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幾種針葉喬木林和闊葉灌木林腐殖層土壤對林下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發(fā)布時間:2021-12-16 13:29
黃土高原人工純林由于面積的不斷擴大和生長發(fā)育的進行,已經(jīng)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不良、土壤退化和更新困難等連生(連續(xù)生長)或連栽障礙現(xiàn)象。與之相比,林藥復合這種立體層式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僅可以提高穩(wěn)定性、抗御病蟲害、光能利用率,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退耕還林土地間隙,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生產(chǎn)效益,進而充分發(fā)揮經(jīng)濟、社會和生態(tài)等多種效益。然而,人工林樹種與部分藥用植物之間是否存在化感效應尚不明確,特別是林木產(chǎn)生的大量枯落葉經(jīng)過腐爛分解以及進入林下腐殖層土壤發(fā)生一系列復雜的轉化過程,是否會對林下藥用植物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產(chǎn)生化感抑制作用。鑒于此,本項研究分別選取了黃土高原常見的3種針葉喬木林和闊葉灌木林樹種為對象,利用其林下腐殖層土壤作為培養(yǎng)基質,進行室內11種藥用植物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試驗,測定了林下腐殖層土壤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以及生理活性的影響,探求不同人工林下腐殖層土壤對藥用植物產(chǎn)生的化感效應及其強度,以期為人工林下藥用植物選擇和制定適宜的林藥復合模式提供理論指導。主要結論如下:(1)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腐殖層土壤對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起到明顯促進作用的藥材有黃芪(Astr...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概況
1.2.1 關于林藥復合種植對土壤特性的影響
1.2.2 關于林藥復合種植對林木的影響
1.2.3 關于林藥復合種植對藥材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第二章 研究內容與方法
2.1 研究內容
2.1.1 腐殖層土壤對林下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2.1.2 腐殖層土壤對林下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2.1.3 腐殖層土壤對林下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2.1.4 腐殖層土壤對林下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林地腐殖層土壤采集與處理
2.2.2 藥用植物種子準備
2.2.3 藥材植物盆栽播種試驗
2.2.4 種子萌發(fā)和生長指標測定
2.3 數(shù)據(jù)處理
第三章 油松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3.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3.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3.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3.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3.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3.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3.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3.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3.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3.5 小結
第四章 側柏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4.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4.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4.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4.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4.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4.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4.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4.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4.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4.5 小結
第五章 落葉松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5.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5.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5.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5.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5.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5.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5.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5.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5.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5.5 小結
第六章 沙棘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6.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6.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6.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6.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6.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6.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6.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6.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6.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6.5 小結
第七章 檸條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7.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7.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7.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7.2.2 對幼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7.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7.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7.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7.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7.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7.5 小結
第八章 紫穗槐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8.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8.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8.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8.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8.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8.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8.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8.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8.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8.5 小結
第九章 討論與結論及創(chuàng)新
9.1 討論
9.1.1 關于化感物質的作用機理
9.1.2 關于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9.1.3 關于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9.1.4 關于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
9.2 結論
9.3 主要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歷教育碩士學位授予信息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黃土高原油松純林腐殖層土壤對10種植物的化感效應[J]. 朱博超,劉增文,黃良嘉,邴塬皓,張曉曦,呂晨. 草地學報. 2014(05)
[2]酚酸類物質的化感作用研究進展[J]. 謝星光,陳晏,卜元卿,戴傳超. 生態(tài)學報. 2014(22)
[3]陜西省林下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研究[J]. 杜德魚.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3(05)
[4]林(果)糧間作中樹木枯落葉對小麥發(fā)芽期和苗期的化感效應[J]. 田楠,劉增文,李俊,時騰飛.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3(06)
[5]河北省太行山區(qū)林藥間作模式及適栽藥材品種[J]. 王超,畢君,艾連民. 河北林業(yè)科技. 2013(02)
[6]黃土高原人工林枯落葉對苜蓿的化感效應[J]. 李俊,劉增文,田楠,時騰飛. 草地學報. 2013(01)
[7]山區(qū)發(fā)展林下藥材的前景、問題與對策[J]. 馬增旺,趙廣智,邢存旺. 林業(yè)實用技術. 2012(11)
[8]遼西半干旱地區(qū)黑果腺肋花楸林藥復合經(jīng)營模式研究[J]. 姜鎮(zhèn)榮. 北方果樹. 2012(06)
