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儀器儀表論文 >

折衍射混合中波紅外連續(xù)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7-09-09 12:03

  本文關鍵詞:折衍射混合中波紅外連續(xù)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紅外光學系統(tǒng) 光學設計 折衍射混合 連續(xù)變焦系統(tǒng)


【摘要】:設計了一種基于機械補償式大變倍比折衍射混合中波紅外連續(xù)變焦光學系統(tǒng)。光學系統(tǒng)的焦距為50mm到600mm,變倍比為12:1。系統(tǒng)的變焦曲線平滑,圖像可一直保持清晰,系統(tǒng)的MTF達到了衍射極限。這種折衍射混合連續(xù)變焦光學系統(tǒng)具有好的成像質量、靈巧的變倍機構,因此在高性能紅外熱像儀中得到廣泛應用。
【作者單位】: 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紅外光學系統(tǒng) 光學設計 折衍射混合 連續(xù)變焦系統(tǒng)
【分類號】:TH74
【正文快照】: 隨著紅外技術的發(fā)展,對紅外熱像儀提出了越來越高的使用要求,需要紅外熱像儀同時滿足對目標進行跟蹤、探測和識別三項功能,需要熱像儀具有不同的視場,且變倍比越大越好。連續(xù)變焦光學系統(tǒng)能夠保證紅外熱像儀的視場變化過程中保持圖像的連續(xù)性,對搜索和跟蹤運動目標是非常有利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升輝;楊長城;;折/衍混合紅外光學系統(tǒng)的消熱差設計[J];光學與光電技術;2006年04期

2 楊長城;李升輝;;中波紅外光學系統(tǒng)無熱化設計[J];光學與光電技術;2006年06期

3 郜洪云;熊濤;楊長城;;中波紅外連續(xù)變焦光學系統(tǒng)[J];光學精密工程;2007年07期

4 劉峰;徐熙平;孫向陽;段潔;;折/衍射混合紅外目標搜索/跟蹤光學系統(tǒng)設計[J];光學學報;2010年07期

5 白劍,孫婷,沈亦兵,侯西云,楊國光;紅外折射-衍射混合光學系統(tǒng)的熱差分析[J];光學學報;1999年07期

6 韓瑩;王肇圻;吳環(huán)寶;趙順龍;;緊湊型8~12μm波段折/衍混合雙位置兩檔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J];光子學報;2007年05期

7 張庭成;廖志波;;6倍制冷型中紅外連續(xù)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J];光學學報;2012年11期

8 李巖;張葆;洪永豐;;大變倍比中波紅外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J];光學學報;2013年04期

9 王海濤;郭良賢;;制冷型中波紅外變焦鏡頭[J];紅外技術;2007年01期

10 董科研;孫強;李永大;張云翠;王健;葛振杰;孫金霞;劉建卓;;折射/衍射混合紅外雙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J];物理學報;2006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小波;楊洪波;孫強;;光機熱集成分析法在紅外光學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半導體光電;2008年06期

2 冷雪飛;王守印;姚志遠;;旋轉變倍機構設計及其在導航中的應用[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3 梁玲;張良;潘曉東;;折衍混合紅外光學系統(tǒng)消熱差設計[J];電光與控制;2008年08期

4 李運動;孫樹旺;何磊;;紅外系統(tǒng)變倍機構研究與分析[J];電光與控制;2012年05期

5 申碧云;高明;;紅外光學系統(tǒng)被動式無熱化設計方法[J];電光與控制;2012年06期

6 趙陽;鞏巖;胡宜寧;;變焦距光學系統(tǒng)降低公差靈敏度的方法[J];光電工程;2009年07期

7 趙陽;鞏巖;;折反射式連續(xù)變倍擴束系統(tǒng)的設計[J];光電工程;2010年04期

8 劉小波;楊洪波;孫強;劉勺斌;;紅外折/衍混合光學系統(tǒng)無熱化設計[J];光電子技術;2008年02期

9 楊長城;李升輝;;中波紅外光學系統(tǒng)無熱化設計[J];光學與光電技術;2006年06期

10 楊長城;江華誠;李升輝;;切換式變焦系統(tǒng)熱補償技術的研究[J];光學與光電技術;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耿安兵;王海濤;李升輝;;紅外光學系統(tǒng)被動熱不敏設計[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亮;冷雪飛;閆蓉;王碧輝;;十字旋轉型變倍機構的基礎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3 白劍;馬韜;沈亦兵;侯西云;;多層衍射光學元件的特性分析[A];2006年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會議文集(B 光學系統(tǒng)設計與制造技術專題)[C];2006年

4 梁玲;張良;;折/衍混合紅外光學系統(tǒng)無熱設計[A];2007年光電探測與制導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航;張國玉;王遠;耿振華;付家鑫;;高軌道準直式紅外地球模擬器光學系統(tǒng)設計[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2013年空間光學與機電技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洪新華;衍/折射光學系統(tǒng)消二級光譜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5年

