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翻秸稈還田對土壤物理性質(zhì)、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6-12 06:25
我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秸稈資源十分豐富,隨著秸稈產(chǎn)量的增加,合理有效的秸稈處理方式顯得日益重要。秸稈還田作為處理秸稈的一種重要方式研究較多,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秸稈還田顯現(xiàn)出許多弊端:降低作物出苗率,影響作物苗期生長;還田過淺,秸稈分解快,不利于土壤碳匯的積累;不利于土壤耕作層的加深等。因此,探索一種更為合適的秸稈還田方式至關重要。本研究在吸收總結(jié)以往秸稈還田方式的經(jīng)驗基礎上,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秸稈還田新方式-輪翻秸稈還田。本文設置了輪翻秸稈還田深度20 cm(D2)、40 cm(D4)以及免耕秸稈不還田(CK)三個處理,研究其對土壤物理性質(zhì)、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結(jié)果如下:1.輪翻秸稈還田對土壤物理性質(zhì)的影響D2處理降低了各埋草溝0-7 cm及7-14 cm 土壤容重,增加各埋草溝0-7 cm及7-14 cm 土壤總孔隙度。且在還田54個月后,表現(xiàn)仍為明顯。隨著還田時間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漸增高,總孔隙度逐漸降低。當降雨量為26.6 mm時,不同還田深度處理水勢值在短時間內(nèi)上升的較快,而CK則上升較慢;當降雨量為10 mm時,D4處理水勢值上升速度大于D2,CK處理上升最...
【文章來源】: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埋草過程工藝圖??
埋草溝間距為2m,溝寬20?cm,溝長3?m。W當?shù)厮镜拒幜浚保埃埃埃?kg’hm-i為參照??還田量,折算為稻巧溝埋量6?kg/溝,即每條埋草溝掩埋6?kg福軒,小麥稻桿還田量??為5000?kg,hm'i,折算為稻軒溝埋量3?kg/溝。小區(qū)埋草溝示意圖(圖2-1)如下??D2為例)。D4處理過程與D2—致,區(qū)別僅僅是埋草溝的深度不一樣(D4的溝深為??40?cm)。第1條埋草溝為2008年10月收獲的水稻枯軒,設在小區(qū)北緣。第2條埋草??溝所埋稻桿為2009年6月份收獲的小麥稻巧,位置位于第1條埋草溝的南邊,間距??為Im,第3條埋草溝(埋水稻稻軒)在第1條埋草溝的南邊,相距40?cm。第4條埋??草溝(埋小麥稻桿)第2條埋草溝的南邊,相距40?cm,W此類推.當小區(qū)埋草溝全部??埋完時,再從第1條埋草溝開始,即5年一個循環(huán)。試驗溝覆±完畢后采用免耕機淺??旋,深度約為5?cm。試驗采用稻麥兩熟種植制度,水稻品種為南硬44,小麥品種為??揚麥13。水稻總施氮量為300?kg
(precipitation?26.6?mm)??2.2.2.2降水量為10胃各處理±壤水勢變化情況??由圖2-6可知,在降雨量較。ǎ保埃恚恚┑那闆r下,CK和D2水勢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水勢變化量較小,在降雨的12小時內(nèi)(06:00至17:00)水勢變化量分別為16.2??kPa、20.7?kPa。D4在此段時間內(nèi)水勢變化量為130.4?kPa,為CK的8倍,為D2的??6.3倍。在17:0(m后,D4水勢開始降低,D2及CK的水勢值繼續(xù)升高。至00:?00??各處理水勢值D4>CK>D2。??巧區(qū)時間??Measured?time?(hour)??化00?04:抓?08:00?12:00?化:00?20:00?0:00??0?1——I——I——I—-I——I——1——I——r ̄ ̄1——I——I——I——I-??—?—?D4??????0????D2?J?A?11?_??-50?-?—CK?^??I?一^??賽損-一*?"片??巧?I?7??涼含?Jt??1一^?。。。。。。〇。〇〇。??-200?.??。如■!???圖2 ̄6降水前后25小時內(nèi)各處理水勢變化值(降水量10?mm)??Fig.2-6?Variation?of?so。water?potential?of?different?treatment?in?25?hours?around?rainfall??(precipitation?10?mm)??2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稻秸稈集中溝埋還田對土壤有機質(zhì)、酶活性及作物產(chǎn)量的影響[J]. 吳俊松,許明敏,王小華,楊海水,劉曉菲,戴亞軍,卞新民. 土壤通報. 2015(01)
[2]玉米秸稈深翻還田對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薩如拉,高聚林,于曉芳,胡樹平.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07)
[3]秸稈還田的土壤酶效應初探[J]. 丁永亮,李錦,閆慧榮,和文祥,田霄鴻.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3)
[4]免耕和秸稈還田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 路怡青,朱安寧,張佳寶,陳效民,陳文超,舒馨,張文國. 土壤通報. 2014(01)
