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4-15 03:07
2015年我國的林場改革方案,將國有林場主要功能明確定位于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tài)安全。如何讓國有林場更好的發(fā)揮公共效益以及如何更全面的評價國有林場的綜合效益便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論文先將國有林場作為企業(yè)來對待,用一般工商企業(yè)的評價指標來評價全國國有林場的經營績效,并總結該評價方式對國有林場評價的局限性。在傳統(tǒng)的績效評價方法下,通過財務指標的分析,總結了林場經營績效低有五個方面的原因:①有生產特點的限制;②服從整體規(guī)劃和追求經營利益的矛盾;③單純政府投入或銀行貸款的投資體制問題;④林場資源配置的問題,如齡組結構不合理、樹種選擇不合理等;⑤現(xiàn)行的林產品生產經濟核算制度的問題,林產品生產不是真正的商品生產,林場也不能企業(yè)化經營而進入市場參與競爭,林價制度不合理,林產品的生產投入不能被真正合理補償。其次,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法、專家咨詢法等方法對影響國有林場綜合效益的相關因素進行重要程度的分析和篩選,并參考了相關課題研究和學者的成果,從生態(tài)效益、民生改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發(fā)展能力5個角度選擇了包括35個具體指標在內的國有林場綜合效益指標體系。通過專家咨詢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1.3.1 關于生態(tài)公益型國有林場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1.3.2 關于關于商品型國有林場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1.3.3 國有林場相關問題研究
1.3.4 簡要評述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術路線
2 研究的理論基礎
2.1 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理論
2.1.1 林業(yè)分類經營理論
2.1.2 近自然經營理論
2.1.3 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
2.1.4 生態(tài)系統(tǒng)經營
2.2 森林資源的公共性及外部性理論
2.3 利益相關者分析理論
2.4 現(xiàn)代委托代理理論
3 一般工商企業(yè)績效評價方法評價國有林場
3.1 評價過程
3.2 評價結果及財務指標分析
3.2.1 評價結果
3.2.2 財務指標分析
3.3 評價方法的局限性
3.4 國有林場經營績效低下原因分析
3.4.1 生產特點的限制
3.4.2 服從整體規(guī)劃和追求經營利益的矛盾
3.4.3 投資體制的問題
3.4.4 林場資源配置的問題
3.4.5 現(xiàn)行林業(yè)生產經濟核算制度的問題
4 構建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4.1 國有林場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
4.2 評價指標值的計算
4.2.1 評價指標值的計算方法
4.2.2 評價指標滿意值和不允許值的確定
4.2.3 評價指標權重數的確定
4.2.4 評價指標體系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值的計算
4.3 我國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
5 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實證檢驗
5.1 研究區(qū)概況
5.1.1 自然地理環(huán)境
5.1.2 社會經濟概況
5.1.3 森林資源情況
5.2 黃豐橋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結果
5.3 黃豐橋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結果分析
5.3.1 生態(tài)效益優(yōu)秀
5.3.2 社會效益偏低,民生有待改善
5.3.3 發(fā)展能力和經濟效益有待提高
6 提高國有林場綜合效益的對策及建議
6.1 發(fā)展與保護森林資源
6.2 改善組織管理,提高經營效率
6.3 改善民生,提高社會效益
6.4 注重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高經濟效益
6.5 拓寬林場資金渠道,提升發(fā)展能力
7 結論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
7.2 創(chuàng)新點
7.3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附錄A 訪談問卷
附錄B 攻讀學位期間的主要學術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790901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1.3.1 關于生態(tài)公益型國有林場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1.3.2 關于關于商品型國有林場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1.3.3 國有林場相關問題研究
1.3.4 簡要評述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術路線
2 研究的理論基礎
2.1 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理論
2.1.1 林業(yè)分類經營理論
2.1.2 近自然經營理論
2.1.3 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
2.1.4 生態(tài)系統(tǒng)經營
2.2 森林資源的公共性及外部性理論
2.3 利益相關者分析理論
2.4 現(xiàn)代委托代理理論
3 一般工商企業(yè)績效評價方法評價國有林場
3.1 評價過程
3.2 評價結果及財務指標分析
3.2.1 評價結果
3.2.2 財務指標分析
3.3 評價方法的局限性
3.4 國有林場經營績效低下原因分析
3.4.1 生產特點的限制
3.4.2 服從整體規(guī)劃和追求經營利益的矛盾
3.4.3 投資體制的問題
3.4.4 林場資源配置的問題
3.4.5 現(xiàn)行林業(yè)生產經濟核算制度的問題
4 構建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4.1 國有林場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
4.2 評價指標值的計算
4.2.1 評價指標值的計算方法
4.2.2 評價指標滿意值和不允許值的確定
4.2.3 評價指標權重數的確定
4.2.4 評價指標體系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值的計算
4.3 我國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
5 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實證檢驗
5.1 研究區(qū)概況
5.1.1 自然地理環(huán)境
5.1.2 社會經濟概況
5.1.3 森林資源情況
5.2 黃豐橋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結果
5.3 黃豐橋國有林場綜合效益評價結果分析
5.3.1 生態(tài)效益優(yōu)秀
5.3.2 社會效益偏低,民生有待改善
5.3.3 發(fā)展能力和經濟效益有待提高
6 提高國有林場綜合效益的對策及建議
6.1 發(fā)展與保護森林資源
6.2 改善組織管理,提高經營效率
6.3 改善民生,提高社會效益
6.4 注重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高經濟效益
6.5 拓寬林場資金渠道,提升發(fā)展能力
7 結論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
7.2 創(chuàng)新點
7.3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附錄A 訪談問卷
附錄B 攻讀學位期間的主要學術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7909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lylw/37909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