的崩解量,表明植物根系能夠有效減緩崩解的發(fā)生。
【文章來源】: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9,1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1.2 試驗裝置
1.3 試驗過程與數(shù)據(jù)收集
1.4 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坡度下根系對崩解過程的影響
2.2 不同坡度下根系對崩解的影響
2.3 根系對土壤抵抗崩解作用的分析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草類根系對坡面土強度及崩解特性的影響試驗[J]. 王桂堯,周歡,夏旖琪,沙琳川,周紅貴. 中國公路學報. 2018(02)
[2]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坡度對紫色土崩解特性的影響[J]. 夏振堯,張倫,牛鵬輝,梁永哲,胡文靜,許文年.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7(01)
[3]三峽水庫消落帶4種草本根系抗拉特性及根系粘聚力[J]. 鐘榮華,鮑玉海,賀秀斌,高進長,閻丹丹,李峪,王銘鋒. 水土保持學報. 2015(04)
[4]干濕交替對黃土崩解速度的影響[J]. 王健,馬璠,張鵬輝,孟秦倩,張青峰,周米京. 土壤學報. 2015(06)
[5]河岸侵蝕研究進展綜述[J]. 戴海倫,代加兵,舒安平,張科利. 地球科學進展. 2013(09)
[6]貴州省石漠化綜合治理人工種草對土壤侵蝕的影響[J]. 孫泉忠,劉瑞祿,陳菊艷,張云平. 水土保持學報. 2013(04)
[7]容重與含水率對砂質黏壤土靜水崩解速率影響研究[J]. 張曉媛,范昊明,楊曉珍,周麗麗,武敏,劉金壯. 土壤學報. 2013(01)
[8]三峽水庫消落帶土壤侵蝕問題初步探討[J]. 鮑玉海,賀秀斌.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6)
[9]黃土高原土壤崩解速率變化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研究[J]. 蔣定生,李新華,范興科,張漢雄. 水土保持通報. 1995(03)
碩士論文
[1]濱江消落帶景觀設計研究[D]. 王虎.重慶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63748
【文章來源】: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9,1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1.2 試驗裝置
1.3 試驗過程與數(shù)據(jù)收集
1.4 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坡度下根系對崩解過程的影響
2.2 不同坡度下根系對崩解的影響
2.3 根系對土壤抵抗崩解作用的分析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草類根系對坡面土強度及崩解特性的影響試驗[J]. 王桂堯,周歡,夏旖琪,沙琳川,周紅貴. 中國公路學報. 2018(02)
[2]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坡度對紫色土崩解特性的影響[J]. 夏振堯,張倫,牛鵬輝,梁永哲,胡文靜,許文年.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7(01)
[3]三峽水庫消落帶4種草本根系抗拉特性及根系粘聚力[J]. 鐘榮華,鮑玉海,賀秀斌,高進長,閻丹丹,李峪,王銘鋒. 水土保持學報. 2015(04)
[4]干濕交替對黃土崩解速度的影響[J]. 王健,馬璠,張鵬輝,孟秦倩,張青峰,周米京. 土壤學報. 2015(06)
[5]河岸侵蝕研究進展綜述[J]. 戴海倫,代加兵,舒安平,張科利. 地球科學進展. 2013(09)
[6]貴州省石漠化綜合治理人工種草對土壤侵蝕的影響[J]. 孫泉忠,劉瑞祿,陳菊艷,張云平. 水土保持學報. 2013(04)
[7]容重與含水率對砂質黏壤土靜水崩解速率影響研究[J]. 張曉媛,范昊明,楊曉珍,周麗麗,武敏,劉金壯. 土壤學報. 2013(01)
[8]三峽水庫消落帶土壤侵蝕問題初步探討[J]. 鮑玉海,賀秀斌.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6)
[9]黃土高原土壤崩解速率變化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研究[J]. 蔣定生,李新華,范興科,張漢雄. 水土保持通報. 1995(03)
碩士論文
[1]濱江消落帶景觀設計研究[D]. 王虎.重慶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637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26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