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齡樟子松林防護效益研究
【學位單位】: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S791.253
【部分圖文】:
Fig. 1-1 The technical route of the study2 研究區(qū)概況2.1 地理位置御道口牧場屬于承德市最北部的壩上地區(qū),其位置在河北省承德市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西北部,地理坐標(42°12′29″~42°19′27″N,116°58′52″~117°13′3″E),全場東西長 50 公里,南北寬 33 公里,距承德 260 公里,距離北京地區(qū)大約 400 多公里,位于內蒙古高原地區(qū)(東南部地區(qū))的邊緣,西部緊鄰著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多倫縣,與此同時,其南部緊挨御道口鄉(xiāng),而北部和東部則緊鄰塞罕壩機械林場。
樣地布設樟子松不同齡組,在研究區(qū)內選擇林齡分別為 16a、29a、40a(40a最大林齡)的樟子松防護林帶(與主害風方向垂直),均為東北-西南,16a、29a、40a 的樟子松防護林帶樹高分別為 6.84m、10.54m、1一帶,帶寬分別為 8m、10m、12m。在 3 個林齡(16a、29a、40a林林帶后以及不同高度處采用便攜式手持氣象站 Kestrel 5500 進行定風速范圍在 0.6~40m/s,測定時間為 2017 年 12 月末-1 月初。測的單條樣線法[76],沿林帶走向的中垂線布設測點(在背風面 0H、115H、20H 處),同時在 30 H 處設置對照,H 表示為林帶的平均道口牧場地區(qū)樟子松防護林的主要防護對象為林帶間的牧草,根據(jù)們在垂直高度上,分別在 30cm、50cm、100cm、200cm 處布設測點模擬試驗模擬試驗在北京林業(yè)大學風沙物理實驗室完成,風洞主要由三部分洞的洞體、驅動系統(tǒng)和測量控制系統(tǒng)。
系統(tǒng)占地面積 350m2,風洞總長約 24 m,風洞試驗段長 12 m,試驗段的積為 0.6 m×0.6 m,空風洞試驗段的實用風速為 3 m/s~42 m/s。根據(jù)御道口風季節(jié)的風速情況,將軸心風速設定為 8 m/s。按照野外試驗調查數(shù)據(jù),以0 的模型實物比對 3 個林齡的樟子松防護林進行模擬,在林帶的背風面處個風速測點(0H、1H、3H、5H、10H、15H、20H),其中 H 是林帶的平均高后使用三維移測系統(tǒng)和 KIMO 熱線風速儀觀測風速,每個風速測點觀測時 s,取觀測的平均值為該測點最終風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君;樟子松林區(qū)的生態(tài)作用和保護發(fā)展對策[J];內蒙古林業(yè);2001年06期
2 陶謙,陳國民,賈鳳林;紅花爾基樟子松林滅火戰(zhàn)法初探[J];森林防火;2001年02期
3 蘭玉坤;紅花爾基樟子松林特大火災氣候成因分析[J];內蒙古氣象;1996年04期
4 ;國內最大的樟子松林區(qū)[J];自然資源;1991年02期
5 葛玉祥;;紅花爾基樟子松林病害調查初報[J];內蒙古林業(yè)科技;1988年03期
6 劉恩海;吳濟生;張林;;天然樟子松林雌、雄花的野外觀察[J];林業(yè)科技;1989年05期
7 孫靜萍;馮瀚;劉書潤;張熾瀛;;火燒對沙地樟子松林的影響初探[J];內蒙古林業(yè)科技;1989年04期
8 郭然,王效科,劉康,楊帆;樟子松林下土壤有機碳和全氮儲量研究[J];土壤;2004年02期
9 王君;走進樟子松林自然保護區(qū)[J];內蒙古林業(yè);2001年06期
10 金連成;樟子松林衰退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遼寧林業(yè)科技;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卜軍;;氣候波動對沙地樟子松林的影響[A];中國植物學會七十周年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3)[C];2003年
2 葛玉祥;;紅花爾基樟子松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病害調查研究[A];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3年
3 張勁松;孟平;王鶴松;高峻;;樟子松林蒸騰速率混沌及分形特征[A];2005年中國科協(xié)學術年會26分會場論文集(2)[C];2005年
4 王君;;紅花爾基樟子松林區(qū)生態(tài)作用及保護發(fā)展對策[A];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3年
5 董云峰;尋明華;李銀春;;阜新地區(qū)松毒蛾的危害特點及防控措施[A];遼寧省昆蟲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方亮 楊忠厚 侯悅林;在樟子松林唱響“大漠風流”[N];遼寧日報;2017年
2 石慶偉;楊海青植樹治沙 林木價值過百萬[N];科技日報;2000年
3 記者 焦玉!≠Z達明;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守護神”[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4 張曉慶 胥得意;育得山川滿眼春[N];人民武警報;2016年
5 陳永平;美麗的綠色生態(tài)家園[N];內蒙古日報(漢);2006年
6 本報通訊員 徐守嶺 趙彥力 本報記者 郭蘇民;讓青山綠水“吸金攬銀”[N];中國綠色時報;2015年
7 杜俊奇 龐興航 特約記者 鄭威;在實戰(zhàn)中磨礪滅火尖刀[N];人民武警報;2016年
8 本報記者 怓紅;他們用青春和智慧書寫大漠風流[N];遼寧日報;2007年
9 記者 武俊鵬;我省年均近百億投入綠化[N];山西日報;2012年
10 記者 賀喜格寶音 胡日查 通訊員 胡雙成;興安盟造林60余萬畝[N];內蒙古日報(漢);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喻泓;呼倫貝爾沙地樟子松林對林火干擾的響應[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9年
2 王妍;呼倫貝爾沙地天然樟子松林更新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9年
3 李奕;大興安嶺北部樟子松林生態(tài)水文過程及水量平衡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6年
4 韓春華;阿什河上游小流域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水文功能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宇嘉;不同林齡樟子松林防護效益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9年
2 魯博權;凍融作用對大興安嶺森林土壤碳氮礦化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年
3 趙敏;紅花爾基樟子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資源調查及優(yōu)良菌樹組合的篩選[D];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7年
4 楊帆;內蒙古東部沙地樟子松林空間分布格局及其驅動力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5 納米拉;樟子松林真菌調查及其共生菌根形態(tài)類型研究[D];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6 毛磊;紅花爾基天然樟子松林分空間結構及其更新演替規(guī)律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7 王彥武;榆林毛烏素沙地固沙林地土壤質量演變機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8年
8 李健;內蒙古紅花爾基地區(qū)草原—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鳥類群落結構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9 姜濤;遼寧省西北部風沙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沙改土效應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2年
10 李昂;應用ArcGIS軟件和最大熵模型分析樟子松潛在分布及其氣候適宜性[D];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118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lylw/281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