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飾膜的全固態(tài)pH傳感器及應用研究
本文選題:pH傳感器 + 全固態(tài); 參考:《江蘇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摘要】:在設施園藝生產(chǎn)中,土壤基質(zhì)既作為植物生長必須的支持介質(zhì),同時還能儲存植物生長的必須的養(yǎng)分和水分,作物根系從中按需選擇吸收,為作物提供所需要的水、氣、肥生長環(huán)境。pH是土壤基質(zhì)重要的基本性質(zhì)之一,是影響肥力和養(yǎng)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及時掌握并調(diào)節(jié)土壤基質(zhì)pH值,有利于更好地調(diào)控栽培過程中的水肥狀況,對于安全高效生產(chǎn)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 pH傳感器的研究現(xiàn)狀,針對目前pH傳感器無法對土壤基質(zhì)環(huán)境實現(xiàn)pH原位檢測,結合土壤基質(zhì)特殊的理化性狀,提出了一種由Nafion修飾的pH銻檢測電極和殼聚糖-石墨烯修飾的固態(tài)Ag/AgCl參比電極組成的全固態(tài)pH傳感器,并開展其傳感機理及土壤基質(zhì)pH原位檢測應用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 Nafion修飾pH銻檢測電極理論分析與分了動力學模擬。分析了 Nafion修飾pH電極的理論;介紹了分子動力學模擬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研究了 Nafion-銻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借助分子動力學模擬軟件Materials Studio,模擬計算得到Nafion-銻界面相互作用能大小為-471.04 kcal/mol,即界面處Nafion膜與金屬銻表面相互吸引且結合緊密;研究了水合氫離子在Nafion膜內(nèi)的擴散行為,借助分子動力學模擬軟件Materials Studio構建不同水化度的Nafion膜和水合氫離子的元胞結構模型,模擬結果表明,水合氫離子的擴散隨Nafion薄膜的水化度增加而提高,說明Nafion薄膜越潤濕水合氫離子的擴散越快。(2) Nafion修飾pH銻檢測電極制備及性能研究。理論分析了 pH銻檢測電極的能斯特響應機理,并計算了其在25℃時的理想能斯特響應斜率為59.16mV/pH;結合PCB工藝、磁控濺射物理氣相沉積技術和旋涂技術,制備了 Nafion修飾pH銻檢測電極;借助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研究了不同厚度的銻薄膜的pH檢測電極的表面形貌和組成元素,結果表明,當銻薄膜厚度為50nm左右時,薄膜表面有孔隙現(xiàn)象,且Cu元素含量很高;隨著薄膜厚度增加,薄膜表面孔隙逐漸消失,顆粒逐漸細化,Cu元素的相對含量不斷降低;研究了不同厚度銻薄膜的Nafion修飾pH銻檢測電極的電化學響應特性,包括靈敏度、響應時間、穩(wěn)定性和可逆性等特性,結果表明,當銻薄膜的厚度為240nm時,基于Nafion修飾的全固態(tài)pH銻電極具有較好的電化學響應特性。(3)殼聚糖-石墨烯修飾Ag/AgCl參比電極制備及性能研究。理論分析了 Ag/AgCl參比電極的參比機理及其響應規(guī)律;結合PCB工藝、磁控濺射物理氣相沉積技術和旋涂技術,制備了殼聚糖-石墨烯修飾Ag/AgCl參比電極;借助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研究了不同修飾膜的Ag/AgCl參比電極的物理特性,通過對Ag層表面和氯化后的電極表面進行表面形貌和元素組成的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得到Ag層厚度為4μm左右,磁控濺射時間為45min,氯化時間為0.5min,物理特性較好;研究了不同修飾的Ag/AgCl參比電極的電化學特性,包括持續(xù)性、可逆性和循環(huán)伏安特性,結果表明,經(jīng)殼聚糖-石墨烯修飾的Ag/AgCl參比電極具有相對較好的電化學響應特性。(4)基于修飾膜的全固態(tài)pH傳感器研制及特性研究。提出以Nafion修飾的銻電極作為檢測電極,以殼聚糖-石墨烯修飾的Ag/AgCl參比電極作為參比電極的基于修飾膜的全固態(tài)pH傳感器;對所研制的基于修飾膜的全固態(tài)pH傳感器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傳感器的靈敏度為52.3mV/pH,接近理想能斯特響應斜率,響應時間在20s左右,短時間連續(xù)測量的偏差小于2mV,長時間使用時,其響應斜率偏差小于2mV/pH;將所研制的基于修飾膜的全固態(tài)pH傳感器應用于常見的樣本測試,結果表明,在水系樣本中,其測量誤差明顯小于在土壤基質(zhì)浸提液中的測量誤差,且其在酸性環(huán)境下的測量誤差要大于中性和堿性環(huán)境下的測量誤差;相對于數(shù)字pH檢測儀其測量的絕對誤差都保持在0.6個單位以內(nèi),相對誤差基本保持在10%以內(nèi)。(5)基于修飾膜的全固態(tài)pH傳感器溫濕度雙補償方法及其應用研究。結合能斯特響應機理和土壤基質(zhì)等pH原位檢測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土壤基質(zhì)原位檢測的pH溫濕度分步雙補償機制;對土壤基質(zhì)溫濕度雙補償算法進行了試驗研究,以泥炭和蛭石等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分步補償?shù)臋C制,分別得到基質(zhì)的pH原位檢測的溫濕度雙補償數(shù)學模型;研制了基于雙補償算法的基質(zhì)pH檢測儀,并對其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經(jīng)過雙補償處理,pH檢測誤差都為正誤差,絕對誤差范圍為0.12~0.27,相對誤差范圍為1.87%~4.95%,整體誤差較小,已接近土壤pH測量國家標準(NY/T 1377-2007)規(guī)定的精確度要求。