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鐵黃化原因及調控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11:50
【摘要】:目的:膜下滴灌水稻是最近提出的新型水稻節(jié)水栽培技術,具有明顯的節(jié)水和增產(chǎn)效益。然而新疆石灰性土壤背景下,膜下滴灌水稻在苗期氣溫(地溫)較低時,水稻出現(xiàn)缺鐵黃化現(xiàn)象,嚴重時甚至出現(xiàn)黃化死苗現(xiàn)象,生育后期缺鐵黃化消失,黃化現(xiàn)象限制了水稻膜下滴灌技術推廣應用。本文研究在膜下滴灌背景下水稻苗期缺鐵黃化發(fā)生的原因,研究通過外源施鐵、土壤局部酸化、推遲播期和施用生長調節(jié)劑四種方法防治水稻苗期缺鐵黃化,旨在探明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鐵黃化的成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為完善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術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方法:試驗于2013年-2014年在新疆天業(yè)農(nóng)業(yè)研究所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T-43。外源鐵試驗(2013年)于水稻出苗后第10天對其進行處理,選用Fe SO4和EDTA-Fe兩種鐵源,采用滴施和噴施兩種施用方式,即對照(CK)、滴施Fe SO4(DF)、噴施Fe SO4(PF)、滴施EDTA-Fe(DE)和噴施EDTA-Fe(PE)五個處理,兩施用方式施鐵量相同,為0.9kg/hm2,外源鐵試驗(2014年)通過調查施鐵水稻苗期黃化指數(shù)、葉片SPAD值、根系活力、干物質量、產(chǎn)量形成等研究不同鐵源及不同施鐵方式對水稻苗期缺鐵防治效果。土壤局部酸化及播期試驗為兩因素裂區(qū)試驗設計,主區(qū)為播種地溫,當?shù)販胤(wěn)定達到12℃(T1)、15℃(T2)、18℃(T3)時分別播種,副區(qū)為土壤酸化處理,酸化劑選用(NH4)2SO4+硝化抑制劑(AS)、磷酸(PP)、檸檬酸(CA),以及對照(CK),酸化劑分別在在水稻出苗后第5、11、17天分三次施用,磷酸用量為全生育期P2O5用量的25%,硫酸銨用量按照與磷酸“等理論酸”原則施用,檸檬酸用量為施N的8%,通過研究播期及酸化處理對水稻苗期土壤p H及有效鐵、水稻黃化指數(shù)、葉片SPAD及有效鐵含量、根系活力及形態(tài)指標等研究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鐵黃化成因,并提出防治方法。生長調節(jié)劑試驗(2014年)選用三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萘乙酸(NAA)、復硝酚鈉(CSN)、胺鮮酯(DA-6)以及對照(CK),分別用不同濃度的調節(jié)劑浸種和灌根施用,浸種時調節(jié)劑濃度分別為NAA為0.01ppm、CSN為5ppm、DA-6為0.5ppm,灌根所用調節(jié)劑濃度為浸種時濃度的10倍,測試指標為苗期根系活力及形態(tài)、苗期黃化指數(shù)、葉片活性鐵濃度及SPAD值,旨在探明不同生長調節(jié)劑對苗期水稻根系的影響,水稻苗期黃化及葉片活性鐵對根系變化的響應。結果:1)滴施和噴施EDTA-Fe顯著降低膜下滴灌水稻苗期黃化指數(shù),施Fe SO4并未顯著緩解水稻苗期黃化。與CK相比四個施鐵處理均對水稻苗期葉片SPAD值無顯著差異。2)施用EDTA-Fe顯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苗期干物質量,但對苗期根系活力無顯著影響,施用Fe SO4也對根系活力無顯著影響。施鐵對水稻產(chǎn)量及構成因素均無顯著地影響。3)三次酸化后AS、PP、CA處理土壤p H分別較CK降低了0.31、0.10和0.04個單位。土壤有效鐵分別較CK提高了75.2%、45.3%、34.9%。對于PP和CA處理,單個酸化周期內,PP處理土壤p H和有效鐵變化劇烈,而CA處理相對穩(wěn)定。AS處理在三次酸化過程中土壤p H呈現(xiàn)逐漸下降的趨勢,土壤有效鐵逐漸升高,第三次酸化后AS處理土壤p H低于其他處理,說明硫酸銨的酸化作用具有明顯的后效性。三種酸化劑,在整個酸化周期中,AS處理對土壤的酸化作用持續(xù)且穩(wěn)定,PP處理酸化作用強烈而短暫,CA處理雖然具有一定的酸化作用,但是酸化作用微弱。4)推遲播期顯著降低水稻苗期黃化指數(shù),提高葉片有效鐵濃度及SPAD值。