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山不同地形油松林可燃物負荷量及潛在火行為
發(fā)布時間:2021-06-07 21:31
本文主要以松山自然保護區(qū)不同地形條件油松林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不同海拔、坡度、坡向設置34塊典型的油松林標準樣地。通過野外調(diào)查(標準地的地形因子及樣地內(nèi)草本、灌木、枯枝落葉、樹冠可燃物負荷量)與實驗室測定(熱值、表面積體積比等),分析不同地形油松林的地表可燃物和樹冠可燃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結(jié)合Rothermel林火蔓延模型,利用美國林務局BhavePlus軟件計算松山各地形油松林潛在火行為,探討松山油松林地表火行為狀況和向樹冠火轉(zhuǎn)化的幾率。本研究結(jié)果可為研究區(qū)油松林可燃物管理和防火滅火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1)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負荷量差異顯著,各類可燃物的影響因子均與海拔和坡度有關,但坡向僅影響了草本負荷量。三個地形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負荷量大小順序為:H3(1000-1100m)>H1(800-900m)>H2(900-1000m);S2(20-30°)>S3(30-40°)>S1(10-20°);A2(西南坡)>A1(東南坡)>A3(西北坡)。(2)不同地形油松林垂直可燃物密度總量差異顯著,將垂直方向可燃物分為0-1.5m...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4-1不同海拔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m/min)??Figure?4-1?Spread?speed?of?surface?fire?in?Pinus?tabulaeformis?Forest?at?different?altitude?(m?mi?n)??
注:dll?1:極低濕度?Extreme?low?moisture;?d212:低濕度?Low?moisture;?d313:中濕度?Medium?moisture;?d414:??高濕度?High?moisture??三個海拔油松林火線強度見圖4-2,在0-16m/s平均火焰風速范圍內(nèi),火線強度??隨著風速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同海拔和同風速情況下,火線強度隨著濕度的增加而??減小。四個不同的濕度條件,三個海拔的油松林火線強度順序均為極低濕度(dm)??>低濕度(d212)?>中濕度(d313)?>高濕度(d414);饛姸刃∮冢罚担埃耍剩恚恚椋畹??林火為低強度林火,火強度介于750—3500KJ/m/min之間為中強度林火,??3500—4000KJ/m/min之間為高強度林火。通過對上述三個圖進行分析,在三個不同??海拔油松林內(nèi)發(fā)生的地表火中,H1海拔油松林,風速在0-15m/s區(qū)間內(nèi),四個濕度??系列內(nèi)火強度均小于750KJ/m/min,為低強度林火。H2海拔條件下,風速在0-15m/s??區(qū)間內(nèi),低濕度、中濕度以及高濕度條件下火強度均小于750KJ/m/min;極低濕度條??件
注:dill:極低濕度?Extreme?low?moisture;?d212:低濕度?Low?moisture;?d313:中濕度?Medium?moisture;?d414:??高濕度?High?moisture??三個坡度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見圖4_5,在0_16m/s的平均風速范圍內(nèi),林火蔓??延速度隨著火焰平均風速增加而增快,在同坡度、同風速條件時,林火蔓延速度隨著??濕度增加而減小。在四個不同的濕度條件下,三個坡度的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順序均??為極低濕度(dill)?>低濕度(d212)〉中濕度(d313)〉高濕度(d414)。從上圖??中看出,隨著風速的增加,四個濕度條件下林火蔓延速度均有顯著的增加,平均風速??為15m/s時,極低濕度條件下林火蔓延速度達到最大,此時S1條件下最大蔓延速度??為0.421?m/min,S2蔓延速度為0.645?m/min,S3蔓延速度為〇.698m/min,S3坡度油??松林蔓延速度最大,其次為S2坡度油松林,S1坡度油松林蔓延速度最小。隨著可燃??物濕度的增加,林火蔓延速度均有明顯減緩。??4.4.2.2不同坡度油松林火線強度???*?、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興安嶺針葉可燃物的熱值和燃點與其超臨界萃取物含量的相關性[J]. 趙鳳君,王秋華,舒立福,楊麗君,劉柯珍. 林業(yè)科學. 2016(04)
[2]基于Rothermel模型的北京鷲峰國家森林公園潛在火行為[J]. 王凱,牛樹奎. 浙江農(nóng)林大學學報. 2016(01)
[3]北京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喬木層生產(chǎn)力與氣候因子的關系[J]. 成澤虎,丁坤元,劉艷紅.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5)
[4]北京西山油松林可燃物調(diào)控的影響評價[J]. 朱敏,劉曉東,李璇皓,韓驍,任云卯,王奇峰. 生態(tài)學報. 2015(13)
[5]基于火強度的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可燃物類型劃分[J]. 王秋華,單保君,徐偉恒,李世友,劉世遠. 防護林科技. 2015(05)
[6]近年來世界森林大火概述[J]. 李仲秋,王明玉,趙鳳君. 森林防火. 2015(01)
[7]新疆天池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可燃物人工調(diào)控技術[J]. 牛生明,張森林,梁瀛. 新疆林業(yè). 2015(01)
