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目測距機器人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雙目測距機器人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嵌入式系統(tǒng) 雙目測距 相機標定 圖像匹配 三維點云
【摘要】: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突破,基于圖像處理的視覺測距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視覺測量改變傳統(tǒng)的測量方式,其可用于無人駕駛、三維重建、智能控制等眾多領域。視覺傳感器采集的信息量大而廣,被稱為機器人最重要的傳感器,將視覺傳感器應用于機器人,將給人們帶來更多更全的交互信息,改變傳統(tǒng)機器人的操控模式,提高機器人工作效率。因此,視覺測距機器人的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廣闊的應用價值。本文基于Linux開發(fā)環(huán)境,在分析研究視頻幀抓取、圖像預處理、相機標定、圖像匹配、重投影等理論方法的基礎上,研究并設計了一款具有雙目測距功能的機器人。機器人實時采集所處環(huán)境視頻信息,經Mini6410分析處理,得出視角區(qū)域三維點云,進而分析得出近景物體的深度信息;同時機器人將采集的視頻經服務器壓縮編碼,遠程傳輸至Android客戶端,工作人員可以依據(jù)機器人傳回的視頻圖像遙控機器人完成指定任務。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研究以單片機為硬件平臺的控制系統(tǒng),首先分析機器人行走機構以及機械臂的控制原理,然后在分析研究串口通訊、中斷等知識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機器人的整體硬件結構,完成機器人執(zhí)行機構的控制設計。(2)基于小孔成像模型分析研究相機成像原理,建立圖像像素坐標系與世界坐標系之間點的轉換關系,通過已知尺寸棋盤對相機標定,得出相機固有參數(shù),使用極線約束、Marr約束等原理實現(xiàn)立體校正。(3)分析研究圖像匹配的基本算法及其原理,使用SAD算法匹配左右圖像,找出匹配特征點,利用特征點左右圖像之間視差,得出圖像三維點云,分析三維點云信息,測得近景物體的深度信息。
【關鍵詞】:嵌入式系統(tǒng) 雙目測距 相機標定 圖像匹配 三維點云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P242
【目錄】:
- 摘要8-9
- ABSTRACT9-13
- 第1章 緒論13-19
- 1.1 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13-14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4-17
- 1.2.1 智能機器人的發(fā)展及研究現(xiàn)狀14-16
- 1.2.2 視覺測距技術16-17
- 1.3 本文研究內容17-18
- 1.4 本文組織結構18-19
- 第2章 機器人的總體結構19-26
- 2.1 引言19
- 2.2 機器人總體框架設計19
- 2.3 控制模塊設計19-21
- 2.3.1 嵌入式開發(fā)平臺19-20
- 2.3.2 單片機控制系統(tǒng)20-21
- 2.4 執(zhí)行機構設計21-24
- 2.4.1 電機驅動設計21-22
- 2.4.2 轉向方案設計22-23
- 2.4.3 機械臂控制23-24
- 2.5 無線通信模塊介紹24-25
- 2.5.1 WiFi24
- 2.5.2 藍牙24-25
- 2.6 MJPG視頻服務器25
- 2.7 本章小結25-26
- 第3章 相機模型及標定26-36
- 3.1 引言26
- 3.2 相機模型26-27
- 3.2.1 視覺成像原理26
- 3.2.2 相機成像原理26-27
- 3.3 相機標定原理27-33
- 3.3.1 相機畸變27-28
- 3.3.2 坐標系變換28-31
- 3.3.3 單目標定步驟31
- 3.3.4 標定物選取31
- 3.3.5 相機標定31-33
- 3.4 重投影33-34
- 3.5 本章小結34-36
- 第4章 雙目測距36-44
- 4.1 引言36
- 4.2 三角測量法原理36-37
- 4.3 立體標定37-41
- 4.3.1 極線約束37-38
- 4.3.2 Marr約束38
- 4.3.3 立體校正38-39
- 4.3.4 立體標定39-41
- 4.4 立體匹配41-42
- 4.4.1 立體圖像匹配難點41-42
- 4.4.2 SAD算法42
- 4.5 重投影42-43
- 4.6 本章小結43-44
- 第5章 機器人實例44-53
- 5.1 引言44
- 5.2 硬件結構及功能44-45
- 5.3 遠程控制軟件45-47
- 5.3.1 操控軟件設計45-47
- 5.3.2 視頻監(jiān)控設計47
- 5.4 嵌入式OPENCV視覺庫搭建47-50
- 5.4.1 Open CV視覺庫搭建48-49
- 5.4.2 Qt環(huán)境搭建49
- 5.4.3 Qt環(huán)境下Open CV配置49-50
- 5.5 近景物體測距50-52
- 5.6 本章小結52-53
- 總結與展望53-54
- 參考文獻54-58
- 致謝58-59
- 附錄A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獲獎情況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科學家大膽展望:未來太空機器人可智能勘測[J];今日科苑;2008年17期