2 婁迪;諧衍射光學設計理論和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3 林勇;用于激光光束整形的衍射光學元件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4 陳敏;二元光學的組件設計技術與實現(xiàn)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5 劉琳;中波紅外大相對孔徑非制冷熱像儀光學系統(tǒng)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李國;基于刀具擺動進給的非球曲面超精密車削方法及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張海軍;基于FTS的微結構表面金剛石切削加工若干技術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蔡偉;大變倍比變焦距系統(tǒng)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江倫;大變倍比長焦距中波紅外連續(xù)變焦距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年

10 白揚博;被動鎖模波長可調諧光纖激光器的理論和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濤;紅外折/衍混合系統(tǒng)衍射效率測試[D];浙江大學;2010年

2 馮蕾;變焦系統(tǒng)小型化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3 王艷彬;中波紅外變焦光學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付彥輝;人眼安全下紅外/激光導引頭光學系統(tǒng)總體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晏蕾;可見/紅外雙波段航空光電偵察平臺光學系統(tǒng)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田晗;基于坦克車載紅外雙視場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7 武曉晨;位標指示器紅外光學系統(tǒng)設計[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王鵬;衍射光學元件設計及金剛石單點車削技術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9 晉培利;紅外探測光學系統(tǒng)設計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10 宋巖峰;現(xiàn)代紅外光學系統(tǒng)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林,王涌天,張麗琴,黃一帆;變焦距物鏡高斯光學參數的求解[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焦明印,馮卓祥;實現(xiàn)消熱差和消色差的折衍混合紅外光學系統(tǒng)[J];光電子·激光;2001年12期

3 王紅;不斷發(fā)展的紅外變焦透鏡[J];光機電信息;1997年07期

4 李升輝;楊長城;;折/衍混合紅外光學系統(tǒng)的消熱差設計[J];光學與光電技術;2006年04期

5 孫強,王肇圻,李鳳友,曹召良,盧振武;紅外3.2~4.5μm波段折射/衍射光學系統(tǒng)的減熱差設計[J];光學精密工程;2002年02期

6 薛棟林;鄭立功;王淑平;張學軍;;離軸二次非球面補償檢驗計算機輔助調整技術研究[J];光學精密工程;2006年03期

7 李銳鋼;鄭立功;薛棟林;張學軍;;大口徑高次、離軸非球面干涉測量中投影畸變的標定方法[J];光學精密工程;2006年04期

8 郜洪云;熊濤;楊長城;;中波紅外連續(xù)變焦光學系統(tǒng)[J];光學精密工程;2007年07期

9 董科研;潘玉龍;王學進;孫強;王健;張德洋;徐長明;盧振武;;諧衍射紅外雙波段雙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J];光學精密工程;2008年05期

10 郜洪云;熊濤;;中波紅外兩檔變焦光學系統(tǒng)[J];光學精密工程;2008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慶豐;一種新型變焦系統(tǒng)的變焦方程與變倍補償公式[J];光學技術;1988年03期

2 張庭成;王涌天;常軍;泰哈;;反射變焦系統(tǒng)的計算機輔助裝調[J];光學學報;2010年06期

3 馮蕾;王棟;馮沖;張桂源;;變焦系統(tǒng)設計的小型化[J];儀器儀表用戶;2011年02期

4 徐福候;;變焦系統(tǒng)的高斯解[J];光學儀器;1980年02期

5 李湘寧;;變焦運動的曲線修正與系統(tǒng)的象面穩(wěn)定[J];光學儀器;1993年01期

6 安偉,,鄭文學,孫勝利;機械補償變焦系統(tǒng)結構參數優(yōu)化設計的研究[J];光學技術;1996年02期

7 蔣世磊,葉紅偉;變焦系統(tǒng)光學偏心調整方法的探討[J];光學儀器;1998年05期

8 張庭成;王涌天;常軍;M.M.Talhha;;三反變焦系統(tǒng)設計[J];光學學報;2010年10期

9 劉華;丁全心;;全局優(yōu)化高比變焦系統(tǒng)研究[J];激光與紅外;2006年12期

10 劉紀華;;機械補償變焦透鏡的基本方程[J];光學工程;198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史艷瓊;變焦攝像機跟蹤定位與測量技術[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凌;無人機載高變倍比連續(xù)變焦電視系統(tǒng)設計[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2年

2 劉峰;用于聯(lián)合變換相關器的制冷式紅外變焦系統(tǒng)設計[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楊亮;緊湊型連續(xù)變焦紅外鏡頭的結構設計及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4 楊鵬;雙視場折/衍混合中波紅外變倍望遠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張玉林;20倍數碼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侯曉萍;高連續(xù)變倍比體視顯微鏡[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7 時明;液體變焦透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鄧宏;牙醫(yī)專用變焦系統(tǒng)和背投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9 周珂;某經緯儀可見光波段兩檔變焦系統(tǒng)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2年

10 孫宏宇;紅外變焦距光學系統(tǒng)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203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8203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d09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