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好結構和優(yōu)先權的流域水資源配置
本文關鍵詞:基于偏好結構和優(yōu)先權的流域水資源配置 出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優(yōu)先權 一致性 偏好 不可分物品 流域水資源
【摘要】:本文以基于優(yōu)先權的資源配置的特征——對資源的競爭性為視角,提出了資源偏好結構的一致性和差異性的概念,并用一致性優(yōu)先權取代先前文獻所用的(非)循環(huán)優(yōu)先權的定義,研究了在環(huán)形優(yōu)先權和一致性優(yōu)先權結構下,偏好結構的一致性對配置績效及配置結果的影響。有限的資源數(shù)量與一致性的偏好是資源競爭的原因。在完全信息環(huán)境中,在偏好一致性的條件下,基于優(yōu)先權基礎的資源配置問題的配置結果取決于優(yōu)先權結構,一致性的優(yōu)先權結構是保證配置公平性前提。流域水市場的參與者對水資源具有一致性的偏好結構,流域水資源的配置是一典型的競爭性資源配置問題。同時,合同匹配理論的發(fā)展給出了一條新的討論流域水資源配置問題的思路。我們能期望依托于合同匹配理論的框架來設計流域水市場的制度體系。流域水資源的交易存在外部性與公共物品性,這種外部性呈現(xiàn)一定的空間格局。在環(huán)境意識覺醒和存在一致性社會性偏好條件下,外部性效應會反映在交易者的效用函數(shù)中,我們通過交易機制設計,讓交易者的社會性偏好得以表達,以實現(xiàn)流域水資源的社會最優(yōu)配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consistency and difference of resource preference structure i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priority-the competitiveness of resources. The definition of (non-cyclic) priority used in previous literatures is replaced by consistent priority, and the ring priority and consistent priority structure a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consistency of preference structure on allocation performance and allocation result. The limited resource quantity and consistency preference is the reason of resource competition. In complet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eference consistency. The allocation result of resource allocation problem based on priority depends on the priority structure. The consistent priority structure is the premise to ensure the fairness of allocation.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watershed water market have a consistent preference structure for water resources. The allocation of watershed water resources is a typical competi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problem.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ct matching theory gives a new way to discuss the allocation of watershed water resources. We can expect to design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of watershed water market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contract matching theory. There are externalities and public good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wakening of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existence of consistent social preference, externality effect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utility function of traders. The social preference of traders can be express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oci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合同匹配理論的流域水市場機制設計”(編號:71373086)
【分類號】:TV213.4
【正文快照】: 以市場配置流域水資源是有效利用水資源的前提。市場機制在資源與環(huán)境管理的應用已取得進展,但流域水市場的建設則步履艱難。流域水資源的產權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相應的論文汗牛充棟。基本的結論為:因為水資源的‘準公共物品性’,水市場也只能是‘準市場’。學者們對流域水資源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李長杰;王先甲;范文濤;鄭旭榮;;水市場雙邊叫價貝葉斯博弈模型及機制設計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6年04期
2 沈滿洪;;水權交易與政府創(chuàng)新——以東陽義烏水權交易案為例[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3 孔珂,解建倉,岳新利,陳鴻起;水市場的博弈分析[J];水利學報;2005年04期
4 秦泗陽;周忠美;常云昆;;水市場失靈及其防范[J];生態(tài)經濟;2007年02期
5 彭新育;沈群;;基于微觀經濟工程的我國流域水市場設計芻議[J];生態(tài)經濟;2007年11期
6 彭新育;;我國流域水市場的制度研究思路[J];生態(tài)經濟;2008年03期
7 李長杰;王先甲;范文濤;;水權交易機制及博弈模型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年05期
8 王亞華;;關于我國水價、水權和水市場改革的評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單以紅;唐德善;;水權市場結構及其經濟學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21期
2 李磊;吳丹;;水資源分配的博弈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9年10期
3 李浩;黃薇;梁佩瑾;;基于博弈論的省際水事糾紛預防機制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1年12期
4 曹邦卿;王宗華;周建飛;;北方中小城市自備井與公共供水的博弈研究[J];地下水;2007年02期