[5]秸稈還田配施化肥對土壤溫度、根際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響[J]. 楊濱娟,黃國勤,錢海燕. 土壤學報. 2014(01)
[6]稻麥輪作下不同還田模式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研究[J]. 鄧歐平,謝汀,李燕,鄧良基.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3(10)
[7]免耕和秸稈還田對潮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響[J]. 路怡青,朱安寧,張佳寶,陳效民,朱強根,舒馨. 土壤. 2013(05)
[8]模擬秸稈集中溝埋還田對氮素淋失的影響[J]. 李妍,劉茜,扶明英,朱利群,翁樂羽,查良玉,卞新民.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 2013(04)
[9]冬小麥拔節(jié)期不同莖蘗對低溫脅迫的反應及抗凍性評價[J]. 徐海成,尹燕枰,蔡鐵,倪英麗,楊衛(wèi)兵,彭佃亮,楊東清,王振林.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3(08)
[10]秸稈機械集中溝埋還田對農(nóng)田凈碳排放的影響[J]. 查良玉,吳潔,仇忠啟,段華平,曹偉召,杜磊,卞新民. 水土保持學報. 2013(03)
博士論文
[1]土壤水勢與桃樹生命互作過程試驗研究[D]. 賀軍奇.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深層秸稈還田對土壤生物化學性質(zhì)及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D]. 矯麗娜.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4
[2]不同覆蓋和秸稈還田方式對旱作小麥土壤溫度的影響[D]. 陳玉章.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3]秸稈還田對土壤養(yǎng)分及其生物學特性影響的研究[D]. 夏強.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4]不同耕作措施與秸稈還田對稻麥兩熟制農(nóng)田土壤養(yǎng)分、微生物及碳庫的影響[D]. 楊敏芳.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5]玉米秸稈還田對土壤理化性狀與小麥根系發(fā)育和功能的影響[D]. 蔣向.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6]寒地秸稈還田腐解規(guī)律與土壤酶活性的研究[D]. 莊倩倩.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7]秸稈還田對寧南旱作農(nóng)田土壤理化性狀及作物產(chǎn)量的影響[D]. 路文濤.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1
[8]土壤水分對葡萄植株生長發(fā)育的影響[D]. 李洪艷.上海交通大學 2009
[9]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勢實時監(jiān)測與灌溉制度研究[D]. 趙永明.石河子大學 2008
[10]玉米秸稈還田對接茬冬小麥生長、衰老及土壤碳氮的影響[D]. 劉陽.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26126
【文章來源】: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埋草過程工藝圖??
埋草溝間距為2m,溝寬20?cm,溝長3?m。W當?shù)厮镜拒幜浚保埃埃埃?kg’hm-i為參照??還田量,折算為稻巧溝埋量6?kg/溝,即每條埋草溝掩埋6?kg福軒,小麥稻桿還田量??為5000?kg,hm'i,折算為稻軒溝埋量3?kg/溝。小區(qū)埋草溝示意圖(圖2-1)如下??D2為例)。D4處理過程與D2—致,區(qū)別僅僅是埋草溝的深度不一樣(D4的溝深為??40?cm)。第1條埋草溝為2008年10月收獲的水稻枯軒,設在小區(qū)北緣。第2條埋草??溝所埋稻桿為2009年6月份收獲的小麥稻巧,位置位于第1條埋草溝的南邊,間距??為Im,第3條埋草溝(埋水稻稻軒)在第1條埋草溝的南邊,相距40?cm。第4條埋??草溝(埋小麥稻桿)第2條埋草溝的南邊,相距40?cm,W此類推.當小區(qū)埋草溝全部??埋完時,再從第1條埋草溝開始,即5年一個循環(huán)。試驗溝覆±完畢后采用免耕機淺??旋,深度約為5?cm。試驗采用稻麥兩熟種植制度,水稻品種為南硬44,小麥品種為??揚麥13。水稻總施氮量為300?kg
