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寒地稻草還田對土壤磷素及水稻產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4-13 06:30
【摘要】:秸稈還田是當今農業(yè)的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方式,現有研究認為其具有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過量施用化肥帶來的土壤退化和污染的作用。稻草是中國第二大作物秸稈,其產量占全國農作物秸稈總產量五分之一以上。磷是對作物生長最重要的三種元素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無機磷肥被施用到農田中,但這些磷80%被固定下來。在我國,當季的磷肥利用率一般只有10%~20%。稻草中含有很豐富的磷元素,且能通過腐解的方式釋放到土壤中,可以代替一定量的無機磷肥,因此開展稻草還田對土壤磷素影響的研究,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本試驗采用小區(qū)試驗、室內模擬試驗與盆栽試驗相結合的方式,以寒地水稻為研究對象,探索稻草還田對土壤的磷素營養(yǎng)及水稻產量的影響,以求為稻草還田條件下的寒地水稻生產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其試驗結果如下:盆栽試驗中,在各施磷水平下,稻草初年還田對土壤溶液速效磷和土壤溶液總磷的影響均表現為:分蘗期和幼穗分化期時含量升高,而且隨稻草還田量的提高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室內模擬試驗的結果也說明,在初期,還田處理的土壤溶液速效磷和總磷含量更低,但試驗結束時還田處理和不還田處理的含量極為接近,無明顯差異。經過連年稻草還田后,土壤溶液速效磷和土壤溶液總磷含量在水稻整個生育時期內均減少,低量還田處理的下降幅度最大。稻草初年還田會使水稻分蘗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幼穗分化期和收獲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升高,這種規(guī)律在各施磷水平下表現一致。連年稻草還田后,在整個水稻生育時期內,與不還田相比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但高量還田與不還田處理間的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各試驗中稻草還田對土壤有機磷的含量均有降低效應,但還田量對這種效應的影響不明顯。連年稻草還田對土壤全磷有增加效應,這種效應隨還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室內模擬試驗也證實了稻草還田對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作用。配施磷肥后,土壤溶液速效磷和總磷含量隨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多數峰值出現在P1.5中,個別處理出現在P2和P1中。土壤速效磷含量隨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現象在分蘗期和收獲期比較明顯,在幼穗分化期不明顯。土壤全磷含量也隨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各個施肥量間差異不顯著。有機磷含量受磷水平變化影響較小,無明顯規(guī)律。在稻草還田配施磷肥的試驗中,在土壤溶液速效磷和總磷含量方面,高量還田--P1.5組合的表現最好,各時期與其他組合相比都處于較高的水平。在土壤速效磷方面,分蘗期不還田--P1.5組合的表現最好,幼穗分化期和收獲期高量還田--P2組合的表現最好。在土壤有機磷方面,稻草還田配合施磷肥的組合之間的差別和規(guī)律不明顯。在全磷方面,各個組合的差異也不明顯。土壤中磷的吸附等溫曲線表明,當平衡溶液磷濃度較低時,吸附曲線的斜率大,隨著平衡溶液濃度的上升,吸附曲線趨于平緩,在相同的平衡溶液磷濃度下還田處理對應的磷吸附量更高。稻草還田處理提高了土壤的最大吸磷量、最大磷緩沖量、標準需磷量,并且這種效應還隨還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稻草還田處理對吸附常數的影響不規(guī)律,在室內模擬試驗、小區(qū)試驗和盆栽試驗中的幼穗分化期表現為增高,在盆栽試驗中的分蘗期和收獲期表現為降低?傮w上,稻草還田增加了土壤的對磷的吸附能力,擴大了土壤磷庫,尤其在連年稻草還田后這一現象表現的更加明顯。從全株上看,稻草還田降低了水稻的磷素吸收能力。在分蘗期,還田處理無論是磷素含量還是磷素積累量都較低;在幼穗分化期,還田處理的水稻磷素含量在高施磷肥量中與不還田處理相差不大,但其磷素積累量較低。在收獲期,不還田處理中籽粒的磷素含量與積累量總體上較高,但與還田處理間的差異不明顯。此外,從稻草還田與施用磷肥的配合上看,稻草還田配合高磷肥會引起水稻磷素吸收能力的下降。而從磷素分配情況看,稻草還田與施用磷肥促進了磷向地下部分積累。連年稻草還田后,水稻的株高有了較明顯的增長,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而其他性狀差異不顯著,水稻產量有所增長但差異不顯著。盆栽試驗中,稻草初年還田的產量低于不還田處理,但在多數施磷肥處理中差異不顯著。稻草還田配合中等偏高磷肥處理(P1.5)的產量較好,但過高的磷肥會引起減產。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141.4;S5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焦駿森,鄭世耘,張有明;麥草畏在小麥幼穗分化期使用對穗部生長的影響[J];農藥;1988年06期

2 馬興祥;;河西春小麥幼穗分化期的形態(tài)特征、氣象條件及管理措施[J];甘肅農業(yè)科技;1988年05期

3 馬興祥;;春小麥隴春8號幼穗分化期的形態(tài)[J];甘肅農業(yè)科技;1988年05期

4 譚中和;;雜交水稻對幼穗分化期和開花期缺水的反應[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1989年03期

