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根素(AITC)對玉米象成蟲酶的影響及與COX1結合位點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09:07
玉米象是重要的倉儲害蟲,為害范圍廣,程度重,是世界倉儲頭號害蟲。現(xiàn)有多種化學熏蒸劑,因抗藥性或毒性均存在使用的局限,辣根素(AITC)因其殺蟲效果良好,殘留量小,對環(huán)境和人體危害極小,被認為是具有廣闊開發(fā)前景的植物源熏蒸劑物質。但目前關于AITC對玉米象的熏蒸機理尚不明確。本研究從玉米象成蟲酶學、蛋白質組學、基因水平以及分子模擬對接探討了AITC的殺蟲熏蒸作用機制和可能的作用靶標,結果如下:1、AITC對玉米象體內過氧化氫酶、羧酸酯酶、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I、細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影響具有明顯的劑量效應和時間效應。低劑量的辣根素可誘導過氧化氫酶、羧酸酯酶、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I、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增加,而高劑量的辣根素則對過氧化氫酶、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I、細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試蟲體內的這兩種酶活性逐漸下降。2、AITC處理玉米象成蟲后,玉米象成蟲的蛋白質含量發(fā)生了變化,與空白對照相比,1μl/L和2μl/L的AITC熏蒸處理玉米象成蟲蛋白質含量有所增加;隨著玉米象成蟲死亡率的增加,玉米象成蟲體內蛋白含量逐漸降低。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純化行...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玉米象簡介
1.1.1 玉米象的發(fā)生與危害
1.1.2 玉米象研究進展
1.1.3 玉米象的防治現(xiàn)狀
1.2 辣根素簡介
1.2.1 辣根素簡介及其產生背景
1.2.2 辣根素對倉儲害蟲防治現(xiàn)狀
1.3 蛋白質組學和蛋白質的研究進展
1.3.1 蛋白質的提取方法
1.3.2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方法
1.3.3 蛋白質的質譜鑒定方法
1.3.4 MALDI-TOF-MS簡介
1.4 四種酶的簡介
1.4.1 過氧化氫酶(CAT)
1.4.2 羧酸酯酶(CarE)
1.4.3 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I(SQR)
1.4.4 細胞色素c氧化酶
1.5 同源建模及分子對接
1.5.1 同源建模及分子對接研究背景
1.5.2 同源建模
1.5.3 分子對接
1.6 研究的目的和內容
第2章 辣根素對玉米象成蟲體內功能酶影響
2.1 辣根素對玉米象成蟲體內四種酶活力的影響
2.1.1 試驗材料及儀器
2.1.2 試驗方法
2.1.3 試驗結果
2.2 AITC熏蒸處理玉米象成蟲差異蛋白分析
2.2.1 試驗材料及儀器
2.2.2 試驗方法
2.2.3 試驗結果
第3章 玉米象細胞色素c氧化酶COX1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3.1 玉米象總RNA的提取
3.1.1 試驗材料及儀器
3.1.2 試驗方法
3.1.3 提取玉米象RNA試驗結果
3.2 玉米象COX1基因全長的擴增
3.2.1 試驗材料
3.2.2 試驗方法
3.2.3 玉米象COX1基因 3'RACE及 5'RACE結果
3.3 玉米象COX1基因開放閱讀框的克隆
3.3.1.試驗材料
3.3.2 全長驗證的引物
3.3.3 克隆開放閱讀框的試驗方法
3.3.4 克隆開放閱讀框的試驗結果
3.4 玉米象細胞色素c氧化酶COX1的序列分析
第4章 玉米象COX1的同源建模及與辣根素(AITC)的分子對接
4.1 試驗材料
4.2 試驗方法
4.2.1 三維模型構建
4.2.2 玉米象COX1的分子對接
4.3 結果分析
4.3.1 目的蛋白序列與模版蛋白序列的比對
4.3.2 玉米象COX1的三維模型的構建
4.3.3 模型評估
4.3.4 玉米象COX1的分子對接結果
第5章 結論與討論
5.1 結論
5.1.1 AITC對玉米象成蟲體內四種酶活力的影響
5.1.2 AITC熏蒸處理玉米象成蟲差異蛋白的分析
5.1.3 玉米象COX1全長基因的獲得及分析
5.1.4 玉米象COX1的同源建模及與辣根素(AITC)的分子對接
5.2 討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斑節(jié)對蝦過氧化氫酶基因全長cDNA克隆及表達分析[J]. 傅明駿,趙超,楊其彬,周發(fā)林,江世貴,邱麗華. 南方水產科學. 2015(06)
[2]家鵝線粒體細胞色素b的同源建模與結構分析[J]. 陳艷榮,王繼文.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4(11)
[3]玉米象生物生態(tài)學及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 鄭旭,范錦勝,張李香. 中國農學通報. 2014(04)
[4]玉米種子倉儲害蟲玉米象的綜合防治[J]. 梁英華,王登齊. 現(xiàn)代化農業(yè). 2013(11)
[5]辣根素的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吳華,馮俊濤,何軍,張興.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3(02)
[6]Autodock Vina與Discovery Studio在虛擬篩選耐藥蛋白抑制劑中的比較[J]. 黃勇,陳晨,張志毅,童貽剛,趙勇. 生物信息學. 2012(04)
[7]基于Discovery Studio平臺纖維素酶E4同源建模[J]. 李軍,曹以誠,葛洪.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2(09)
[8]玉米象和鋸谷盜在小麥粉中的種群動態(tài)研究[J]. 呂建華,史雅,鐘建軍,王潔靜.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12(01)
