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肌肉靈巧手結構和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
本文選題:氣動肌肉 + 靈巧手。 參考:《浙江理工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氣動肌肉作為一種新型的驅動器,具有柔順性好、安全性高、重量/功率比大、環(huán)保等優(yōu)點,所以它被應用于服務機器人、仿生醫(yī)學領域。本文將氣動肌肉作為驅動器,根據人手的特點,設計了一個多由度的靈巧手,并通過實驗對所設計的靈巧手指的運動進行了驗證,具有很好的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意義。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參照人手的結構和運動原理,根據結構設計方法設計了多自由度氣動肌肉靈巧手。整個靈巧手的尺寸是人手尺寸的兩倍,其結構包括:手指、手掌、腕關節(jié)。以手指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了運動學正解分析,逆解分析,雅克比分析。根據運動學正解分析結果,手指各關節(jié)設計的轉動范圍:側擺關節(jié)0~30°、近關節(jié)0~60°,中關節(jié)0~60°,遠關節(jié)0~45°,利用MATLAB對手指指尖運動范圍進行仿真,得到其運動范圍在一個120*105*120 mm3空間內。(2)根據氣動回路的工作原理及需要的硬件環(huán)境,設計了氣動控制回路和硬件控制系統(tǒng)、對氣動元件和硬件進行了選型,采用PID控制器對單關節(jié)的運動進行了響應信號的跟蹤,對上位機界面進行了編輯設計。(3)根據設計的氣動回路和硬件控制系統(tǒng),搭建了氣動肌肉靈巧手指實驗臺,利用基于PC端的上位機界面和下位機,對手指關節(jié)進行了階躍響應和正弦響應實驗,得到了關節(jié)的運動角度,即手指側擺關節(jié)運動的角度約為30度,近關節(jié)約為為59.55度,中關節(jié)約為60度,遠關節(jié)約為44度,驗證了靈巧手指結構設計的合理性。
[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driver, pneumatic musc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flexibility, high safety, large weight / power ratio,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it is applied to the service robot and bionic medicine. This paper designs a multi degree dexterous han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hand, and the dexterity designed by the experiment. The movement of the finger is verified, and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and movement principle of the human hand, the multi freedom pneumatic muscle dexterous hand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The size of the whole dexterous hand is two times the size of the human hand, and its structure includes the fingers, palms and wrists. The kinematics positive solution analysis, inverse solution analysis and Jacobian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fing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ositive kinematics analysis, the rotation range of the joint design of the finger: the lateral pendulum joint 0~30 degree, the proximal joint 0~60 degree, the middle joint 0~60 degree, the distal joint 0~45 degree,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finger fingertip motion range by MATLAB. The motion range is in a 120*105*120 mm3 space. (2)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pneumatic circuit and the required hardware environment, the pneumatic control loop and the hardware control system are designed. The pneumatic components and hardware are selected. The PID controller is used to track the motion of the single joint, and the interface of the upper computer is edited. Design. (3) according to the designed pneumatic circuit and hardware control system, the pneumatic muscle dexterous finger experiment platform is set up. Using the upper computer interface and the lower computer based on the PC end, the step response and the sinusoidal response experiment of the finger joints are carried out. The motion angle of the joint is obtained, that is, the angle of the movement of the finger side pendulum joint is about 30 degrees, and the close off is saved. In order to save 59.55 degrees, save 60 and save 44 yuan, the rationality of dexterous finger structure design is verified.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P2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紅中;DCS控制系統(tǒng)的選型、安裝及維護[J];水泥;2005年09期
2 ;WebField ECS-100X控制系統(tǒng)[J];現代制造;2006年29期
3 孟志強;;控制系統(tǒng)的區(qū)別與共通[J];科技與企業(yè);2013年04期
4 崔為峰;;探究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的風險分析與控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年04期
5 崔玉洪;;化工生產中DCS控制系統(tǒng)的運用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年15期
