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縣耕地資源時空變化與驅(qū)動力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323.211
【圖文】:
高臺縣行政區(qū)劃圖
圖 5 - 1 高 臺縣 耕地 資 源 分布 圖1 .3 耕 地資 源 利 用特 點 (1 ) 以 水澆 地 為 主 水澆 地 在全 縣 耕地 中 的比 重 5達到 9 9. 9 5% , 完 善 的 水利 設(shè) 施和 灌 溉條 件 ,保 農(nóng) 作物 的 穩(wěn)產(chǎn) 高 產(chǎn) 。 (2 ) 勞均 耕地 水 平偏 高 自 19 9 6 年以 來 高臺 縣 勞 均 耕地 面 積 ( 勞 均 耕 地面 積 是 耕 地面 積 與 勞 動力 的 ,反 映 農(nóng)業(yè) 勞 動力 平 均占 有 的耕 地 面 積 , 一般 情 況下 , 比 值 較 大, 表 示該 行于 粗放 經(jīng) 營的 階 段 ;- - 比 值 小, 表 示 該行 業(yè) 處 于 集約 生 產(chǎn) 階段 。 )整 體呈 現(xiàn) 下 勢 , 至 20 0 8 年 底 , 勞 均 耕 地6面 積 0 .3 5 ha , 而 20 08 年 甘 肅 省 人 均 耕 地 面 積 19 h a , 這說 明 從耕 地 數(shù) 量 角 度看 , 高臺 縣 勞均 耕 地水 平 比較 高 的, 農(nóng) 業(yè)經(jīng) 濟方 式 較粗 放 。 (3 ) 耕地 復種 指 數(shù)較 高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蒙吉軍,李正國;河西走廊土地利用格局及影響因子研究——以張掖綠洲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2 章波,濮勵杰,黃賢金,周青,呂敏眸,李憲文;城市區(qū)域土地利用變化及驅(qū)動機制研究——以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5年01期
3 張定祥,李憲文,劉順喜,史學正;基于遙感數(shù)據(jù)的常熟市耕地資源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3年03期
4 陳佑啟,PeterH.Verburg,徐斌;中國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影響的空間建模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00年02期
5 章予舒,王立新,張紅旗,李香云;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變化驅(qū)動因素分析——以安西縣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03年03期
6 王秀蘭,包玉海;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研究方法探討[J];地理科學進展;1999年01期
7 康慕誼,江源,石瑞香;NECT樣帶1984~1996土地利用變化分析[J];地理科學;2000年02期
8 譚永忠,吳次芳,牟永銘;20世紀90年代浙江省耕地非農(nóng)化過程分析[J];地理科學;2004年01期
9 熊鷹,王克林,呂輝紅,許聯(lián)芳;湖南省耕地動態(tài)變化及驅(qū)動機制研究[J];地理科學;2004年01期
10 史培軍,陳晉,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變化機制分析[J];地理學報;2000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唐根年;區(qū)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動態(tài)監(jiān)測與生態(tài)影響評價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2 何國松;多尺度丘陵山區(qū)耕地演變機理及預警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夏顯力;我國城市土地集約化利用問題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1年
2 張波;濟南市城區(qū)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張紅俠;張掖綠洲耕地資源時空變化與驅(qū)動要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曹蕾;城鎮(zhèn)土地集約利用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駱志軍;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6 周建永;我國城市土地集約化利用、評價與對策研究[D];長安大學;2005年
7 陳輝;耕地動態(tài)變化及其驅(qū)動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馬莉;陜西省建設(shè)用地時空變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838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ylw/278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