[8]落葉松防火林帶可燃物調(diào)控技術[J]. 張念慈,許志峰,魏云敏.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36)
[9]三種城市綠化樹種針葉熱值和灰分含量動態(tài)變化研究[J]. 高凱,朱鐵霞. 北方園藝. 2014(21)
[10]木材含水率和地形條件對紅松活立木腐朽程度的影響[J]. 孫天用,王立海,侯捷建,葛曉雯.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5(02)
博士論文
[1]川西南地區(qū)主要針葉林可燃物空間分布及潛在火行為[D]. 王叁.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2]滇中森林可燃物燃燒性及林火行為研究[D]. 李世友.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4
[3]北京山區(qū)主要森林類型火行為與可燃物空間連續(xù)性研究[D]. 牛樹奎.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2
[4]森林火災燃燒過程中的火行為研究[D]. 王秋華.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0
[5]長白山森林地被可燃物載量及林火行為研究[D]. 金文斌.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0
[6]大興安嶺森林可燃物的研究[D]. 單延龍.東北林業(yè)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山東省山區(qū)主要森林類型可燃物分布及潛在火行為研究[D]. 解國磊.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2016
[2]北京西山林場不同可燃物類型空間分布及潛在火行為研究[D]. 王凱.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3]北京西山林場主要林分疏伐前后潛在火行為及碳儲量研究[D]. 朱敏.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4]大興安嶺南部主要森林類型可燃物負荷量及其潛在地表火行為研究[D]. 周澗青.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4
[5]北京西山典型針葉林可燃物調(diào)控及其影響評價研究[D]. 何中華.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6]江西大崗山地區(qū)森林可燃物載量與潛在火行為研究[D]. 孫武.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7]北京十三陵林場低山針葉林可燃物分布及調(diào)控技術研究[D]. 金琳.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2
[8]平地無風條件下紅松蒙古櫟混合可燃物地表火行為研究[D]. 張吉利.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2
[9]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的研究[D]. 李昱燁.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0
[10]黑河地區(qū)森林火災發(fā)生規(guī)律的研究[D]. 楊冰雨.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17346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4-1不同海拔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m/min)??Figure?4-1?Spread?speed?of?surface?fire?in?Pinus?tabulaeformis?Forest?at?different?altitude?(m?mi?n)??
注:dll?1:極低濕度?Extreme?low?moisture;?d212:低濕度?Low?moisture;?d313:中濕度?Medium?moisture;?d414:??高濕度?High?moisture??三個海拔油松林火線強度見圖4-2,在0-16m/s平均火焰風速范圍內(nèi),火線強度??隨著風速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同海拔和同風速情況下,火線強度隨著濕度的增加而??減小。四個不同的濕度條件,三個海拔的油松林火線強度順序均為極低濕度(dm)??>低濕度(d212)?>中濕度(d313)?>高濕度(d414);饛姸刃∮冢罚担埃耍剩恚恚椋畹??林火為低強度林火,火強度介于750—3500KJ/m/min之間為中強度林火,??3500—4000KJ/m/min之間為高強度林火。通過對上述三個圖進行分析,在三個不同??海拔油松林內(nèi)發(fā)生的地表火中,H1海拔油松林,風速在0-15m/s區(qū)間內(nèi),四個濕度??系列內(nèi)火強度均小于750KJ/m/min,為低強度林火。H2海拔條件下,風速在0-15m/s??區(qū)間內(nèi),低濕度、中濕度以及高濕度條件下火強度均小于750KJ/m/min;極低濕度條??件
