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MRI與動力位X線片在測量頸椎椎體間角度的對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4-02-24 17:24
目的分析頸椎動態(tài)MRI與頸椎動力位X線片在測量頸椎椎體間角度中的差異性及相關性,以期了解動態(tài)MRI是否可用于評估頸椎的穩(wěn)定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診治的3天內同時接受頸椎動態(tài)MRI與頸椎動力位X線檢查且資料完整、影像學資料清晰的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齡32~63歲,平均(46.27±7.34)歲。在兩種檢查方法上測量頸椎各節(jié)段的椎體間角度,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差異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對在兩種檢查方法上測量的椎體間角度進行相關性分析,同時采用線性回歸建立各椎體間角度在不同檢查方法的線性模型。結果在兩種檢查方法上測量的頸椎各節(jié)段椎體間角度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頸椎MRI與頸椎X線片三個位置(中立位、過屈位、過伸位)上測量的各節(jié)段頸椎椎體間角度之間在統(tǒng)計學上存在強到極強的正相關(P<0.05)。線性回歸分析還顯示動態(tài)MRI與動力位X線片上測量的各節(jié)段椎體間角度之間在統(tǒng)計學有顯著的相關性(P<0.05,R2 0.375~0.923)。結論頸椎動態(tài)MRI上測量的頸椎各節(jié)段的椎體...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09357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圖1椎體間角度測量示意圖
椎體間角度:上位椎體前后緣中點連線與下位椎體前后緣中點連線所成的夾角(相鄰椎體中矢狀徑所在直線之間的夾角),向前成角為負值,向后成角為正值[7,8]。依次測量C2、3、C3、4、C4、5、C5、6、C6、7的椎體間角度(圖1)。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文編號:39093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39093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