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動穩(wěn)定系統(tǒng)軸系摩擦力矩測試系統(tǒng)分析與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9 01:15
本文關鍵詞:隨動穩(wěn)定系統(tǒng)軸系摩擦力矩測試系統(tǒng)分析與實驗研究
【摘要】:精密軸系是復雜機械機電系統(tǒng)、衛(wèi)星天線、雷達追蹤等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密軸系摩擦力矩的大小直接影響著這些精密系統(tǒng)的整機精度、工作效率、噪聲大小、工作穩(wěn)定性。但是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對精密軸系摩擦力矩提出更精確的要求,對精密軸系摩擦力矩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的測量,對于減小主軸系統(tǒng)的摩擦、提高軸系的精度,進而達到提高轉軸動態(tài)性能和精密儀器系統(tǒng)整體精度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基礎上,深入了解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總結影響軸系摩擦力矩的因素。在此基礎上,基于平衡力矩測量原理設計了精密軸系摩擦力矩測試平臺,實現(xiàn)精密軸系摩擦力矩的精確測量與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 Workbench對測試平臺的結構系統(tǒng)進行了靜態(tài)分析、模態(tài)分析和諧響應分析,經(jīng)過分析得知設計的精密軸系摩擦力矩測試平臺滿足設計要求。根據(jù)多體系統(tǒng)理論建立了誤差模型,推導出測量軸系與被測軸系之間的矢量偏差矩陣。通過原理樣機測量的實驗,觀察不同轉速下摩擦力矩的變化曲線以及使用不同的潤滑油對軸系摩擦力矩的影響。
【關鍵詞】:軸系摩擦力矩 誤差建模 有限元仿真
【學位授予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H8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8
- 1.2 研究現(xiàn)狀8-17
- 1.2.1 軸承的摩擦力矩的分析9-10
- 1.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0-14
- 1.2.3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4-17
- 1.3 主要研究內容和安排17-18
- 第二章 精密軸系摩擦力矩測量儀的設計18-31
- 2.1 測量原理18-19
- 2.2 軸系摩擦力矩的影響因素19-21
- 2.2.1 內部因素20-21
- 2.2.2 外部因素21
- 2.3 總體方案設計21-24
- 2.3.1 功能要求和技術指標22
- 2.3.2 系統(tǒng)功能分析22-23
- 2.3.3 系統(tǒng)設計方案23-24
- 2.4 機械系統(tǒng)結構設計24-26
- 2.4.1 支撐與檢測平臺子系統(tǒng)24
- 2.4.2 定位安裝子系統(tǒng)24-25
- 2.4.3.結構調整子系統(tǒng)25-26
- 2.4.4 橫滾軸檢測軸系子系統(tǒng)26
- 2.4.5 俯仰和偏航檢測軸系子系統(tǒng)26
- 2.5 零部件選用26-30
- 2.5.1 扭矩傳感器的選用26-27
- 2.5.2 直流力矩電機的選用27-29
- 2.5.3 機床床身29
- 2.5.4 隔振系統(tǒng)29-30
- 2.6 本章小結30-31
- 第三章 基于多體系統(tǒng)理論誤差分析31-45
- 3.1 多體系統(tǒng)拓撲結構的描述31-37
- 3.1.1 多體系統(tǒng)的低序列體列陣31-32
- 3.1.2 相鄰體理想變換矩陣描述32-35
- 3.1.3 多體系統(tǒng)中相鄰體實際變換矩陣35-37
- 3.2 軸系摩擦力矩測試儀精度模型的建立37-43
- 3.2.1 建立拓撲結構和低序列體陣列37-39
- 3.2.2 體間特征矩陣39-43
- 3.3 誤差模型建立43-44
- 3.4 本章小結44-45
- 第四章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有限元仿真分析45-57
- 4.1 ANSYS Workbench簡介45
- 4.2 結構調整子系統(tǒng)有限元分析45-51
- 4.3 模態(tài)分析51-55
- 4.3.1 模態(tài)分析理論介紹51-52
- 4.3.2 結構調整子系統(tǒng)模態(tài)分析52-55
- 4.4 諧響應分析55-56
- 4.5 本章小結56-57
- 第五章 基于原理樣機的實驗分析57-68
- 5.1 實驗目的和任務57
- 5.1.1 實驗目的57
- 5.1.2 實驗任務57
- 5.2 實驗場地和設備57-58
- 5.2.1 試驗場地和環(huán)境條件57
- 5.2.2 實驗設備57-58
- 5.3 實驗過程與結果58-67
- 5.3.1 實驗方案一58-64
- 5.3.2 實驗方案二64-67
- 5.4 本章小結67-68
- 總結與展望68-70
- 參考文獻70-73
- 致謝73-74
- 碩士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74
本文編號:8174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81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