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資源科學(xué)論文 >

遼寧省降水資源的時空變化及分布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11-18 04:23
  為遼寧省大氣降水資源的合理規(guī)劃與利用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選擇1960-2019年遼寧省62個自動氣象站降水監(jiān)測資料,采用氣候診斷分析方法,研究遼寧省降水資源的時空變化及分布特征。結(jié)果表明:1)年降水量:遼寧各地年降水量平均為440.9~1 084.9mm,由西向東呈逐漸增大趨勢,高值中心平均降水量>900.0mm,低值中心平均降水量<500.0mm,各地年降水傾向率平均為-36.88~-0.65mm/10a,從西北至東南呈逐漸減小,東部山區(qū)的鳳城、寬甸、丹東和東港一帶為降水傾向率負(fù)值中心,傾向率≤-20.00mm/10a,降水量線性減少120mm以上,年降水量突變點在1975年,突變前后降水量平均減少43.8mm。2)季節(jié)降水量:春季各地降水量平均為67.3~148.6mm,由東至西呈逐漸遞減趨勢,降水量突變不顯著;夏季各地降水量平均為296.1~709.7mm,從東南至西北呈逐漸遞減趨勢,降水量突變點在1968年,突變前后夏季降水量平均減少52.7mm;秋季各地降水量平均為68.1~184.5mm,東南至西北呈逐漸遞減趨勢;秋季降水量出現(xiàn)2次由多變少的突變點,降水量突變點分別在... 

【文章來源】: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20,48(12)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遼寧省降水資源的時空變化及分布特征


1960-2019年遼寧省年降水量及降水傾向率的空間分布

空間分布,降水量,遼寧省,空間分布


3)秋季。各地(朝陽-鳳城)降水量平均為68.1~184.5mm,東南至西北呈逐漸遞減趨勢。高值中心位于摩天嶺以東地區(qū)的鳳城、寬甸和丹東一帶,最大值出現(xiàn)在1959年的鳳城市,為422.8mm。低值中心位于遼寧西北部的朝陽、阜新和鐵嶺一帶,最小值出現(xiàn)在1962年的康平縣,為12.3 mm。遼河平原中部以及南部沿海為100.0~130.0 mm。秋季降水除遼西朝陽地區(qū)呈弱增加趨勢外,其余地區(qū)均呈減少趨勢。降水傾向率(鳳城-喀左)平均為-9.14~2.22mm/10a。東部的鳳城和寬甸降水量減少最明顯。遼河流域以及南部沿海地區(qū)秋季降水傾向率為-2.00~-7.00mm/10a。4)冬季。各地(北票-鳳城)降水量平均為5.4~42.1mm,從東南至西北呈逐漸遞減趨勢。高值中心位于摩天嶺以東的鳳城、寬甸和丹東一帶,降水量平均為38.2 mm,最大值出現(xiàn)在1959年的鳳城市,為139.7 mm。低值中心位于朝陽和阜新一帶,降水量平均為5.7mm,最小值分別于1960年、1974年、1999年、2008年和2011年出現(xiàn)在凌海、義縣和綏中等多地,降水量均為0。東北部的鐵嶺、遼河平原及南部沿海地區(qū)降水量為10.0~30.0mm。冬季降水量除大連地區(qū)降水量呈減少趨勢外,其余地區(qū)均呈增加趨勢。降水傾向率(旅順-西豐)為-2.30~4.45mm/10a。大連地區(qū)冬季降水傾向率平均為-0.89 mm/10a,降水量線性減少5.3mm;鐵嶺地區(qū)的西豐、昌圖和開原為遼寧省冬季降水量增加最多的區(qū)域,降水傾向率平均為3.31mm/10a,降水量線性增加19.9mm。

降水量,遼寧省


從圖3a看出,1960-2019年遼寧省年平均降水量為660.0 mm,具有階段性變化特點,1958-1965年、1985-1999年和2010-2019年年際間波動性較大。峰值和谷值均出現(xiàn)在2010年以后,2010年出現(xiàn)最大值,為977.6mm;2014年出現(xiàn)最小值,為447.1mm;年降水量平均極差為530.5mm。序列總體變化呈下降趨勢,趨勢線方程為y=-0.964 4x+2 583,序列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141,全省平均降水量減少趨勢不顯著(P>0.10),氣候傾向率為-9.64mm/10a,降水量線性減少57.9 mm。經(jīng)Mann-Kendall突變檢驗(圖3b),1965-1975年UF和UB曲線多次相交,1975年相交后UF曲線在1983年超出臨界值(u0.05=-1.96)下限,因此1975年為由多變少的突變點。1984年UF曲線位于回歸臨界值范圍內(nèi),2010-2012年UF和UB曲線再次多處相交,但UF曲線始終位于臨界值范圍內(nèi)。年降水量突變后(1976-2019年)較突變前(1958-1975年)平均減少43.8mm。2.2.2 四季降水量的變化與突變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2019年夏季東亞大氣環(huán)流異常及對我國氣候的影響[J]. 丁婷,高輝.  氣象. 2020(01)
[2]河北省副熱帶高壓外圍降水的特征與預(yù)報[J]. 李江波,孔凡超,曾建剛,王玉虹,孫卓.  氣象. 2019(11)
[3]2019年春季我國主要氣候異常特征及可能成因分析[J]. 劉蕓蕓,陳麗娟.  氣象. 2019(10)
[4]2019年6月大氣環(huán)流和天氣分析[J]. 劉海知,何立富.  氣象. 2019(09)
[5]2018年6月大氣環(huán)流和天氣分析[J]. 張芳,何立富.  氣象. 2018(09)
[6]黃河流域未來水資源時空變化[J]. 周帥,王義民,郭愛軍,張瑞涵,劉啟松.  水力發(fā)電學(xué)報. 2018(03)
[7]2017年6月大氣環(huán)流和天氣分析[J]. 李嘉睿,何立富.  氣象. 2017(09)
[8]2016年9月大氣環(huán)流和天氣分析[J]. 周冠博,高拴柱.  氣象. 2016(12)
[9]2016年8月大氣環(huán)流和天氣分析[J]. 向純怡,許映龍.  氣象. 2016(11)
[10]2016年7月大氣環(huán)流和天氣分析[J]. 權(quán)婉晴,何立富.  氣象. 2016(10)



本文編號:35021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ylw/35021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81f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