注:dill:極低濕度?Extreme?low?moisture;?d212:低濕度?Low?moisture;?d313:中濕度?Medium?moisture;?d414:??高濕度?High?moisture??三個坡度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見圖4_5,在0_16m/s的平均風速范圍內(nèi),林火蔓??延速度隨著火焰平均風速增加而增快,在同坡度、同風速條件時,林火蔓延速度隨著??濕度增加而減小。在四個不同的濕度條件下,三個坡度的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順序均??為極低濕度(dill)?>低濕度(d212)〉中濕度(d313)〉高濕度(d414)。從上圖??中看出,隨著風速的增加,四個濕度條件下林火蔓延速度均有顯著的增加,平均風速??為15m/s時,極低濕度條件下林火蔓延速度達到最大,此時S1條件下最大蔓延速度??為0.421?m/min,S2蔓延速度為0.645?m/min,S3蔓延速度為〇.698m/min,S3坡度油??松林蔓延速度最大,其次為S2坡度油松林,S1坡度油松林蔓延速度最小。隨著可燃??物濕度的增加,林火蔓延速度均有明顯減緩。??4.4.2.2不同坡度油松林火線強度???*?、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興安嶺針葉可燃物的熱值和燃點與其超臨界萃取物含量的相關性[J]. 趙鳳君,王秋華,舒立福,楊麗君,劉柯珍. 林業(yè)科學. 2016(04)
[2]基于Rothermel模型的北京鷲峰國家森林公園潛在火行為[J]. 王凱,牛樹奎. 浙江農(nóng)林大學學報. 2016(01)
[3]北京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喬木層生產(chǎn)力與氣候因子的關系[J]. 成澤虎,丁坤元,劉艷紅.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5)
[4]北京西山油松林可燃物調(diào)控的影響評價[J]. 朱敏,劉曉東,李璇皓,韓驍,任云卯,王奇峰. 生態(tài)學報. 2015(13)
[5]基于火強度的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可燃物類型劃分[J]. 王秋華,單保君,徐偉恒,李世友,劉世遠. 防護林科技. 2015(05)
[6]近年來世界森林大火概述[J]. 李仲秋,王明玉,趙鳳君. 森林防火. 2015(01)
[7]新疆天池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可燃物人工調(diào)控技術[J]. 牛生明,張森林,梁瀛. 新疆林業(yè). 2015(01)
[8]落葉松防火林帶可燃物調(diào)控技術[J]. 張念慈,許志峰,魏云敏.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36)
[9]三種城市綠化樹種針葉熱值和灰分含量動態(tài)變化研究[J]. 高凱,朱鐵霞. 北方園藝. 2014(21)
[10]木材含水率和地形條件對紅松活立木腐朽程度的影響[J]. 孫天用,王立海,侯捷建,葛曉雯.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5(02)
博士論文
[1]川西南地區(qū)主要針葉林可燃物空間分布及潛在火行為[D]. 王叁.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2]滇中森林可燃物燃燒性及林火行為研究[D]. 李世友.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4
[3]北京山區(qū)主要森林類型火行為與可燃物空間連續(xù)性研究[D]. 牛樹奎.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2
[4]森林火災燃燒過程中的火行為研究[D]. 王秋華.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0
[5]長白山森林地被可燃物載量及林火行為研究[D]. 金文斌.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0
[6]大興安嶺森林可燃物的研究[D]. 單延龍.東北林業(yè)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山東省山區(qū)主要森林類型可燃物分布及潛在火行為研究[D]. 解國磊.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2016
[2]北京西山林場不同可燃物類型空間分布及潛在火行為研究[D]. 王凱.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3]北京西山林場主要林分疏伐前后潛在火行為及碳儲量研究[D]. 朱敏.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4]大興安嶺南部主要森林類型可燃物負荷量及其潛在地表火行為研究[D]. 周澗青.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4
[5]北京西山典型針葉林可燃物調(diào)控及其影響評價研究[D]. 何中華.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6]江西大崗山地區(qū)森林可燃物載量與潛在火行為研究[D]. 孫武.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7]北京十三陵林場低山針葉林可燃物分布及調(diào)控技術研究[D]. 金琳.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2
[8]平地無風條件下紅松蒙古櫟混合可燃物地表火行為研究[D]. 張吉利.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2
[9]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的研究[D]. 李昱燁.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0
[10]黑河地區(qū)森林火災發(fā)生規(guī)律的研究[D]. 楊冰雨.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173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lylw/32173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