5 ;晚稻幼穗分化期使用“七○一”的效果和認識[J];發(fā)酵科技通訊;1973年02期

6 謝春生,周修沖,姚麗賢;廣東省土壤磷素狀況及磷肥需求預測[J];土壤肥料;2003年01期

7 李祥娣,顧忠儀;水稻幼穗分化期的簡易目測法[J];農業(yè)科技通訊;1994年06期

8 許自成;王林;肖漢乾;;湖南煙區(qū)烤煙磷含量與土壤磷素的分布特點及關系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07年03期

9 宇萬太;姜子紹;馬強;周樺;;不同施肥制度對作物產量及土壤磷素肥力的影響[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9年05期

10 趙平;普苑香;王自林;;昆明近郊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含量及剖面分布特征[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學梅;張磊;劉圣娟;;多元雙重篩選回歸法分析氣候因子對臨沂水稻產量因素的影響[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農業(yè)氣象防災減災與糧食安全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邱亞群;彭佩欽;侯紅波;李恩堯;;旱地與水田土壤磷素的環(huán)境風險和控制[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下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朱靜;李敏;滕澤棟;;外源有機酸對土壤磷有效性影響的研究進展[A];2016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6年

4 崔正忠;姜占文;;利用~(32)P示蹤技術研究土壤磷素活化劑對大豆吸收土壤和肥料磷素量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1年

5 李成學;郭建芳;謝春瓊;李巍;;松華壩流域土壤磷素釋放影響因素研究[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上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顏曉;王德建;張剛;彭小蘭;;長期施磷稻田土壤磷素累積及其潛在環(huán)境效應[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下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張志劍;朱蔭湄;;施磷水田田表排水磷素的流失(潛能)研究[A];第七次“土壤與環(huán)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1年

8 于洋;尹潔;王曉燕;;北京石匣小流域坡地土壤磷素吸附與解吸特征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馬廷臣;李澤福;夏加發(fā);王元壘;趙寶;;不同生育期淹澇脅迫對不同品種水稻的影響[A];2010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夏麗丹;周垂帆;;添加不同水分與生物炭量對土壤磷素形態(tài)轉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A];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huán)境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暨農田土壤污染與修復研討會摘要集[C];201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小萱;專家:有機肥完全替代化肥不可能[N];中國食品報;2017年

2 河北省農科院農業(yè)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 賈良良 楊云馬 劉孟朝;我省農田土壤肥力總體呈提升趨勢[N];河北科技報;2017年

3 許秀成 侯翠紅 趙秉強 張衛(wèi)峰;沒有磷就沒有食物[N];中國化工報;2014年

4 本報記者 馬愛平;新型磷肥讓土壤磷素“動起來”[N];科技日報;2019年

5 記者 陳星;土壤磷素激活劑讓棉花不缺磷[N];新疆科技報(漢);2008年

6 曹立耘;稻草還田作肥料 用法得當效果好[N];農民日報;2015年

7 李博;稻草還田好 方法須講究[N];農資導報;2016年

8 湖南省土肥站推廣研究員 劉如清;稻草還田好處多[N];湖南科技報;2005年

9 水稻栽培專家 嚴光彬;水稻澇災如何補救[N];吉林農村報;2019年

10 何新全;稻草還田變廢為寶[N];陜西科技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暢;不同灌溉方式設施土壤磷素流失特征及其機理的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8年

2 吳啟華;長期不同施肥下三種土壤磷素有效性和磷肥利用率的差異機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8年

3 林德喜;中國主要農業(yè)生態(tài)區(qū)長期施肥土壤磷素形態(tài)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曹寧;基于農田土壤磷肥力預測的我國磷養(yǎng)分資源管理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5 孔慶波;基于GIS我國農田土壤磷素管理及磷肥需求預測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6 馮晨;持續(xù)淋溶條件下有機酸對土壤磷素釋放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2年

7 廖文華;河北省農田土壤磷素轉化、平衡與產量效應[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8 薛巧云;農藝措施和環(huán)境條件對土壤磷素轉化和淋失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9 王斌;土壤磷素累積、形態(tài)演變及閾值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4年

10 劉驍劏;秸稈還田方式與施肥對水稻土壤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家睿;寒地稻草還田對土壤磷素及水稻產量的影響[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佟書宇;設施土壤磷素積累對番茄鈣素生物有效性及抗病性影響[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6年

3 哈小麗;不同種植模式的土壤水分、養(yǎng)分和果實產量、品質的比較[D];塔里木大學;2018年

4 劉海;亞熱帶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與淋失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7年

5 崔會會;水稻苗期和幼穗分化期與雜種優(yōu)勢相關的miRNA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5年

6 賀慧;蚯蚓對壟作土壤及水稻鎘運轉特性的影響[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5年

7 宮彥龍;幼穗分化期噴施激素對水稻穗部性狀及株型性狀的影響[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6年

8 關春林;長期施肥褐土土壤磷素變化規(guī)律研究[D];山西大學;2009年

9 劉迪;黃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土壤磷組分及其有效性對穿透雨改變的響應[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年

10 陳瑩;離子界面反應對土壤磷遷移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8年

,

本文編號:26257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26257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13b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