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倍體的遺傳算法在重力固體潮信號分析中應用
本文關鍵詞:基于多倍體的遺傳算法在重力固體潮信號分析中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正交分解模型 獨立分量分析 遺傳算法 重力固體潮
【摘要】:重力固體潮信號的研究可應用于眾多領域,尤其對地震前兆異常分析極為有用。重力固體潮信號中蘊含著反映地球與月亮、太陽等天體之間相對位置變化的潮汐諧波,而這些潮汐諧波都是相互獨立的。所以,要想從重力固體潮中得到有用的地球物理信息,就要提取出各個諧波獨立成分,才能與天體潮汐效應相對應,并加以利用。為了更好的分析重力固體潮信號,本文介紹了一種重力固體潮信號的分解模型。該模型將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潮汐波以及月球、太陽相對于地球軌道變化產(chǎn)生的潮汐波分解到正交空間的三個方向上。利用信號處理的方法對重力固體潮信號進行處理,可實現(xiàn)這一模型描述的正交分解關系。由于重力固體潮信號是一個多諧波的混合信號,因此,本文采用獨立分量分析的方法(ICA)來處理重力固體潮信號,實現(xiàn)重力固體潮信號的分解。通過研究原有ICA算法,將智能優(yōu)化算法融入,形成一種改進的獨立分量分析方法,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獨立分量分析。針對經(jīng)典遺傳算法的早熟及精度問題,在交叉及搜索、保存策略上進行了改善,提出了一種基于隨機基因?qū)崝?shù)交叉與多倍體策略的遺傳算法。經(jīng)過測試函數(shù)對該算法優(yōu)化效果的檢測后,將該智能優(yōu)化算法與獨立分量分析算法相融合,并通過仿真實驗檢驗了其有效性。最后,利用該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獨立分量分析方法,對重力固體潮信號進行分解,有效地從中提取出三個獨立分量:半日波系、日波系及長周期波系分量,并與天體潮汐效應一一對應。進而從這些獨立分量中提取出具體的各個諧波成分。為進一步驗證,將該算法應用于特殊的實測信號中。
【關鍵詞】:正交分解模型 獨立分量分析 遺傳算法 重力固體潮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312.4;TP18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6
- 1.1 論文的研究背景及意義10-14
- 1.1.1 重力固體潮信號的概述及發(fā)展應用10-11
- 1.1.2 重力固體潮在應用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11-12
- 1.1.3 獨立分量分析的研究發(fā)展現(xiàn)狀12-13
- 1.1.4 遺傳算法的研究現(xiàn)狀及應用13-14
- 1.2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14-16
- 1.2.1 論文的主要內(nèi)容14
- 1.2.2 論文的結(jié)構(gòu)安排14-16
- 第二章 重力固體潮信號分析模型16-22
- 2.1 重力固體潮概述16-19
- 2.2 重力固體潮信號的一種分解模型19-20
- 2.3 本章小結(jié)20-22
- 第三章 獨立分量分析方法理論22-30
- 3.1 盲源分離簡述22-24
- 3.1.1 盲源分離的基本描述22-23
- 3.1.2 盲源分離的應用23-24
- 3.2 獨立分量分析基本原理24-25
- 3.2.1 獨立分量分析的基本模型24-25
- 3.3 獨立分量分析的一般求解過程25-29
- 3.3.1 預處理25-26
- 3.3.2 確定目標函數(shù)26-28
- 3.3.3 選擇優(yōu)化算法28-29
- 3.4 本章小結(jié)29-30
- 第四章 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獨立分量分析30-44
- 4.1 遺傳算法的基本思想30-31
- 4.2 基于隨機基因交叉與多倍體策略的遺傳算法31-38
- 4.2.1 隨機基因?qū)崝?shù)交叉31
- 4.2.2 多倍體搜索保存策略31-32
- 4.2.3 算法的步驟32-34
- 4.2.3.1 編碼32-33
- 4.2.3.2 選擇33
- 4.2.3.3 隨機基因交叉33
- 4.2.3.4 變異33-34
- 4.2.3.5 算法流程描述34
- 4.2.4 測試結(jié)果34-38
- 4.2.4.1 基因交叉概率實驗分析35-37
- 4.2.4.2 對比實驗結(jié)果37-38
- 4.3 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獨立分量分析38-43
- 4.3.1 算法的實現(xiàn)步驟39
- 4.3.2 仿真實驗39-43
- 4.4 本章小結(jié)43-44
- 第五章 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獨立分量分析在重力固體潮信號分析中的應用44-52
- 5.1 重力固體潮信號獨立分量與相關地球物理信息的提取44-48
- 5.2 實測信號的應用48-50
- 5.3 本章小結(jié)50-52
- 第六章 結(jié)論與展望52-54
- 致謝54-56
- 參考文獻56-60
- 附錄A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學術(shù)成果目錄)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華君;柳林濤;羅孝文;;全球重力固體潮的仿真實現(xiàn)[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9年24期