[9]黃土高原樟子松和落葉松與其他樹種枯落葉混合分解對土壤的影響[J]. 李茜,劉增文,米彩紅. 生態(tài)學報. 2012(19)
[10]中藥材間作種植模式研究進展[J]. 史艷財,李承卓,鄒蓉,陳宗游,駱文華,柴勝豐. 北方園藝. 2012(16)
碩士論文
[1]黃土高原主要闊葉林腐殖層土壤對林下灌草植物的現(xiàn)實化感效應[D]. 黃良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2]蘇北楊樹林下復合經(jīng)營最優(yōu)模式選擇與優(yōu)化研究[D]. 陳婷婷.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3]山陽縣退耕還林工程林藥間作模式效益研究[D]. 余振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7
[4]退耕還林還草經(jīng)濟補償問題研究[D]. 秦建明.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538217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概況
1.2.1 關于林藥復合種植對土壤特性的影響
1.2.2 關于林藥復合種植對林木的影響
1.2.3 關于林藥復合種植對藥材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第二章 研究內容與方法
2.1 研究內容
2.1.1 腐殖層土壤對林下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2.1.2 腐殖層土壤對林下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2.1.3 腐殖層土壤對林下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2.1.4 腐殖層土壤對林下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林地腐殖層土壤采集與處理
2.2.2 藥用植物種子準備
2.2.3 藥材植物盆栽播種試驗
2.2.4 種子萌發(fā)和生長指標測定
2.3 數(shù)據(jù)處理
第三章 油松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3.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3.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3.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3.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3.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3.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3.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3.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3.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3.5 小結
第四章 側柏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4.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4.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4.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4.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4.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4.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4.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4.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4.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4.5 小結
第五章 落葉松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5.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5.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5.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5.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5.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5.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5.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5.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5.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5.5 小結
第六章 沙棘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6.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6.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6.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6.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6.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6.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6.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6.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6.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6.5 小結
第七章 檸條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7.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7.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7.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7.2.2 對幼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7.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7.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7.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7.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7.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7.5 小結
第八章 紫穗槐林下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的化感效應
8.1 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8.2 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8.2.1 對幼苗苗高和地徑的影響
8.2.2 對幼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總生物量的影響
8.3 對藥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影響
8.3.1 對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8.3.2 對幼苗葉片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8.3.3 對幼苗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8.4 對藥用植物化感效應的綜合分析
8.5 小結
第九章 討論與結論及創(chuàng)新
9.1 討論
9.1.1 關于化感物質的作用機理
9.1.2 關于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9.1.3 關于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9.1.4 關于腐殖質土壤對藥用植物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
9.2 結論
9.3 主要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歷教育碩士學位授予信息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黃土高原油松純林腐殖層土壤對10種植物的化感效應[J]. 朱博超,劉增文,黃良嘉,邴塬皓,張曉曦,呂晨. 草地學報. 2014(05)
[2]酚酸類物質的化感作用研究進展[J]. 謝星光,陳晏,卜元卿,戴傳超. 生態(tài)學報. 2014(22)
[3]陜西省林下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研究[J]. 杜德魚.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3(05)
[4]林(果)糧間作中樹木枯落葉對小麥發(fā)芽期和苗期的化感效應[J]. 田楠,劉增文,李俊,時騰飛.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3(06)
[5]河北省太行山區(qū)林藥間作模式及適栽藥材品種[J]. 王超,畢君,艾連民. 河北林業(yè)科技. 2013(02)
[6]黃土高原人工林枯落葉對苜蓿的化感效應[J]. 李俊,劉增文,田楠,時騰飛. 草地學報. 2013(01)
[7]山區(qū)發(fā)展林下藥材的前景、問題與對策[J]. 馬增旺,趙廣智,邢存旺. 林業(yè)實用技術. 2012(11)
[8]遼西半干旱地區(qū)黑果腺肋花楸林藥復合經(jīng)營模式研究[J]. 姜鎮(zhèn)榮. 北方果樹. 2012(06)
[9]黃土高原樟子松和落葉松與其他樹種枯落葉混合分解對土壤的影響[J]. 李茜,劉增文,米彩紅. 生態(tài)學報. 2012(19)
[10]中藥材間作種植模式研究進展[J]. 史艷財,李承卓,鄒蓉,陳宗游,駱文華,柴勝豐. 北方園藝. 2012(16)
碩士論文
[1]黃土高原主要闊葉林腐殖層土壤對林下灌草植物的現(xiàn)實化感效應[D]. 黃良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2]蘇北楊樹林下復合經(jīng)營最優(yōu)模式選擇與優(yōu)化研究[D]. 陳婷婷.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3]山陽縣退耕還林工程林藥間作模式效益研究[D]. 余振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7
[4]退耕還林還草經(jīng)濟補償問題研究[D]. 秦建明.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5382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lylw/35382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