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塞罕壩森林視覺景觀質量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11-12 12:13
在森林多功能經營背景下,森林視覺景觀質量評價可以幫助林場確定視覺景觀高質量區(qū)域,以保護視覺景觀,避免其與森林經營之間的沖突。以塞罕壩機械林場為對象,利用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DEM等數據,基于GIS的空間綜合評價方法,構建森林視覺景觀質量(FVLQ)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可視性、風景質量和視覺吸收能力3個一級指標,以及視覺幾率、距離區(qū)、獨特性、自然性、多樣性、坡度、坡向、高程、植被豐富度、與水體的距離10個二級指標,并對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視覺景觀質量進行了評價和制圖。結果表明,塞罕壩森林視覺景觀質量(FVLQ)高、中、低區(qū)域所占面積百分比分別為4.1%、36.5%、59.4%;高FVLQ區(qū)域在壩上高原不僅集中分布在景點及其周邊、游憩道路兩側,還包括一些遠離道路和景點的區(qū)域,如頭道溝至七道溝區(qū)域;在壩下山地則分散分布;總體上高FVLQ區(qū)域的面積隨著與景點和游憩道路的距離增加而減少。研究建立了景觀尺度上的森林視覺景觀質量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為塞罕壩機械林場確定以視覺景觀保護為主要目標的多功能經營區(qū)域邊界提供依據。
【文章來源】:西北林學院學報.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塞罕壩山影圖及在河北省的位置
由圖5可知,視覺吸收能力為高、中、低的區(qū)域所占面積百分比分別為53.2%、33.7%、13.1%。視覺吸收能力低主要與地形有關,如高差較大、坡度陡峭或者坡向南向。壩上高原這些區(qū)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頭道溝到七道溝區(qū)域,還包括塞罕小鎮(zhèn)、七星湖、白樺坪、泰豐湖、木蘭秋狝這些景點及其周邊;壩下山地的低VAC區(qū)域分布則較為分散,隨著溝谷走勢和植被豐富度變化而變化。與九寨溝相比[41],塞罕壩地形起伏不大,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視覺吸收能力,而大面積人工林則降低了視覺吸收能力,因此增加植被的多樣性是塞罕壩提升視覺吸收能力的途徑。森林經營時要避開視覺吸收能力為低的區(qū)域,避免對視覺景觀產生沖擊。圖3 基于距離的可視性分析
基于距離的可視性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內外視覺景觀影響評價綜述[J]. 李雪瑩,齊童,張國慶,趙晨旭.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5)
[2]基于GIS技術的景觀視覺吸收力評價研究——以九寨溝自然保護區(qū)為例[J]. 裘亦書,高峻. 中國園林. 2017(09)
[3]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景觀視覺評價[J]. 吳榛,王浩,范榕.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7(03)
[4]塞罕壩機械林場林內景觀質量評價研究[J]. 楊會娟,于泊,車曉雨,于士濤,范冬冬,黃選瑞. 林業(yè)資源管理. 2016(03)
[5]基于變點分析法提取地勢起伏度——以青藏高原為例[J]. 韓海輝,高婷,易歡,楊敏,閻曉娟,任廣利,楊軍錄. 地理科學. 2012(01)
[6]山地視覺景觀的GIS評價——以廣東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 裘亦書,高峻,詹起林. 生態(tài)學報. 2011(04)
[7]基于RS-GIS的長江三峽景觀視覺敏感度模糊評價[J]. 湯曉敏,王云,咸進國,王祥榮.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2)
[8]基于GIS的沐川林場森林景觀敏感度評價[J]. 羅龍海,胡庭興,王學能,何奕忻.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6(04)
[9]鄉(xiāng)村景觀分類的方法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區(qū)白家疃村為例[J]. 李振鵬,劉黎明,謝花林. 資源科學. 2005(02)
[10]國內外風景游憩林撫育研究進展[J]. 張榮,翟明普,閻海平.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2004(02)
博士論文
[1]基于GIS技術的景觀視覺質量評價研究[D]. 裘亦書.上海師范大學 2013
[2]京郊低山風景游憩林質量評價及調控關鍵技術研究[D]. 章志都.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0
[3]北京西山風景游憩林撫育理論與技術研究[D]. 吳南生.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6
[4]福建中、南亞熱帶風景游憩林構建基礎研究[D]. 董建文.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90892
【文章來源】:西北林學院學報.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塞罕壩山影圖及在河北省的位置
由圖5可知,視覺吸收能力為高、中、低的區(qū)域所占面積百分比分別為53.2%、33.7%、13.1%。視覺吸收能力低主要與地形有關,如高差較大、坡度陡峭或者坡向南向。壩上高原這些區(qū)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頭道溝到七道溝區(qū)域,還包括塞罕小鎮(zhèn)、七星湖、白樺坪、泰豐湖、木蘭秋狝這些景點及其周邊;壩下山地的低VAC區(qū)域分布則較為分散,隨著溝谷走勢和植被豐富度變化而變化。與九寨溝相比[41],塞罕壩地形起伏不大,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視覺吸收能力,而大面積人工林則降低了視覺吸收能力,因此增加植被的多樣性是塞罕壩提升視覺吸收能力的途徑。森林經營時要避開視覺吸收能力為低的區(qū)域,避免對視覺景觀產生沖擊。圖3 基于距離的可視性分析
基于距離的可視性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內外視覺景觀影響評價綜述[J]. 李雪瑩,齊童,張國慶,趙晨旭.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5)
[2]基于GIS技術的景觀視覺吸收力評價研究——以九寨溝自然保護區(qū)為例[J]. 裘亦書,高峻. 中國園林. 2017(09)
[3]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景觀視覺評價[J]. 吳榛,王浩,范榕.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7(03)
[4]塞罕壩機械林場林內景觀質量評價研究[J]. 楊會娟,于泊,車曉雨,于士濤,范冬冬,黃選瑞. 林業(yè)資源管理. 2016(03)
[5]基于變點分析法提取地勢起伏度——以青藏高原為例[J]. 韓海輝,高婷,易歡,楊敏,閻曉娟,任廣利,楊軍錄. 地理科學. 2012(01)
[6]山地視覺景觀的GIS評價——以廣東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 裘亦書,高峻,詹起林. 生態(tài)學報. 2011(04)
[7]基于RS-GIS的長江三峽景觀視覺敏感度模糊評價[J]. 湯曉敏,王云,咸進國,王祥榮.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2)
[8]基于GIS的沐川林場森林景觀敏感度評價[J]. 羅龍海,胡庭興,王學能,何奕忻.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6(04)
[9]鄉(xiāng)村景觀分類的方法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區(qū)白家疃村為例[J]. 李振鵬,劉黎明,謝花林. 資源科學. 2005(02)
[10]國內外風景游憩林撫育研究進展[J]. 張榮,翟明普,閻海平.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2004(02)
博士論文
[1]基于GIS技術的景觀視覺質量評價研究[D]. 裘亦書.上海師范大學 2013
[2]京郊低山風景游憩林質量評價及調控關鍵技術研究[D]. 章志都.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0
[3]北京西山風景游憩林撫育理論與技術研究[D]. 吳南生.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6
[4]福建中、南亞熱帶風景游憩林構建基礎研究[D]. 董建文.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908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lylw/34908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