2 孫和平;地潮的理論模擬及中國重力固體潮實驗研究[J];地球科學進展;1998年06期
3 楊錦玲;關玉梅;王青平;王紫燕;陳超賢;陳光;;臺風對連續(xù)重力固體潮的影響分析[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3年S1期
4 劉冬至,李樹德,李輝,李家明,王曉權(quán),喻節(jié)林;便攜式重力固體潮數(shù)字化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4年03期
5 孫和平;許厚澤;陳武;陳曉東;周江存;劉明;高山;;香港地區(qū)重力固體潮和海潮負荷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6年03期
6 全海燕;山秀明;周摯;劉增力;梁虹;;連續(xù)小波變換系數(shù)的主成分分析法及其重力固體潮應用[J];地震研究;2007年02期
7 陳益惠,杜品紅,朱涵云,郭自強;北京、四川和西藏地區(qū)重力固體潮的研究[J];中國科學;1980年08期
8 唐九安,武學文,周志宇,王力;蘭州臺重力固體潮測量的初步結(jié)果[J];地殼形變與地震;1981年03期
9 李瑞浩,陳冬生,付兆珠;上海地區(qū)重力固體潮研究[J];地殼形變與地震;1982年01期
10 馮初剛;;昆明臺重力固體潮的調(diào)和分析[J];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1983年0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厚澤;孫和平;;我國重力固體潮研究進展[A];1998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陳曉東;孫和平;;兩種重力固體潮調(diào)和分析方法的比較[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周摯;山秀明;梁虹;張立;劉瓊仙;;重力固體潮地震前兆分析方法及其物理基礎[A];中國地震學會第11次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周江存;李輝;孫和平;王曉權(quán);;地震網(wǎng)絡重力固體潮臺站觀測的海潮負荷影響[A];《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進展》論文集[C];2004年
5 劉端法;倪學詩;劉克人;鄭金涵;宋勝合;盧紅艷;;PC機控制的重力固體潮數(shù)字化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A];“慶賀郭宗汾教授八十壽辰”暨理論與應用地球物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孫和平;徐建橋;Ducarme B;許厚澤;;全球超導重力儀觀測資料的地核動力學效應檢測[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2002——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周摯;全海燕;梁虹;王天理;吳慶暢;張立;楊勝梅;;重力固體潮IMF的循環(huán)平穩(wěn)特性初步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徐偉民;陳石;盧紅艷;;基于Tsoft系統(tǒng)提取中國大陸重力臺站非潮汐分量的初步結(jié)果[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張立;傅容珊;周摯;山秀明;梁虹;全海燕;;基于HHT方法提取昆明重力固體潮的地震前兆信息[A];中國地震學會第11次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徐偉民;陳石;高孟潭;盧紅艷;;白家疃臺重力非潮汐量對比分析及地震動事件提取[A];中國地震學會第14次學術(shù)大會專題[C];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夏甲甲;基于PCA提取重力固體潮信號的地球物理信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洋;重力固體潮信號的循環(huán)譜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3 李云飛;基于改進的HHT方法提取重力固體潮信號的地球物理信息[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4 鐘冬軍;基于PCA的一種地球固體潮信號分解模型及信息提取[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5 周威;重力固體潮信號的譜相關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6 曹辛鑫;基于多倍體的遺傳算法在重力固體潮信號分析中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7 李巧燕;基于改進PSO的重力固體潮信號獨立成分分析及潮汐諧波提取[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7350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73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