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地質遺跡資源的科學與旅游價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2-11 18:42
秦皇島北部山區(qū)屬燕山山脈的東段,在大地構造上處于華北地臺的北緣,東鄰太平洋板塊,緊靠郯廬大斷裂,各類地質作用活躍,地質遺跡資源豐富。區(qū)內保存了從新太古代至新生代30億年以來各個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地層單位。沉積作用、巖漿作用、火山活動以及各類變質作用的遺跡均有保留,巖石類型齊全,礦物種類豐富,是研究華北地臺海陸變遷、氣候演化的重要資料和依據(jù),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科普和教學價值。秦皇島面向渤海,受東南海洋季風和海洋暖流的影響,氣候濕潤,森林覆蓋率高,動植物資源豐富,是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融區(qū),人文資源豐富。該區(qū)集地質遺跡、奇峰、峽谷、瀑布、溪流、生態(tài)和人文資源于一體,具有建設大型地質公園的天然資源。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背景
1.1 地理與經濟背景
1.2 地質背景
2 主要地質遺跡的科學價值
2.1 地層學與地質演化歷史
2.2 古生物學
2.3 巖石學
2.4 礦物學
2.5 沉積學
2.6 構造地質學
2.7 巖漿地質作用
2.8 火山地質作用
2.9 巖溶地質作用
3 地質遺跡的旅游價值
3.1 花崗巖地貌
3.2 火山地貌
3.3 巖溶地貌
3.4 泉、瀑、潭、溪流
3.5 冰糖峪奇觀
3.6 溫泉
4 生態(tài)與歷史文化資源
4.1 生態(tài)資源
4.2 人文資源
5 結束語
本文編號:3873146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背景
1.1 地理與經濟背景
1.2 地質背景
2 主要地質遺跡的科學價值
2.1 地層學與地質演化歷史
2.2 古生物學
2.3 巖石學
2.4 礦物學
2.5 沉積學
2.6 構造地質學
2.7 巖漿地質作用
2.8 火山地質作用
2.9 巖溶地質作用
3 地質遺跡的旅游價值
3.1 花崗巖地貌
3.2 火山地貌
3.3 巖溶地貌
3.4 泉、瀑、潭、溪流
3.5 冰糖峪奇觀
3.6 溫泉
4 生態(tài)與歷史文化資源
4.1 生態(tài)資源
4.2 人文資源
5 結束語
本文編號:3873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ylw/38731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