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式反坦克火箭微光瞄準鏡
發(fā)布時間:2017-05-13 08:21
本文關鍵詞:某式反坦克火箭微光瞄準鏡,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研究的內(nèi)容是某式反坦克火箭微光瞄準鏡的改造。本文簡要地介紹了微光夜視技術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以及其目前的發(fā)展狀況,系統(tǒng)地分析了微光夜視技術在某式反坦克火箭微光瞄準鏡中應用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對該此款微光瞄準鏡設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選擇了折反射物鏡,亮投影分劃形式,配以高性能超二代像增強器和目鏡,組成重量輕、體積小、性能高的營用改微光瞄準鏡的方案。且經(jīng)過試驗檢測,改變了原來暗分劃形式在夜間暗背景條件下觀察不太清楚,且瞄準線走動,折反射物鏡較近折射式物鏡軸向尺寸小的不理想狀態(tài)。 本文方案合理、先進,不但能滿足總師下達的某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微光瞄準鏡設計技術要求和研制總要求而且采用組件化設計,提高了產(chǎn)品的可靠性和維修性;整機重量不大于1.2Kg,體積小、重量輕、性能高;操作方便、安全、舒適。
【關鍵詞】:微光 夜視技術 微光瞄準鏡 光學系統(tǒng) 折反射式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N223;TH745.4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緒論8-16
- 1.1 微光夜視技術的應用8-9
- 1.2 微光夜視儀的主要參數(shù)指標9-10
- 1.2.1 觀測距離9
- 1.2.2 增像管代數(shù)9-10
- 1.2.3 口徑和倍率10
- 1.2.4 幾款典型夜視儀10
- 1.3 微光夜視技術的發(fā)展10-14
- 1.3.1 第一代微光夜視技術10
- 1.3.2 第二代微光夜視技術10-11
- 1.3.3 第三代微光夜視技術11
- 1.3.4 超二代微光夜視技術11
- 1.3.5 第四代徽光夜視技術11-12
- 1.3.6 微光夜視技術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12-13
- 1.3.7 微光夜視技術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13-14
- 1.4 紅外成像技術及其發(fā)展14-15
- 1.4.1 第一代紅外熱像技術14
- 1.4.2 第二代紅外熱像技術14
- 1.4.3 第三代紅外熱像技術14
- 1.4.4 紅外技術的發(fā)展趨勢14-15
- 1.5 微光圖像和紅外圖像的融合15-16
- 2 總體設計16-28
- 2.1 設計技術要求16
- 2.2 微光夜視儀工作原理16-17
- 2.3 望遠物鏡的類型和設計方法17-24
- 2.4 亮度計算24-26
- 2.5 作用距離計算26-27
- 2.6 最大識別距離的三維圖像27-28
- 3 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28-45
- 3.1 光學系統(tǒng)28
- 3.2 物鏡組28-29
- 3.3 主要的光學性能指標的確定與分析計算29-36
- 3.3.1 分辨力的分析計算29-30
- 3.3.2 放大率的分析與計算30-31
- 3.3.3 出瞳直徑31
- 3.3.4 眼點距離31
- 3.3.5 線性畸變31
- 3.3.6 物鏡的焦距和有效口徑31-36
- 3.4 目鏡設計36-42
- 3.4.1 小結41-42
- 3.5 分劃形式42-43
- 3.6 視場43
- 3.7 像質(zhì)評價43
- 3.7.1 物鏡43
- 3.7.2 目鏡43
- 3.8 部件的主要性能指標43-45
- 3.8.1 投影系統(tǒng)43
- 3.8.2 像增強器43-45
- 4 折反射式微光光學性能計算45-51
- 4.1 倍率45
- 4.2 視場45
- 4.3 大口徑折反物鏡設計45-48
- 4.3.1 光學系統(tǒng)45-46
- 4.3.2 物鏡場曲和畸變像差46-47
- 4.3.3 光學傳遞函數(shù)曲線47-48
- 4.4 長出瞳距大出瞳直徑目鏡設計48-50
- 4.4.1 目鏡系統(tǒng)48-49
- 4.4.2 目鏡場曲和畸變像差49-50
- 4.5 目鏡一個視度調(diào)整量50
- 4.6 物鏡調(diào)焦范圍計算50-51
- 5 機械結構設計51-55
- 5.1 結構組成51-53
- 5.1.1 結構性能51-52
- 5.1.2 瞄準鏡與火箭發(fā)射器的連接52
- 5.1.3 計算當瞄準鏡插入發(fā)射器燕尾板后,發(fā)射器炮口帽是否切割瞄準鏡視場52-53
- 5.2 人機工程53
- 5.2.1 瞄準鏡與火箭發(fā)射器中心高53
- 5.2.2 調(diào)焦問題53
- 5.2.3 旋鈕的操作53
- 5.3 重量問題53-54
- 5.3.1 產(chǎn)品問題53-54
- 5.3.2 含包裝的全套重量54
- 5.4 經(jīng)濟性分析54-55
- 6 關鍵技術的解決情況55-58
- 6.1 可靠性、維修性、互換性55
- 6.2 貯存性55
- 6.3 環(huán)境適應性55
- 6.4 人機工程學的應用55-56
- 6.5 安全性56
- 6.6 重量問題56
- 6.7 風偏修正56-58
- 7 結論58-60
- 參考文獻60-6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2-63
- 致謝63-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詹啟海,常本康,錢蕓生;z頭盔式雙目微光夜視儀研制[J];紅外技術;2005年01期
2 劉鈞;李珂;趙文才;;塑料非球面與折/衍面混合微光夜視物鏡設計[J];紅外技術;2010年11期
3 謝民勇;沈衛(wèi)東;宋斯洪;王玉山;朱禮杰;;基于目標與背景紅外輻射對比度的紅外隱身效能研究[J];紅外技術;2011年02期
4 蘇美開,高稚允,亢俊健;環(huán)境照度對微光夜視儀器的影響[J];激光與紅外;2003年04期
5 裴楠楠;徐國范;宋玲玲;;帶激光輔助照明的微光夜視儀的研制[J];激光與紅外;2005年12期
6 張振中;李其祥;;微光夜視技術的發(fā)展及評價[J];山西科技;2007年03期
7 高明,強西林,陳智利,高麗;頭盔式雙目微光夜視儀研制[J];西安工業(yè)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8 艾克聰;;微光夜視技術的進展與展望[J];應用光學;2006年04期
9 陳慶佑;微光夜視技術進展簡介[J];真空電子技術;2001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鄧大政;單兵、特種車輛微光夜視儀(單管單目)的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某式反坦克火箭微光瞄準鏡,,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20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3620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