2 Robert Cravotta;;機器人在前進:機器人平臺與開發(fā)工具[J];電子設計技術;2008年03期
3 王野;;機器人“武林大會”——記全國機器人武術擂臺賽[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09年04期
4 陳香;;智能服務機器人,有望走入尋常百姓家[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10年01期
5 ;機器人何時成為你的“家里人”?[J];硅谷;2010年14期
6 錢錚;;機器人的昨天、今天與明天[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綜合科技);2010年09期
7 李衛(wèi)國;;機器人創(chuàng)新與舞蹈引領一個新的園地[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11年02期
8 張濤;尚紅;許建華;劉亢;張媛;王金萍;;機器人技術在地震廢墟搜索救援中的應用[J];自然災害學報;2012年05期
9 宋章軍;;服務機器人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集成技術;2012年03期
10 陳幼松;;機器人的最新進展[J];群言;199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德焱;顏勇;韓志民;;機器人PTIG焊參數(shù)智能化的研究和應用[A];第九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2冊)[C];1999年
2 賈云得;李科杰;石庚辰;;機器人觸覺系統(tǒng):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和姿態(tài)[A];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工科分冊·上冊)[C];199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汪敏華 本報實習生 張騰揚;上海機器人地圖·民用篇[N];解放日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韓宵宵 文學海;“智能”領航下的“大機器人”[N];中國航空報;2013年
3 宋亞迪 喻思孌;機器人 “智商”越來越高[N];人民日報;2013年
4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任彥 本報記者 強薇;機器人來了,是對手還是幫手[N];人民日報;2014年
5 南方日報記者 段思午 戴雙城 實習生 章翼翔 鐘靖琪 策劃 統(tǒng)籌 雷賢輝 南小渭;從“機器換人”到“造機器人”轉型[N];南方日報;2014年
6 本報實習記者 李荔;會思考能推理的家庭機器人面世[N];北京科技報;2009年
7 記者 俞路石;中國科大研制出“學習型”機器人[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唐燁 本報實習生 張騰揚;上海機器人地圖·研發(fā)篇[N];解放日報;2012年
9 王煒薇 本報記者 李穎;國內首例機器人上崗硫化內胎[N];成都日報;2014年
10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匡天放;讓機器人更加“耳聰目明”[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呂洪波;機器人智能修磨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嵩;基于分布式表征的室內機器人智能語義地圖創(chuàng)建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2 羅成;具有情感的多機器人追捕策略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盧鈺庭;基于視覺的機器人標定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4 甘波;移動服務機器人環(huán)境建模技術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5 董艷茹;機器人觸覺傳感器的分析與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6 伊磊;GD-1型擬人機器人語音識別研究與設計[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李金環(huán);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環(huán)境上下文建模及推理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2年
8 陳志國;基于運動控制卡的機器人智能切割系統(tǒng)[D];江南大學;2006年
9 徐志健;基于BCI的生物機器人智能導航系統(tǒng)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王迪;基于虛擬樣機技術的全向移動式下肢康復機器人仿真平臺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354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83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