6 李克昌;;改進DCS控制系統(tǒng)歷史查詢功能[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3年04期
7 郭樹珂;李大治;;DCS控制系統(tǒng)硬件設計及分布的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3年20期
8 楊英;機器人移動控制系統(tǒng)[J];管理科學文摘;1994年01期
9 楊則正;適應圖紙的產品控制系統(tǒng)[J];管理科學文摘;1994年07期
10 馮繼民;能源項目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用軟件[J];管理科學文摘;199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朝霞;;控制系統(tǒng)輸出故障研究及解決方案[A];中國計量協會冶金分會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趙朝霞;;控制系統(tǒng)輸出故障研究及解決方案[A];2008全國第十三屆自動化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3 李瑋;沈勇;;中間工藝語言在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林雪峰;;煤礦控制系統(tǒng)的現狀與發(fā)展方向[A];第八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譚德強;;控制系統(tǒng)的優(yōu)化選擇[A];冶金企業(yè)自動化、信息化與創(chuàng)新——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建網30周年論文集[C];2007年
6 尹曉春;楊潤澤;熊紹珍;;基于視頻識別技術的自動破鉚控制系統(tǒng)[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來秀海;;宣鋼10號高爐煤氣干法除塵DCS控制系統(tǒng)[A];中國計量協會冶金分會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來秀海;;宣鋼10號高爐煤氣干法除塵DCS控制系統(tǒng)[A];2008全國第十三屆自動化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9 孫柏林;;對我國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發(fā)展趨勢的分析——需求牽引,技術推動[A];第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第九分會場)——建材工業(yè)電子信息及儀控技術研討會論文與報告(續(xù))[C];2012年
10 唐雅婧;;DCS控制系統(tǒng)在13000t/d選礦廠的應用[A];中國計量協會冶金分會2013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Wolfgang Kutschar 等;現代化鍍鋅生產線的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N];中國冶金報;2007年
2 冉永平;國電智深控制系統(tǒng)成功替代進口[N];人民日報;2007年
3 記者 謝峰 通訊員 蓋爽 李揚;建研院成功研發(fā)新型控制系統(tǒng)[N];首都建設報;2009年
4 佳信;邦澤贏得控制系統(tǒng)大單[N];通信產業(yè)報;2000年
5 王榮旭;國產500萬噸煉油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tǒng)取得重大突破[N];中國企業(yè)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范建生;裝置控制系統(tǒng)失靈后[N];中國石化報;2010年
7 李;國產500萬噸煉油自控系統(tǒng)通過驗收[N];人民政協報;2009年
8 劉軍 蘭小紅 唐小力;不平凡的創(chuàng)新之路[N];中國航空報;2003年
9 王守華;自控系統(tǒng)也需全程跟蹤[N];中國化工報;2013年
10 上海福豐電子有限公司 任林福 任宇杰;多元素成分配料控制系統(tǒng)在新型立窯中優(yōu)勢凸顯[N];中國建材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鵬;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姿態(tài)控制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2 王兆銘;控制系統(tǒng)仿真技術在燃氣渦輪發(fā)動機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3 趙超;過程控制系統(tǒng)經濟性能評估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4 王家軍;非完整控制系統(tǒng)的非線性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王后能;控制系統(tǒng)的性能優(yōu)化分析與設計限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王科;BESIII觸發(fā)快控制系統(tǒng)的研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7 張湘;分布式網絡控制系統(tǒng)若干控制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8 董健;大型天文望遠鏡觀測控制系統(tǒng)框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9 鄧小超;大型望遠鏡異構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10 章輝;控制系統(tǒng)中的信息描述與方法[D];浙江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昌明;基于DOE的霧化控制系統(tǒng)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王飛;連續(xù)重整裝置再生控制系統(tǒng)在AC800F中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年
3 滿斌;橋式起重機監(jiān)控管理及防擺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4 楊玉嬌;江門中微子慢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5 葉劍;新型等高儀轉臺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6 王歡;燃氣輪機輔機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7 香花;基于嵌入式的自動擠奶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D];內蒙古大學;2015年
8 楊瑞;水龍頭拋光機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長安大學;2015年
9 趙松濤;小型無人直升機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10 武yN;單軸跟蹤轉臺伺服控制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516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95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