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溝眶象和溝眶象預測預報、空間格局及抽樣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28 09:45
臭椿溝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和溝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 Motschulsky)共同以取食為主危害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主要的危害包括臭椿枝干被臭椿溝眶象幼蟲取食以及臭椿根部被溝眶象幼蟲取食。兩種象甲在寧夏地區(qū)混合發(fā)生,共同危害,致使臭椿損害嚴重。鑒于兩種象甲危害嚴重,為更好了解其野外種群分布格局,并對其的野外生活進行預測預報,所以本文主要針對臭椿溝眶象和溝眶象開展了預測預報、空間格局和抽樣技術研究,主要結果如下:1.在室內自然變溫飼養(yǎng)條件下,溝眶象三個不同蟲態(tài)的發(fā)育起點溫度為:卵8.84℃,幼蟲15.37℃,蛹5.95℃,發(fā)育有效積溫結果為:卵190.5℃d、幼蟲667.06℃d、蛹322.5℃d,并得到了不同蟲期的發(fā)育厲期式,分別為卵期:N=190.50±27.81/T-(8.84±0.66),幼蟲期:N=667.06±92.29/T-(15.37±1.49),蛹期:N=322.50±32.37/T-(5.95±1.63)。2.利用...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研究現狀
1.3 預測預報研究進展
1.3.1 害蟲預測預報的主要方法
1.3.2 森林害蟲預測預報技術規(guī)程(中國森防信息網)
1.3.3 象甲類昆蟲預測預報研究概況
1.4 種群空間格局研究進展
1.4.1 國內外傳統(tǒng)生物學方法在空間格局上的應用
1.4.2 國內外地統(tǒng)計學在空間格局上的應用
1.5 抽樣技術研究進展
1.5.1 國內外傳統(tǒng)抽樣方法研究
1.5.2 國內外空間抽樣方法研究
1.6 研究的目的意義
1.7 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
1.7.1 研究內容
1.7.2 技術路線
2. 材料與方法
2.1 溝眶象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測定
2.1.1 供試昆蟲及主要儀器設備
2.1.2 研究方法
2.1.3 數據采集加工
2.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的物候預測
2.2.1 供試昆蟲、植物
2.2.2 調查方法
2.3 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2.3.1 試驗地概況
2.3.2 調查方法
2.3.3 分析方法
2.4 臭椿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2.4.1 試驗地概況
2.4.2 調查方法
2.4.3 分析方法
2.5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抽樣技術研究
2.5.1 傳統(tǒng)抽樣方法
2.5.2 空間抽樣方法
3. 結果與分析
3.1 溝眶象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測定
3.1.1 試驗期間的氣溫
3.1.2 溝眶象三種不同蟲態(tài)的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計算
3.1.3 溝眶象各蟲態(tài)發(fā)育歷期預測式及其應用
3.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的物候預測
3.3 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3.3.1 溝眶象成蟲空間格局——基于傳統(tǒng)生物學方法
3.3.2 溝眶象成蟲空間格局——基于地統(tǒng)計學方法
3.4 臭椿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3.4.1 臭椿溝眶象羽化孔在臭椿上的空間分布
3.4.2 臭椿溝眶象成蟲空間格局研究
3.4.3 臭椿溝眶象幼蟲空間格局研究
3.5 抽樣技術研究
3.5.1 傳統(tǒng)抽樣技術
3.5.2 空間抽樣方法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4.1.1 溝眶象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測定
4.1.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的物候預測
4.1.3 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4.1.4 臭椿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4.1.5 抽樣技術研究
4.2 討論
4.2.1 溝眶象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測定
4.2.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的物候預測
4.2.3 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4.2.4 臭椿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4.2.5 抽樣技術研究
4.3 展望
參考文獻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獲得成果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補充營養(yǎng)對溝眶象成蟲繁殖力的影響[J]. 張艷,武政梅,楊鵬,曹川健,孫耀武,溫俊寶.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2]苜蓿葉象甲自然種群發(fā)育積溫、發(fā)育期預測和最佳防治期預測的初步研究[J]. 王春華,趙莉,唐玲,王飛,劉長月,劉艷祥. 新疆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4(06)
[3]玉米種植面積空間抽樣調查方案優(yōu)化設計[J]. 王迪,周清波,陳仲新,劉佳.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4(08)
[4]杜鵑三節(jié)葉蜂卵空間格局及抽樣技術[J]. 賈彩娟,林貝滿,曾振平,袁銀,溫健,梁嘉浩,陳科偉.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3(06)
[5]紅松松梢象甲危害等級預測預報與防治技術[J]. 楊柏林,倪柏春,吳亞忠,倪薇. 林業(yè)勘查設計. 2013(04)
[6]平羅縣林業(yè)有害生物發(fā)生現狀及防治對策[J]. 馬成祥,王紅,張學云. 價值工程. 2013(22)
[7]黃帶山鉤蛾發(fā)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的研究[J]. 黃艷君,李陽平,浦冠勤. 中國森林病蟲. 2013(04)
[8]寧夏地區(qū)臭椿溝眶象的危害情況及防治方法[J]. 蘇紅,陳璞. 現代園藝. 2013(11)
[9]田間昆蟲的取樣調查技術[J]. 劉向東. 應用昆蟲學報. 2013(03)
[10]3種殺蟲劑對白蠟綿粉蚧和臭椿溝眶象的防治效果[J]. 儲家淼,鐘泰林,黃珊珊.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3(03)
