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haefer模型的東南太平洋莖柔魚資源評估和管理
[Abstract]:(Dosidicus gigas) in the southeastern Pacific Ocea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ephalopods in the world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fishing object for squid jigging vessels in China. Based on the fishery data of China mainland from 2003 to 2012 and the yield data of cawfish in southeastern Pacific from 2003 to 2012, based on Bayesian statistical method, the Schaefer model is u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eline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schemes, the resource of Mollusca in the Southeast Pacific was evaluated, and its management strategy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catch and CPUE data provided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or Bayesian resource assessment model. In 2003-2012, the fishing mortality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target reference point F0.1, and the catch was less than th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The resource quantity is larger than the target reference point Bmsy, resource is in good condition and has not been overfished. Under the baseline scheme, the maximum sustainable production is 1.429 million tons, and the resource quantity to maintain th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is 2.147 million tons, and the fishing mortality is 0.682; Under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was 1.525 million tons, and the resources to maintain th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was 2.296 million tons. The fishing mortality was 0.691. Decision analysis and risk analysis show that when the capture rate is set below 0.3, the resources can be well maintaine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resource collapse is very low. The optimal management strategy is to set the capture rate around 0. 3, and the sustained output is about 990000 tons.
【作者單位】: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遠洋漁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上海海洋大學國家遠洋漁業(y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學大洋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863計劃(2012AA092303)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3BAD13B01)
【分類號】:S932.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芳;吳永沛;陳梅香;陳俊;;阿根廷魷魚肌原纖維蛋白及肌肉組織凝膠保水性研究[J];水產(chǎn)科學;2008年08期
2 陸化杰;陳新軍;;2006年西南大西洋魷釣漁場與表溫和海面高度距平值的關系[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劉必林;陳新軍;鐘俊生;;采用耳石研究印度洋西北海域鳶烏賊的年齡、生長和種群結構[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4 龔彩霞;陳新軍;劉必林;陸化杰;;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魚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5 劉新山;對六片式底拖網(wǎng)在也門和阿曼漁場的適應性分析與研究[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6 李永,傅恩波;魷魚釣機抖動方式改進之探討[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7 章建設;雷曉凌;;魷魚內臟糖蛋白提取工藝及其免疫活性初步研究[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08年02期
8 陳道海;顏蓉;文菁;胡鑄秋;黃秀婷;莫梅杰;;鹽度對擬目烏賊受精卵卵徑、重量和孵化率的影響[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13年03期
9 許泓民;陳新軍;管衛(wèi)兵;;東南太平洋莖柔魚雄性生殖系統(tǒng)的解剖與性腺發(fā)育的研究[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10 劉淑集;王倩;王茵;劉智禹;蘇永昌;吳成業(yè);;魷魚纏卵腺糖蛋白MGS降血脂及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研究[J];福建水產(chǎn);201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郝振林;金烏賊繁殖、發(fā)育及熒光標志技術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劉芳芳;基于柔性鰭波動的水下仿生系統(tǒng)推進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3 徐偉;魷魚加工廢棄物低鹽魚醬油速釀工藝及生化特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4 張建設;曼氏無針烏賊養(yǎng)殖生物學特性和血細胞免疫功能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陸海霞;秘魯魷魚肌原纖維蛋白質凝膠特性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9年
6 雷舒涵;金烏賊胚胎與幼體發(fā)育生物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7 張魁;南大西洋長鰭金槍魚(Thunnus alalunga)種群動力學的初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8 劉連為;三種大洋性柔魚類種群遺傳結構及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4年
9 劉金立;西北太平洋柔魚生物經(jīng)濟模型及管理策略評價[D];上海海洋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陳俅,王有君,李培君,項福椿,劉春洋;黃渤海區(qū)日本鮐的洄游與分布[J];水產(chǎn)科學;1983年01期
2 陳新軍,趙小虎;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魚產(chǎn)量分布與表溫關系的初步研究[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陳新軍;劉必林;鐘俊生;;頭足類年齡與生長特性的研究方法進展[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鄭懷平;;魚類早期生活史的營養(yǎng)與攝食[J];鹽城工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5 張文霖;;主成分分析在滿意度權重確定中的應用[J];市場研究;2006年06期
6 肖述,鄭小東,王如才,王昭萍;頭足類耳石輪紋研究進展[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03年01期
7 陳新軍;馮波;許柳雄;;印度洋大眼金槍魚棲息地指數(shù)研究及其比較[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08年02期
8 鄔建國;Metapopulation(復合種群 )究竟是什么 ?[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曰嵩;東海鮐魚(Scomber japonica)早期生活史過程的生態(tài)動力學模擬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呂海洋;臭氧層也有周期變化[J];大自然探索;1988年04期
2 陳秀澄;東南太平洋復活節(jié)島西部幼年海底火山的地質狀況[J];海洋地質動態(tài);1996年01期
3 秦丹;張曉波;姜麗晶;蓋英寶;曾湘;;東南太平洋熱液區(qū)硫化物樣品富集培養(yǎng)物中Fe~(3+)還原細菌的多樣性分析[J];臺灣海峽;2011年03期
4 曾利賓;謎一樣的復活節(jié)島[J];科學大觀園;2005年08期
5 易倩;陳新軍;賈濤;劉必林;;基于外部形態(tài)特征的東南太平洋莖柔魚種群結構研究[J];海洋湖沼通報;2012年04期
6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晉偉紅;;東南太平洋海洋環(huán)境與竹{t魚產(chǎn)量分析[A];2009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陸奇巍;;El Nino/La Nina對東南太平洋智利竹{t魚資源的影響[A];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方式轉變——2011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易倩;陳新軍;賈濤;劉必林;李剛;;基于形態(tài)特征的東南太平洋莖柔魚種群結構研究[A];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方式轉變——2011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首席記者 李雪林;太平洋里“智”捕大魷魚[N];文匯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賈濤;東南太平洋莖柔魚種群結構及其空間異質性分析[D];上海海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35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ylw/233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