本文研制基于修飾膜的全固態(tài)pH傳感器,研究其在土壤基質(zhì)的pH原位檢測中的溫濕度雙補償算法,為土壤基質(zhì)等復雜體系的pH原位測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提高了土壤基質(zhì)栽培過程中參數(shù)檢測的快速性和準確性,以及設施園藝生產(chǎn)效率,為開發(fā)土壤基質(zhì)原位檢測儀器設備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Abstract]:In this paper , a solid - state pH sensor composed of a kind of solid Ag / AgCl reference electrode , which is composed of a pH antimony detecting electrode and a chitosan - graphene modified solid - state Ag / AgCl reference electrode , is prepar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oftware Materials Studio .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 / AgCl reference electrode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oubl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modified membrane was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surement error of the sensor was 52.3 mV / pH , the relative error range was 1 . 87 % ~ 4 . 95 % , the relative error was 0 . 12 ~ 0 . 27 , the relative error range was 1 . 87 % ~ 4 . 95 % .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P2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喻景權;周杰;;“十二五”我國設施蔬菜生產(chǎn)和科技進展及其展望[J];中國蔬菜;2016年09期
2 金世杰;費良軍;傅渝亮;;土壤水分再分布特性研究進展[J];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16年03期
3 蔣衛(wèi)杰;鄧杰;余宏軍;;設施園藝發(fā)展概況、存在問題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建議[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5年17期
4 刁碩;王紅旗;邱晨;;土壤酸堿度測定方法的差異研究與探討[J];環(huán)境工程;2015年S1期
5 張開遠;周孟然;閆鵬程;王瑞;;基于最小二乘法的pH值溫度補償系統(tǒng)設計[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5年05期
6 劉備;張民;張務帥;鄭文魁;趙晨浩;;控釋氮肥對基質(zhì)栽培番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5年02期
7 徐強;張沛東;涂忠;;植物基質(zhì)栽培的研究進展[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5年03期
8 徐坤;張西良;李萍萍;陳書田;盛慶元;車云飛;;便攜式無土栽培基質(zhì)多參數(shù)無線檢測儀[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5年03期
9 王有群;林如山;葉國安;何輝;唐洪彬;賈艷虹;;高溫氯化物熔鹽中使用的Ag/AgCl參比電極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15年03期
10 張占學;;基于最小二乘法的pH值溫度補償模型[J];電氣技術;201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良輔;Nafion/TiO_2雜化離子膜的制備及其對PCBs的光催化降解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姜玲;椰糠基質(zhì)栽培番茄高產(chǎn)特性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6年
2 侯雪燕;土壤pH對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4年
3 王小飛;土壤中65種農(nóng)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年
4 詹勝鵬;微納尺度接觸和摩擦過程力學行為分子動力學及多尺度模擬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5 付靜;基于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溫度及Cu~(2+)對Aβ42蛋白異常聚集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張光玉;基于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的PH值的測量和精準施肥[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7 王波;秸稈型栽培基質(zhì)的理化特性及其對黃瓜產(chǎn)量、品質(zhì)的影響[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77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877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