(precipitation?26.6?mm)??2.2.2.2降水量為10胃各處理±壤水勢變化情況??由圖2-6可知,在降雨量較。ǎ保埃恚恚┑那闆r下,CK和D2水勢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水勢變化量較小,在降雨的12小時內(nèi)(06:00至17:00)水勢變化量分別為16.2??kPa、20.7?kPa。D4在此段時間內(nèi)水勢變化量為130.4?kPa,為CK的8倍,為D2的??6.3倍。在17:0(m后,D4水勢開始降低,D2及CK的水勢值繼續(xù)升高。至00:?00??各處理水勢值D4>CK>D2。??巧區(qū)時間??Measured?time?(hour)??化00?04:抓?08:00?12:00?化:00?20:00?0:00??0?1——I——I——I—-I——I——1——I——r ̄ ̄1——I——I——I——I-??—?—?D4??????0????D2?J?A?11?_??-50?-?—CK?^??I?一^??賽損-一*?"片??巧?I?7??涼含?Jt??1一^?。。。。。。〇。〇〇。??-200?.??。如■!???圖2 ̄6降水前后25小時內(nèi)各處理水勢變化值(降水量10?mm)??Fig.2-6?Variation?of?so。water?potential?of?different?treatment?in?25?hours?around?rainfall??(precipitation?10?mm)??2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稻秸稈集中溝埋還田對土壤有機質(zhì)、酶活性及作物產(chǎn)量的影響[J]. 吳俊松,許明敏,王小華,楊海水,劉曉菲,戴亞軍,卞新民. 土壤通報. 2015(01)
[2]玉米秸稈深翻還田對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薩如拉,高聚林,于曉芳,胡樹平.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07)
[3]秸稈還田的土壤酶效應初探[J]. 丁永亮,李錦,閆慧榮,和文祥,田霄鴻.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3)
[4]免耕和秸稈還田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 路怡青,朱安寧,張佳寶,陳效民,陳文超,舒馨,張文國. 土壤通報. 2014(01)
[5]秸稈還田配施化肥對土壤溫度、根際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響[J]. 楊濱娟,黃國勤,錢海燕. 土壤學報. 2014(01)
[6]稻麥輪作下不同還田模式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研究[J]. 鄧歐平,謝汀,李燕,鄧良基.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3(10)
[7]免耕和秸稈還田對潮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響[J]. 路怡青,朱安寧,張佳寶,陳效民,朱強根,舒馨. 土壤. 2013(05)
[8]模擬秸稈集中溝埋還田對氮素淋失的影響[J]. 李妍,劉茜,扶明英,朱利群,翁樂羽,查良玉,卞新民.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 2013(04)
[9]冬小麥拔節(jié)期不同莖蘗對低溫脅迫的反應及抗凍性評價[J]. 徐海成,尹燕枰,蔡鐵,倪英麗,楊衛(wèi)兵,彭佃亮,楊東清,王振林.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3(08)
[10]秸稈機械集中溝埋還田對農(nóng)田凈碳排放的影響[J]. 查良玉,吳潔,仇忠啟,段華平,曹偉召,杜磊,卞新民. 水土保持學報. 2013(03)
博士論文
[1]土壤水勢與桃樹生命互作過程試驗研究[D]. 賀軍奇.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深層秸稈還田對土壤生物化學性質(zhì)及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D]. 矯麗娜.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4
[2]不同覆蓋和秸稈還田方式對旱作小麥土壤溫度的影響[D]. 陳玉章.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3]秸稈還田對土壤養(yǎng)分及其生物學特性影響的研究[D]. 夏強.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4]不同耕作措施與秸稈還田對稻麥兩熟制農(nóng)田土壤養(yǎng)分、微生物及碳庫的影響[D]. 楊敏芳.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5]玉米秸稈還田對土壤理化性狀與小麥根系發(fā)育和功能的影響[D]. 蔣向.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6]寒地秸稈還田腐解規(guī)律與土壤酶活性的研究[D]. 莊倩倩.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7]秸稈還田對寧南旱作農(nóng)田土壤理化性狀及作物產(chǎn)量的影響[D]. 路文濤.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1
[8]土壤水分對葡萄植株生長發(fā)育的影響[D]. 李洪艷.上海交通大學 2009
[9]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勢實時監(jiān)測與灌溉制度研究[D]. 趙永明.石河子大學 2008
[10]玉米秸稈還田對接茬冬小麥生長、衰老及土壤碳氮的影響[D]. 劉陽.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26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22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