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然采光和神經網絡的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天然采光和神經網絡的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節(jié)能減排是世界各國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由于LED燈具有高光效、長壽命、易控制、節(jié)能環(huán)保等諸多優(yōu)點,LED照明正逐步取代傳統(tǒng)照明。本課題受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3J4300021)和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2A080304012)資助,為了充分利用天然光,實現節(jié)能照明,研究一種基于天然采光和BP神經網絡的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通過控制室內LED光源的輸出光通量,在充分利用天然光、節(jié)約照明用電的同時,達到照度均勻和舒適照明的效果。本論文通過理論研究和軟件仿真的方式,分別對CIE天空類型判別方法、天然采光控制方法以及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進行研究,設計了一種高效的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首先,論文對CIE標準一般天空模型進行研究,設計了一種基于室內空間模型兩個測量點的照度比值對CIE天空類型進行判別的方法,該判別方法能準確地選擇一種CIE天空類型來對應當前實際天空狀態(tài),準確率達80%以上;其次,論文對天然采光進行研究,設計了一種天然采光控制方法,它將窗口分為三個區(qū)域,通過調節(jié)各區(qū)域窗頁角度實現對天然光的合理采集,使得天然光在室內的分布更加均勻;再次,論文對室內照明控制方法進行研究,設計了一種先進的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該方法結合BP神經網絡和光通傳遞函數矩陣方法,不僅可充分利用天然光,而且可實現室內照度一致性,實現節(jié)能及舒適照明;最后,通過DIAlux軟件仿真,分析所研究的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結果表明該控制方法具有較好的照明性能,室內照度均勻度提高13%,節(jié)電性能提高34%,最大照度誤差控制在30lx,平均誤差只有12lx。
【關鍵詞】:節(jié)能照明 CIE天空模型 神經網絡 天然采光 照度一致性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113;TP18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5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10-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1-13
- 1.2.1 國外研究現狀11-12
- 1.2.2 國內研究現狀12-13
- 1.2.3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13
- 1.3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13-14
- 1.4 本章小結14-15
- 第二章 CIE標準一般天空類型判別方法研究15-29
- 2.1 CIE標準一般天空模型15-16
- 2.2 任意時間CIE標準一般天空模型的天空亮度分布計算16-23
- 2.2.1 天空亮度分布計算方法研究16-20
- 2.2.2 計算結果分析20-23
- 2.3 CIE標準一般天空類型選擇23-28
- 2.3.1 利用照度比值12/v vD D將15種天空類型劃分成6組23-24
- 2.3.2 利用照度比值I1/I2從各組中選擇天空類型24-27
- 2.3.3 天空類型選擇結果與實際天空類型的比較27-28
- 2.4 本章小結28-29
- 第三章 天然采光控制方法研究29-35
- 3.1 天然采光29-30
- 3.1.1 天然光的組成和影響因素29
- 3.1.2 采光標準29-30
- 3.1.3 采光方式30
- 3.2 采光設計30-32
- 3.3 天然采光控制方法研究32-34
- 3.3.1 天空類型判別32-33
- 3.3.2 室內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與太陽高度角、方位角的關系33
- 3.3.3 天然采光控制方法33-34
- 3.4 本章小結34-35
- 第四章 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35-53
- 4.1 室內空間仿真模型的建立35-38
- 4.1.1 DIALux軟件介紹35-37
- 4.1.2 仿真室內空間模型的建立37-38
- 4.2 天然采光控制方法的關鍵問題解決38-43
- 4.3 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43-52
- 4.3.1 BP神經網絡計算室內天然光照度分布43-51
- 4.3.2 光通傳遞函數矩陣計算期望的人工光源輸出光通量51
- 4.3.3 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51-52
- 4.4 控制方法優(yōu)劣評價標準52
- 4.4.1 照度均勻度52
- 4.4.2 節(jié)電性能52
- 4.4.3 最大誤差和平均誤差52
- 4.5 本章小結52-53
- 第五章 仿真實驗和照明性能分析53-62
- 5.1 實驗內容53-59
- 5.1.1 陰天天氣時仿真實驗54-55
- 5.1.2 多云天天氣時仿真實驗55-57
- 5.1.3 晴天天氣時仿真實驗57-59
- 5.2 照明性能分析59-61
- 5.2.1 照度均勻度59
- 5.2.2 節(jié)電性能59-60
- 5.2.3 最大誤差和平均誤差60-61
- 5.3 本章小結61-62
- 總結與展望62-63
- 參考文獻63-6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67-68
- 致謝68-69
- 附件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華;曾堅;馬劍;;可持續(xù)的建筑天然采光技術[J];新建筑;2006年05期
2 肖輝乾;我國天然采光的研究(英文)[J];照明工程學報;1989年01期
3 ;地下和無窗建筑天然采光的研究課題通過鑒定[J];建筑科學;1991年03期
4 沈天行;天然采光的未來[J];建筑學報;1992年07期
5 沈天行;天然采光的未來[J];照明工程學報;1992年Z1期
6 馮秀麗;;談可持續(xù)的建筑天然采光設計[J];科技與企業(yè);2014年01期
7 劉益,崔艷萍,葉鴻林;天然采光與建筑節(jié)能設計探討[J];山東建材;2003年03期
8 吳恩融,吳蔚;淺析高密度城市環(huán)境中的天然采光設計[J];照明工程學報;2003年01期
9 王愛英,時剛;天然采光技術新進展[J];建筑學報;2003年03期
10 吳蔚;西方學校天然采光設計的發(fā)展簡況[J];照明工程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鵬;;談可持續(xù)的建筑天然采光設計[A];第二屆“科協(xié)文化——中關村論壇”論文集[C];2013年
2 羅濤;林若慈;王書曉;;天然光導光系統(tǒng)分類及全年采光動態(tài)模擬[A];海峽兩岸第十三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專題報告暨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謝浩 廣東工業(yè)大學;天然采光技術在居室中的設計理念[N];中國建材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紅兵;辦公建筑的天然采光與能耗分析[D];天津大學;2004年
2 張偉;結合天然采光的辦公建筑節(jié)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春燕;基于天然采光和神經網絡的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2 平燕娜;基于天然采光的室內照度控制系統(tǒng)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3 丁新東;辦公照明天然采光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4 潘磊;結合天然采光的室內智能照明控制策略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5 姚蕾;北方城市——天津的居住建筑天然采光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王猛;基于天然采光的辦公照明節(jié)能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7 劉雅凝;辦公建筑的天然采光與能耗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8 劉昆明;全年動態(tài)模擬軟件DAYSIM在天然采光設計中的適用性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吳卒;基于光生物效應的辦公空間天然采光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10 劉浩;基于天然采光的辦公照明控制策略和節(jié)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天然采光和神經網絡的室內照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6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47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