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半干旱黃土區(qū)陡坡植被恢復土壤水分有效性
【學位單位】:北京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S152.7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概況區(qū)概況逡逑位置逡逑將研宄區(qū)設定在陜西省延安市西北部的吳起縣,經度范圍l07°38'57"E,緯度范圍36°33'33"N至37°24T7〃N邋(圖2-1)。吳起縣與定邊縣北、靖邊縣西南、甘肅華池縣東北相鄰,南北長約93.4公里,東西寬約域總面積3791.5平方公里。吳起縣位于黃土高原的水蝕風蝕交錯區(qū),率先實施“封山禁牧”舉措和“退耕還林”工程,并且有著“全國退、“全國退耕還林示范縣”、“國家水土保持生態(tài)文明縣”和“國家的美譽。逡逑0f>0K.10i13:i6
逑黃土高原陡坡由于重力和水力等侵蝕作用的影響,往往發(fā)育出很多微地形(朱清逡逑科,2012),按照形態(tài)特征差異可分別劃分為緩臺、陡坎、塌陷、淺溝和切溝(圖2-2)。逡逑緩臺微地形指坡面局部的坡度明顯小于坡面平均坡度的平緩區(qū)段;塌陷微地形是指坡逡逑面在陷穴、集中股流溯源侵蝕和重力侵蝕等土壤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凹陷狀地形;淺溝逡逑微地形是指由于降水匯流沖刷下切而形成的橫斷面為寬淺槽形的侵蝕淺溝,是侵蝕溝逡逑發(fā)育的初級階段;陡坎微地形是指坡面局部的坡度明顯大于坡面平均坡度的區(qū)段;切逡逑溝微地形是淺溝侵蝕的繼續(xù)發(fā)展,在長、寬、深方面的侵蝕同時進行,侵蝕下切,橫逡逑斷面呈“V”形的溝體(王晶等,2011)。逡逑■逡逑—逡逑圖2-2微地形分類圖逡逑Fig.2-2邋Classifications邋of邋micro-topographys逡逑(圖中Platform代表緩臺;Collapse代表塌陷;Scarp代表陡坎;Gully代表切溝;Shallow邋gully逡逑代表淺溝;Undisturbed邋slope代表原狀坡面)逡逑2.3.氣候特征逡逑吳起縣位于黃土高原腹地,深居內陸,氣候類型屬半干旱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逡逑吳起縣“十年九旱”,雨熱同期(圖2-2)。I960?2016年間的年平均氣溫為8.05邋°C,逡逑其中春季(3、4、5月)平均氣溫9.50邋°C,夏季(6、7、8月)平均氣溫20.51邋°C,逡逑秋季(9、10、11月)平均氣溫7.82邋°C,冬季(12、次年1月、次年2月)平均氣逡逑溫-5.65邋°C。I960?2016年間年平均降雨量466.71邋mm
逑黃土高原陡坡由于重力和水力等侵蝕作用的影響,往往發(fā)育出很多微地形(朱清逡逑科,2012),按照形態(tài)特征差異可分別劃分為緩臺、陡坎、塌陷、淺溝和切溝(圖2-2)。逡逑緩臺微地形指坡面局部的坡度明顯小于坡面平均坡度的平緩區(qū)段;塌陷微地形是指坡逡逑面在陷穴、集中股流溯源侵蝕和重力侵蝕等土壤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凹陷狀地形;淺溝逡逑微地形是指由于降水匯流沖刷下切而形成的橫斷面為寬淺槽形的侵蝕淺溝,是侵蝕溝逡逑發(fā)育的初級階段;陡坎微地形是指坡面局部的坡度明顯大于坡面平均坡度的區(qū)段;切逡逑溝微地形是淺溝侵蝕的繼續(xù)發(fā)展,在長、寬、深方面的侵蝕同時進行,侵蝕下切,橫逡逑斷面呈“V”形的溝體(王晶等,2011)。逡逑■逡逑—逡逑圖2-2微地形分類圖逡逑Fig.2-2邋Classifications邋of邋micro-topographys逡逑(圖中Platform代表緩臺;Collapse代表塌陷;Scarp代表陡坎;Gully代表切溝;Shallow邋gully逡逑代表淺溝;Undisturbed邋slope代表原狀坡面)逡逑2.3.氣候特征逡逑吳起縣位于黃土高原腹地,深居內陸,氣候類型屬半干旱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逡逑吳起縣“十年九旱”,雨熱同期(圖2-2)。I960?2016年間的年平均氣溫為8.05邋°C,逡逑其中春季(3、4、5月)平均氣溫9.50邋°C,夏季(6、7、8月)平均氣溫20.51邋°C,逡逑秋季(9、10、11月)平均氣溫7.82邋°C,冬季(12、次年1月、次年2月)平均氣逡逑溫-5.65邋°C。I960?2016年間年平均降雨量466.71邋mm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文強;王立;黨宏忠;周澤福;何修道;;黃土高原坡面帶狀植被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空間分異特征[J];水土保持學報;2015年06期
2 牛耀彬;高照良;劉子壯;張少佳;;工程堆積體坡面工程措施減流減沙效應的試驗研究[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5年05期
3 張玉嬌;李軍;郭正;岳志芳;;渭北旱塬免耕/深松輪耕麥田產量和土壤水分對施肥的響應模擬[J];作物學報;2015年11期
4 張治偉;朱章雄;文志林;;巖溶山地不同用地類型表層土壤持水性能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15年04期
5 白凱國;靳紅強;郜軍輝;袁龍;;土壤干層綜合指標評判法[J];甘肅科技;2015年07期
6 高曉東;吳普特;張寶慶;黃俊;趙西寧;;黃土丘陵區(qū)小流域土壤有效水空間變異及其季節(jié)性特征[J];土壤學報;2015年01期
7 卜耀軍;朱清科;包耀賢;趙維軍;趙彥敏;張宏芝;;陜北黃土區(qū)微地形土壤質量指標變異性及敏感性[J];水土保持學報;2014年03期
8 寧婷;郭忠升;李耀林;;黃土丘陵區(qū)撂荒坡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及水分常數(shù)的垂直變異[J];水土保持學報;2014年03期
9 趙維軍;馬歡;朱清科;張巖;劉蕾蕾;王瑜;;陜北黃土區(qū)微地形土壤水分對降水特征的響應[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4年05期
10 李德帥;王金艷;王式功;李振朝;尚可政;閉建榮;;隴中黃土高原土壤水分變化特征及其機理分析[J];中國沙漠;201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青柏;遼西低山丘陵緩坡林地土壤水分動態(tài)及其植被承載力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趙維軍;陜北黃土區(qū)坡面微地形生境與林分結構關系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年
3 李萍;陜北黃土區(qū)兩種整地植被恢復效果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4 王延平;陜北黃土區(qū)陡坡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載力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呂文強;黃土高原石家岔小流域帶狀植物籬土壤水分空間分異特征[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張哲;黃土丘陵區(qū)地形因子對土壤水分的影響及其尺度效應[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3 張洛丹;不同植被類型對陡坡地土壤水分循環(huán)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4 郭正;黃土高原旱作蘋果園地水分生產力和深層土壤干燥化效應模擬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朱巖;黃土高原土壤水分空間變異及模擬[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6 丁得有;六盤山香水河流域環(huán)境因子對土壤水時空分異影響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16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281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