5 陳洪轉;楊向輝;羊震;;中國水權交易定價決策博弈分析[J];系統(tǒng)工程;2006年04期
6 戴天晟;趙文會;顧寶炎;孫紹榮;;基于實物期權理論的水權期權價值評估模型[J];系統(tǒng)工程;2009年05期
7 趙文舉;馬孝義;呂靜渭;朱亞磊;;灌區(qū)水量分配的公平性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09年04期
8 吳建南;馬亮;楊宇謙;;中國地方政府創(chuàng)新的動因、特征與績效——基于“中國地方政府創(chuàng)新獎”的多案例文本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9 陳萍萍;苗成林;;基于無限重復博弈的水市場分析[J];廣西輕工業(yè);2007年02期
10 牛文娟;王慧敏;牛富;;跨界水資源沖突中地方保護主義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云峰;;主體功能區(qū)補償機制創(chuàng)新——從政府到市場的轉變[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2 張建偉;段兆昌;;論生態(tài)恢復整治中水權交易制度的構建[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旭升;中國水資源配置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2 劉娜;中國建立碳交易市場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設計[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王煒;水資源公允配置理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4 王瑞波;生命周期條件下水資源增值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5 周彬;大型疏浚工程委托代理的定價與激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楊向輝;我國水權轉換模式及轉換價值評估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7 佟金萍;基于CAS的流域水資源配置機制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8 勵效杰;中國水管理的市場化模式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9 陸海曙;基于博弈論的流域水資源利用沖突及初始水權分配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10 胡慶和;流域水資源沖突集成管理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振華;東平湖水資源產權管理與運作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2 韓凌芬;流域生態(tài)補償?shù)臏适袌鰴C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段兆昌;我國水權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李永樂;基于博弈視角的低碳經濟發(fā)展與財政效率評價[D];吉林大學;2011年
5 李玉康;水庫農業(yè)用水水權轉讓價格及運作機制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袁鳳歧;農業(yè)節(jié)水技術擴散機制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陳慧敏;樂清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肖志娟;區(qū)域水資源評價及優(yōu)化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9 鄭劍鋒;內陸干旱區(qū)河流取水權初始分配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6年
10 汪雅梅;水資源短缺地區(qū)水市場調控模式研究與實證[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先甲,肖文;水資源持續(xù)利用的特性與原理[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0年04期
2 王先甲,殷紅;一種激勵相容的電力市場雙邊拍賣機制[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4年18期
3 馮耀龍,崔廣濤,王安源;我國水市場機制建立的分析探討[J];河北水利水電技術;2003年04期
4 詹文杰,汪壽陽;評"Smith奧秘"與雙向拍賣的研究進展[J];管理科學學報;2003年01期
5 盛洪;;尋求改革的穩(wěn)定形式[J];經濟研究;1991年01期
6 許永國;拍賣經濟理論綜述[J];經濟研究;2002年09期
7 錢萍,柳蘭芳,黃建和;水市場形成的途徑與水資源統(tǒng)一管理體系[J];人民長江;2003年10期
8 劉曉巖,王建中,于松林,周建波,王鐵民,姚建闖;黃河水市場的建立與水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J];人民黃河;2002年02期
9 王金霞,王賀明;不同水資源分配機制的比較[J];人民黃河;2004年09期
10 王亞華;對黃河連續(xù)5年不斷流及防斷流工作的評價[J];人民黃河;200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沈滿洪;水權交易制度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曉山;考察澳大利亞墨瑞達令流域水資源管理的體會[J];江西水利科技;2002年04期
2 高俊峰,李昌峰;太湖流域水資源開發(fā)現(xiàn)狀分析[J];水資源保護;2002年03期
3 石春先,吳澤寧,丁大發(fā),左其亭,王海政;黃河流域水資源多維臨界調控方案評價研究[J];人民黃河;2003年01期
4 宋粵華;格爾木河流域水資源與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鹽湖研究;2003年01期
5 陳志良,李嘉熹;潭江流域水資源開發(fā)與保護對策[J];水資源保護;2004年03期
6 ;服從流域水資源統(tǒng)一調度 加大監(jiān)督管理力度 努力完成限額用水任務[J];新疆水利;2004年01期
7 張永軍,曾維華,路嫻,李菲菲;三維圖示模型在流域水資源地域沖突分析中的應用[J];水利學報;2005年08期
8 曾維華,孫強,楊志峰;基于網格水文單元的流域水資源自然再生能力評價[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5年06期
9 李麗莉,竇學誠;流域水資源管理主體間產權結構探討[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10 向茂森;;淮河流域水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研究[J];治淮;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志學;鄧育江;孫雪文;;小流域水資源持續(xù)高效利用研究探討[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費永法;;淮河流域水資源問題的探討[A];2008年全國城市水利學術研討會暨工作年會資料論文集[C];2008年
3 沈燦q,
本文編號:1378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ylw/137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