碩士論文
[1]西北干旱區(qū)城市森林道路綠化植物配置模式研究[D]. 孫飛.甘肅農業(yè)大學 2013
[2]紫薇梨象種群空間格局及預測預報與防治技術的研究[D]. 李艷.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3
[3]楊尺蠖預測預報與防治技術研究[D]. 溫增軍.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7
[4]北美外來入侵植物臭椿的重要天敵臭椿溝眶象研究[D]. 張劉偉.揚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08018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研究現狀
1.3 預測預報研究進展
1.3.1 害蟲預測預報的主要方法
1.3.2 森林害蟲預測預報技術規(guī)程(中國森防信息網)
1.3.3 象甲類昆蟲預測預報研究概況
1.4 種群空間格局研究進展
1.4.1 國內外傳統(tǒng)生物學方法在空間格局上的應用
1.4.2 國內外地統(tǒng)計學在空間格局上的應用
1.5 抽樣技術研究進展
1.5.1 國內外傳統(tǒng)抽樣方法研究
1.5.2 國內外空間抽樣方法研究
1.6 研究的目的意義
1.7 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
1.7.1 研究內容
1.7.2 技術路線
2. 材料與方法
2.1 溝眶象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測定
2.1.1 供試昆蟲及主要儀器設備
2.1.2 研究方法
2.1.3 數據采集加工
2.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的物候預測
2.2.1 供試昆蟲、植物
2.2.2 調查方法
2.3 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2.3.1 試驗地概況
2.3.2 調查方法
2.3.3 分析方法
2.4 臭椿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2.4.1 試驗地概況
2.4.2 調查方法
2.4.3 分析方法
2.5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抽樣技術研究
2.5.1 傳統(tǒng)抽樣方法
2.5.2 空間抽樣方法
3. 結果與分析
3.1 溝眶象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測定
3.1.1 試驗期間的氣溫
3.1.2 溝眶象三種不同蟲態(tài)的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計算
3.1.3 溝眶象各蟲態(tài)發(fā)育歷期預測式及其應用
3.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的物候預測
3.3 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3.3.1 溝眶象成蟲空間格局——基于傳統(tǒng)生物學方法
3.3.2 溝眶象成蟲空間格局——基于地統(tǒng)計學方法
3.4 臭椿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3.4.1 臭椿溝眶象羽化孔在臭椿上的空間分布
3.4.2 臭椿溝眶象成蟲空間格局研究
3.4.3 臭椿溝眶象幼蟲空間格局研究
3.5 抽樣技術研究
3.5.1 傳統(tǒng)抽樣技術
3.5.2 空間抽樣方法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4.1.1 溝眶象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測定
4.1.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的物候預測
4.1.3 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4.1.4 臭椿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4.1.5 抽樣技術研究
4.2 討論
4.2.1 溝眶象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測定
4.2.2 臭椿溝眶象、溝眶象的物候預測
4.2.3 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4.2.4 臭椿溝眶象空間格局研究
4.2.5 抽樣技術研究
4.3 展望
參考文獻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獲得成果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補充營養(yǎng)對溝眶象成蟲繁殖力的影響[J]. 張艷,武政梅,楊鵬,曹川健,孫耀武,溫俊寶.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2]苜蓿葉象甲自然種群發(fā)育積溫、發(fā)育期預測和最佳防治期預測的初步研究[J]. 王春華,趙莉,唐玲,王飛,劉長月,劉艷祥. 新疆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4(06)
[3]玉米種植面積空間抽樣調查方案優(yōu)化設計[J]. 王迪,周清波,陳仲新,劉佳.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4(08)
[4]杜鵑三節(jié)葉蜂卵空間格局及抽樣技術[J]. 賈彩娟,林貝滿,曾振平,袁銀,溫健,梁嘉浩,陳科偉.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3(06)
[5]紅松松梢象甲危害等級預測預報與防治技術[J]. 楊柏林,倪柏春,吳亞忠,倪薇. 林業(yè)勘查設計. 2013(04)
[6]平羅縣林業(yè)有害生物發(fā)生現狀及防治對策[J]. 馬成祥,王紅,張學云. 價值工程. 2013(22)
[7]黃帶山鉤蛾發(fā)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的研究[J]. 黃艷君,李陽平,浦冠勤. 中國森林病蟲. 2013(04)
[8]寧夏地區(qū)臭椿溝眶象的危害情況及防治方法[J]. 蘇紅,陳璞. 現代園藝. 2013(11)
[9]田間昆蟲的取樣調查技術[J]. 劉向東. 應用昆蟲學報. 2013(03)
[10]3種殺蟲劑對白蠟綿粉蚧和臭椿溝眶象的防治效果[J]. 儲家淼,鐘泰林,黃珊珊.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3(03)
碩士論文
[1]西北干旱區(qū)城市森林道路綠化植物配置模式研究[D]. 孫飛.甘肅農業(yè)大學 2013
[2]紫薇梨象種群空間格局及預測預報與防治技術的研究[D]. 李艷.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3
[3]楊尺蠖預測預報與防治技術研究[D]. 溫增軍.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7
[4]北美外來入侵植物臭椿的重要天敵臭椿溝眶象研究[D]. 張劉偉.揚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08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lylw/32080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