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后旗幾種灌木、半灌木種群空間格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7 20:46
依托《中國主要荒漠植物群落調查》項目,對烏拉特后旗的灌木和半灌木群落空間格局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在調查區(qū)63個樣地中,有36個灌木群落,10個半灌木群落,以及15個共優(yōu)半灌木、灌木群落,2個草本群落。說明灌木、半灌木為烏拉特后旗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種;烏拉特后旗灌木、半灌木種群以聚集型分布為主,說明烏拉特后旗荒漠草原內的灌木種群由于生境條件匱乏,以母株為擴散中心的傳播種子方式;白刺與鷹爪柴種群,霸王與鷹爪柴種群在大尺度范圍內,二者均呈現(xiàn)顯著性正相關,二者協(xié)調共存;白刺種群與黑沙蒿種群兩優(yōu)勢種群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呈顯著負相關,說明為白刺與黑沙蒿種群提供環(huán)境資源的生境資源分布差異較明顯,兩者為爭奪環(huán)境資源形成了激烈的競爭。
【文章來源】:綠色科技. 2020,(10)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白刺種群空間分布
在圖2(a)樣地Ⅰ白刺種群的點格局分析圖中,可以看出在0~50m尺度范圍內,呈現(xiàn)出聚集分布,當r=9m時,^K(r)=2.2達到最大聚集度,其聚集規(guī)模為15.20m2。隨著尺度的增加,聚集度在有所下降,從圖中看出,整體呈現(xiàn)顯著的聚集型分布;在圖2(b)樣地Ⅱ白刺種群的點格局分析圖中,可以看出在0~5m尺度范圍內,L11(r)曲線位于上下包跡線之間,屬于隨機型分布,在6~50m尺度范圍內L11(r)曲線位于上包跡線之上,屬于聚集型分布,當r=25m時,^K(r)=6.25達到最大聚集度,其聚集規(guī)模為122.66m2;依據根據聚集度值的大小,可得出各白刺優(yōu)勢種聚集度從小到大,依次為Ⅰ白刺>Ⅱ白刺。3.3.2 紅砂種群空間分布格局
圖3為兩個紅砂群落優(yōu)勢種種群在100m×100m樣地內的空間分布點位圖,可以看出各群落的紅砂種群密度存在著差異。如圖3(a)為樣地III紅砂群落優(yōu)勢種的空間分布圖,紅砂的植株數(shù)為290株;圖3(b)為樣地IV紅砂群落優(yōu)勢種的空間分布圖,樣地IV紅砂植株分布了352株。利用空間點格局分析法的Ripley K(r)函數(shù),對Ⅲ樣地紅砂優(yōu)勢種種群空間分布格局進行分析,如(圖3-a),在樣地III中,在0~50m尺度范圍內,整體呈現(xiàn)出顯著的聚集型分布,當r=24m時,^K(r)=3.99,聚集度達到最強,其聚集規(guī)模為50.01m2,隨著尺度的增加,聚集度在有所下降;在(圖3-b)中,樣地Ⅳ紅砂在0~2m的尺度范圍內,呈隨機分布,在3~37m的尺度范圍內,呈聚集分布,當r=8m時,^K(r)=1.50,聚集度達到最強,其聚集規(guī)模為7.06m2,隨著尺度的增加,當尺度大于38m時,L11(r)曲線有了下降的趨勢,位于上下包跡線之間,說明尺度在38~50m范圍內,呈現(xiàn)出隨機型分布。依據根據聚集度^K11(r)值的大小,可得出各樣地紅砂優(yōu)勢種聚集度從小到大,依次為Ⅲ紅砂>Ⅳ紅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灌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干旱化趨勢及其對植被生長的影響[J]. 王亞林,丁憶,胡艷,陳靜,范文武. 生態(tài)學報. 2019(06)
[2]渾善達克沙地黃柳種群性比及空間分布[J]. 馬少薇,劉果厚,劉利紅,張岑,劉冠志,郭嬌,王蕾,鄂佳慶. 生態(tài)學報. 2018(21)
[3]山西霍山油松群落結構與物種多樣性特征[J]. 邵曉忠,閆江艷. 寧夏農林科技. 2017(06)
[4]一種高效快速建立地物三維模型的方法——以大疆無人機和Pix4D軟件實現(xiàn)[J]. 孟鳴,李靖琳,沈玉成. 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 2016(04)
[5]不同恢復演替階段糙隱子草種群的點格局分析[J]. 王鑫廳,王煒,梁存柱,包俊江.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3(07)
[6]植物種群空間分布格局測定的新方法:攝影定位法[J]. 王鑫廳,王煒,劉佳慧,梁存柱,張韜.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6(04)
[7]庫姆塔格沙漠南緣荒漠植物群落多樣性分析[J]. 張錦春,王繼和,趙明,劉虎俊,廖空太,徐先英.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6(03)