土壤酸化處理也有相似結果,AS處理顯著降低水稻苗期幼葉黃化指數(shù)。三種酸化劑處理水稻葉片活性鐵濃度大小依次為ASPPCA,提高的比率分別為14.4%、11.3%和9.2%,均與CK呈顯著性差異。三種酸化劑均顯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質積累量,地上部干物質積累量大小依次為ASPPCA,提高的比率分別為:14.41%、4.11%和0.34%。播期推后有利于水稻苗期地上部干物質積累,且三個播期間差異顯著。5)三種酸化劑處理之間水稻根系活力差異顯著。AS處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最高。酸化劑處理對根體積的影響最顯著。播期與酸化劑兩者之間無互作效應。結果表明,土溫升高后,水稻苗期根長、表面積、根體積隨之增大。6)三種生長調節(jié)劑中CSN灌根處理對根系的影響最顯著,顯著提高水稻根系活力、總根長、表面積、根體積等。CSN灌根處理相比其他處理顯著提高水稻葉片活性鐵含量及SPAD值。結論:1)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鐵黃化發(fā)生存在有兩方面原因:(1)土壤中有效鐵含量低,(2)苗期地溫低限制水稻根系發(fā)育,進而影響根系對鐵的吸收。2)膜下滴灌水稻苗期施鐵并不是糾正水稻黃化理想的措施。3)土壤施用酸化劑有利于緩解膜下滴灌水稻苗期黃化,且銨態(tài)氮肥結合硝化抑制劑土壤酸化效果持久顯著強于磷酸或者檸檬酸,糾正水稻缺鐵黃化效果優(yōu)于其他酸化處理。4)適當推后播種期有利于提高水稻根系活力,緩解水稻苗期黃化發(fā)生,但在有效積溫低的地區(qū)該方法存在局限性。5)土壤施用復硝酚鈉,是糾正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鐵黃化的有效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石河子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511;S275.6
本文編號:2720747
【學位授予單位】:石河子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511;S275.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符建榮,秦遂初;大豆鐵素營養(yǎng)診斷適用指標的研究[J];大豆科學;1991年03期
2 周厚基;吳可紅;;缺鐵逆境下蘋果實生苗細胞的超微結構及凈同化率[J];國外農(nóng)學(果樹);1985年04期
3 胡繁榮,段智英,張琳琳,胡培松,吳殿星;稻米功能性成分育種研究進展[J];核農(nóng)學報;2004年05期
4 汪李平,李式軍;水培生菜營養(yǎng)液中鐵素濃度的研究[J];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2年03期
5 楊玉愛,呂濱;柑桔的鐵素營養(yǎng)診斷方法的探討[J];土壤通報;1988年02期
6 劉自飛;高麗麗;王盛鋒;劉榮樂;汪洪;;常見鐵肥品種及其使用效果綜述[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2年06期
7 張朝紅,王躍進;缺鐵黃化梨樹根際土壤特性的研究[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01年04期
8 楊俊輝,李大祥,黃敏,米君富;石灰性土壤作物缺鐵黃化的成因與對策[J];西南園藝;2000年02期
9 林萍,普曉蘭;滇潤楠的組織培養(yǎng)及快速繁殖研究[J];園藝學報;2003年02期
10 劉峰峰;符云鵬;宋玉川;賀曉輝;屈生彬;羅威輝;;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GGR對香料煙根系發(fā)育及活力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10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俠;葉面微肥對粳稻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響及施肥技術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20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gclw/2720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