[9]蛋白質分離純化方法研究進展[J]. 吳少輝,劉光明. 中國藥業(yè). 2012(01)
[10]辣根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陳虹霞,王成章. 生物質化學工程. 2008(01)
博士論文
[1]食用辛辣風味物質異硫氰酸烯丙酯(AITC)的研究[D]. 肖華志.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試驗種群生物學特性及生態(tài)學特征的研究[D]. 高遠.云南農業(yè)大學 2014
[2]克雷伯桿菌中FNR蛋白三級結構模建及二聚作用研究[D]. 李霞.青島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05079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玉米象簡介
1.1.1 玉米象的發(fā)生與危害
1.1.2 玉米象研究進展
1.1.3 玉米象的防治現(xiàn)狀
1.2 辣根素簡介
1.2.1 辣根素簡介及其產生背景
1.2.2 辣根素對倉儲害蟲防治現(xiàn)狀
1.3 蛋白質組學和蛋白質的研究進展
1.3.1 蛋白質的提取方法
1.3.2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方法
1.3.3 蛋白質的質譜鑒定方法
1.3.4 MALDI-TOF-MS簡介
1.4 四種酶的簡介
1.4.1 過氧化氫酶(CAT)
1.4.2 羧酸酯酶(CarE)
1.4.3 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I(SQR)
1.4.4 細胞色素c氧化酶
1.5 同源建模及分子對接
1.5.1 同源建模及分子對接研究背景
1.5.2 同源建模
1.5.3 分子對接
1.6 研究的目的和內容
第2章 辣根素對玉米象成蟲體內功能酶影響
2.1 辣根素對玉米象成蟲體內四種酶活力的影響
2.1.1 試驗材料及儀器
2.1.2 試驗方法
2.1.3 試驗結果
2.2 AITC熏蒸處理玉米象成蟲差異蛋白分析
2.2.1 試驗材料及儀器
2.2.2 試驗方法
2.2.3 試驗結果
第3章 玉米象細胞色素c氧化酶COX1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3.1 玉米象總RNA的提取
3.1.1 試驗材料及儀器
3.1.2 試驗方法
3.1.3 提取玉米象RNA試驗結果
3.2 玉米象COX1基因全長的擴增
3.2.1 試驗材料
3.2.2 試驗方法
3.2.3 玉米象COX1基因 3'RACE及 5'RACE結果
3.3 玉米象COX1基因開放閱讀框的克隆
3.3.1.試驗材料
3.3.2 全長驗證的引物
3.3.3 克隆開放閱讀框的試驗方法
3.3.4 克隆開放閱讀框的試驗結果
3.4 玉米象細胞色素c氧化酶COX1的序列分析
第4章 玉米象COX1的同源建模及與辣根素(AITC)的分子對接
4.1 試驗材料
4.2 試驗方法
4.2.1 三維模型構建
4.2.2 玉米象COX1的分子對接
4.3 結果分析
4.3.1 目的蛋白序列與模版蛋白序列的比對
4.3.2 玉米象COX1的三維模型的構建
4.3.3 模型評估
4.3.4 玉米象COX1的分子對接結果
第5章 結論與討論
5.1 結論
5.1.1 AITC對玉米象成蟲體內四種酶活力的影響
5.1.2 AITC熏蒸處理玉米象成蟲差異蛋白的分析
5.1.3 玉米象COX1全長基因的獲得及分析
5.1.4 玉米象COX1的同源建模及與辣根素(AITC)的分子對接
5.2 討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斑節(jié)對蝦過氧化氫酶基因全長cDNA克隆及表達分析[J]. 傅明駿,趙超,楊其彬,周發(fā)林,江世貴,邱麗華. 南方水產科學. 2015(06)
[2]家鵝線粒體細胞色素b的同源建模與結構分析[J]. 陳艷榮,王繼文.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4(11)
[3]玉米象生物生態(tài)學及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 鄭旭,范錦勝,張李香. 中國農學通報. 2014(04)
[4]玉米種子倉儲害蟲玉米象的綜合防治[J]. 梁英華,王登齊. 現(xiàn)代化農業(yè). 2013(11)
[5]辣根素的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吳華,馮俊濤,何軍,張興.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3(02)
[6]Autodock Vina與Discovery Studio在虛擬篩選耐藥蛋白抑制劑中的比較[J]. 黃勇,陳晨,張志毅,童貽剛,趙勇. 生物信息學. 2012(04)
[7]基于Discovery Studio平臺纖維素酶E4同源建模[J]. 李軍,曹以誠,葛洪.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2(09)
[8]玉米象和鋸谷盜在小麥粉中的種群動態(tài)研究[J]. 呂建華,史雅,鐘建軍,王潔靜.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12(01)
[9]蛋白質分離純化方法研究進展[J]. 吳少輝,劉光明. 中國藥業(yè). 2012(01)
[10]辣根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陳虹霞,王成章. 生物質化學工程. 2008(01)
博士論文
[1]食用辛辣風味物質異硫氰酸烯丙酯(AITC)的研究[D]. 肖華志.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試驗種群生物學特性及生態(tài)學特征的研究[D]. 高遠.云南農業(yè)大學 2014
[2]克雷伯桿菌中FNR蛋白三級結構模建及二聚作用研究[D]. 李霞.青島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050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20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