[8]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學意義及其基本測度方法[J]. 謝應忠. 寧夏農學院學報. 1998(03)
[9]淮河下游地區(qū)針葉林多樣性研究[J]. 閻傳海. 生態(tài)學雜志. 1998(02)
碩士論文
[1]阿拉善荒漠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研究[D]. 趙淑文.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04193
【文章來源】:綠色科技. 2020,(10)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白刺種群空間分布
在圖2(a)樣地Ⅰ白刺種群的點格局分析圖中,可以看出在0~50m尺度范圍內,呈現(xiàn)出聚集分布,當r=9m時,^K(r)=2.2達到最大聚集度,其聚集規(guī)模為15.20m2。隨著尺度的增加,聚集度在有所下降,從圖中看出,整體呈現(xiàn)顯著的聚集型分布;在圖2(b)樣地Ⅱ白刺種群的點格局分析圖中,可以看出在0~5m尺度范圍內,L11(r)曲線位于上下包跡線之間,屬于隨機型分布,在6~50m尺度范圍內L11(r)曲線位于上包跡線之上,屬于聚集型分布,當r=25m時,^K(r)=6.25達到最大聚集度,其聚集規(guī)模為122.66m2;依據根據聚集度值的大小,可得出各白刺優(yōu)勢種聚集度從小到大,依次為Ⅰ白刺>Ⅱ白刺。3.3.2 紅砂種群空間分布格局
圖3為兩個紅砂群落優(yōu)勢種種群在100m×100m樣地內的空間分布點位圖,可以看出各群落的紅砂種群密度存在著差異。如圖3(a)為樣地III紅砂群落優(yōu)勢種的空間分布圖,紅砂的植株數(shù)為290株;圖3(b)為樣地IV紅砂群落優(yōu)勢種的空間分布圖,樣地IV紅砂植株分布了352株。利用空間點格局分析法的Ripley K(r)函數(shù),對Ⅲ樣地紅砂優(yōu)勢種種群空間分布格局進行分析,如(圖3-a),在樣地III中,在0~50m尺度范圍內,整體呈現(xiàn)出顯著的聚集型分布,當r=24m時,^K(r)=3.99,聚集度達到最強,其聚集規(guī)模為50.01m2,隨著尺度的增加,聚集度在有所下降;在(圖3-b)中,樣地Ⅳ紅砂在0~2m的尺度范圍內,呈隨機分布,在3~37m的尺度范圍內,呈聚集分布,當r=8m時,^K(r)=1.50,聚集度達到最強,其聚集規(guī)模為7.06m2,隨著尺度的增加,當尺度大于38m時,L11(r)曲線有了下降的趨勢,位于上下包跡線之間,說明尺度在38~50m范圍內,呈現(xiàn)出隨機型分布。依據根據聚集度^K11(r)值的大小,可得出各樣地紅砂優(yōu)勢種聚集度從小到大,依次為Ⅲ紅砂>Ⅳ紅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灌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干旱化趨勢及其對植被生長的影響[J]. 王亞林,丁憶,胡艷,陳靜,范文武. 生態(tài)學報. 2019(06)
[2]渾善達克沙地黃柳種群性比及空間分布[J]. 馬少薇,劉果厚,劉利紅,張岑,劉冠志,郭嬌,王蕾,鄂佳慶. 生態(tài)學報. 2018(21)
[3]山西霍山油松群落結構與物種多樣性特征[J]. 邵曉忠,閆江艷. 寧夏農林科技. 2017(06)
[4]一種高效快速建立地物三維模型的方法——以大疆無人機和Pix4D軟件實現(xiàn)[J]. 孟鳴,李靖琳,沈玉成. 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 2016(04)
[5]不同恢復演替階段糙隱子草種群的點格局分析[J]. 王鑫廳,王煒,梁存柱,包俊江.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3(07)
[6]植物種群空間分布格局測定的新方法:攝影定位法[J]. 王鑫廳,王煒,劉佳慧,梁存柱,張韜.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6(04)
[7]庫姆塔格沙漠南緣荒漠植物群落多樣性分析[J]. 張錦春,王繼和,趙明,劉虎俊,廖空太,徐先英.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6(03)
[8]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學意義及其基本測度方法[J]. 謝應忠. 寧夏農學院學報. 1998(03)
[9]淮河下游地區(qū)針葉林多樣性研究[J]. 閻傳海. 生態(tài)學雜志. 1998(02)
碩士論文
[1]阿拉善荒漠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研究[D]. 趙淑文.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041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lylw/31041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